《东学西渐——匈奴王子的传奇人生》
第32节

作者: 我心向月
收藏本书TXT下载
  小厮的行为令文松有些尴尬,文松呵斥道:“何事惊慌?真是无礼,没看见我在陪上宾吃饭吗?”那小厮踟蹰了一下,结结巴巴的说:“外面传说刘渊的大军已经攻破潼关,不日就将兵临城下。现在城里的百姓纷纷往城外跑,如何行止还望掌柜早做安排!”文松闻言大惊失色,来不及和羌师卢打招呼,起身就往门外紧走。羌师卢和孙才随着文松出了书肆,来到街上一看,果然有许多百姓携家带口,往城门的方向涌去。

  羌师卢低声问孙才:“潼关据此有多远?”
  孙才答道:“潼关据长安不过二百四十里,关键是潼关突破之后,长安的东面已经无险可守。不过汉军的大队人马至少也要5天以上才有可能到长安。”
  羌师卢想的是,倘若汉军的骑兵轻进,最多两日就可抵达长安城下,届时虽然无力围城,但却可以给城内带来巨大的混乱。不知汉军的统帅是谁,如果自己做统帅一定会选择马步分兵,先用骑兵骚扰,制造混乱和恐怖的气氛,最终大队人马围城后,或许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则长安可不战而下。
  日期:2012-04-02 14:53:52
  134、

  三人在书肆门外站了片刻,却见都成和郭晟一路小跑着朝着羌师卢这边过来了。到了身旁,郭晟冲文松一拱手:“文兄请了,借一步说话!”文松连忙还礼:“郭兄可是为汉军之事而来?”郭晟没有答话,只是使了一个眼色,然后率先进了东林书肆。众人随着郭晟进了书肆,文松将众人引进羌师卢每日读书的书房,郭晟随即关上了房门。

  郭晟重新和羌师卢见礼,然后神情黯然地说道:“小人的妻舅是西门的指挥使,适才派人来说刘渊的大军昨日晚间已经突破潼关,马步军马号称50万正向长安进发,长安城兵疲将寡,此番恐怕是凶多吉少了……”
  羌师卢曾亲眼看到过阳关,并对中原关楼设计之精妙赞赏不已。潼关号称关中第一关,理应比阳关更为险峻坚固,何以尚未听闻潼关被围,就传来的潼关被破的消息?难道是潼关的守将不战而降?
  郭晟很快就解开了羌师卢的这一谜团。郭晟絮絮叨叨的说,这几年八王轮流做大,潼关守将走马灯似的更换不已,现在的潼关守将陈谋是刘渊做宁朔将军时,曾同在成都王帐下的同僚,与刘渊素来交好,两人早有勾结,因此,汉军一到即刻献关。羌师卢听到此处忍不住问道:“陈谋可是胡人?”郭声答道:“此人不是胡人,是汉人!”

  一旁的文松接话道:“汉人?汉贼就对了!”
  众人陷入了短暂的沉默,羌师卢忽然对这个陈谋心生厌恶。
  郭晟顿了一下继续说道:“潼关已破,汉军很快就会围城,公子有何安排恐怕要尽早决断。”
  “汉军的统帅却是何人?”羌师卢问道
  “汉军统帅是刘渊之子刘聪。”郭晟答道。

  羌师卢现在陷入了一种两难的选择:其一就是出城向东,凭祖上的铁胎弓直接与刘聪相认,其二是避开汉军,可是要避开汉军似乎就只有退回西域了。自己好容易来到中原,就这样退回去实在心有不甘。如果与刘聪相认,恐怕汉军破城之后会对城内大加劫掠,否则郭晟和文松也不会如此紧张,自己若不能从旁劝阻,岂不就有助纣为虐的嫌疑了?如果选择避开汉军,似乎又只有退回西域一条路。

  ……
  日期:2012-04-02 14:55:27
  135、
  何去何从对于羌师卢来说实在是一项艰难的选择,羌师卢很想听听孙才的意见,可是又觉得在东林书肆的这间书房,显然不是商量此事的地方,因此也就沉默不语了。
  郭晟进了书房后,见羌师卢沉思不语,禁不住就和文松商量起了去留问题。郭晟问文松:“文兄作何打算?”
  文松想了好一会才答道:“文某视书为命,就算文某能够全身而退,但失去了书肆的书文某就算苟活也如行尸走肉一般。文某决定就守在书肆!”

  听到文松这么说,羌师卢十分感慨,对文松也平添了许多好感。羌师卢说:“文兄也不必如此沮丧,在下看到书肆上下有三十人不止,不若将书肆的书分给各人,多给金银,先避开汉军的锋芒,待长安城安定下来再回来,未尝不可。”
  文松答道:“上宾有所不知,书可以带走,可是这些书来源的竹简就无法带走了。”
  羌师卢一想,单是一部《青囊经》的上卷就分成了十份,才带进长安,东林书肆的竹简岂不是浩如烟海,确实无法短时间内转移。于是对文松道:“未成书的竹简当然要带走,可是绝大多数竹简不是已经成书了吗?即使有什么意外也无甚大碍。”在羌师卢看来,有形成文字的书流传下来,就是对竹简上的文化的很好的继承了,他不明白文松何以会如此看中那些已经变成书的竹简。

  “上宾有所不知,这些竹简的价值在于,他们是历史的见证,这一作用是抄录的书所无法替代的。”
  日期:2012-04-03 01:02:25
  136、
  文松这么一说,羌师卢不禁又想起了被师傅烧掉的《青囊经》下部,想着有时间还是应该把这部书默写下来,否则就真的在自己手上失传了。但是对于文松的所谓历史的见证的说法,羌师卢还是很不屑的。羌师卢认为只要文字能够流传下去,就是对文字所记载的历史的传承,就是文化的传承,又何必拘泥于传承的形式。因此,对文松说道:“如此,在下就告辞了,但愿文兄得以度过此关。”说罢,就要告辞。

  “上宾请稍待!”文松言毕转身出了书房。少顷,又见文松急急忙忙的跑回来,手中攥着一卷绢帛。文松来到羌师卢面前将绢帛展开,羌师卢立时眼前一亮。只见帛书上首三个遒劲的大字《草书势》,羌师卢忍不住接过来快速浏览了一边。但见:“圣皇御世,随时之宜,仓颉既生,书契是为。 科斗鸟篆,类物象形,睿哲变通,意巧滋生。 损之隶草,以崇简易,百官毕修,事业并丽。 盖草书之为状也,婉若银钩,漂若惊鸾,舒翼未发,若举复安……”

  这是一篇介绍草书流变章法的文章,但最吸引羌师卢的却是其浓淡得度、内涵朴厚的书法。古朴如汉隶,一转折、一绵延无不荡人心魄。
  羌师卢不禁问道:“文兄这篇草书却是哪位大家的杰作?”
  文松答道:“正是家舅索幼安所作!”羌师卢马上联想起东林书肆那个匾额,但两种字体大异其趣。羌师卢不禁又是一番感慨。文松继续说道:“蒙上宾赐书,文某无以为报,这幅家舅亲笔所书的《草书势》就请上宾收下。”
  “君子不掠人之美,此书既是令舅所传,必是文兄钟爱之物,在下岂能受此重礼!”羌师卢说罢,将帛书卷好,双手递回给文松。
  “上宾不必推辞,文某早在和上宾初见时,看到上宾对东林书肆的匾额如此欣赏,就知道上宾是一个懂书法的人,早有将此书惠赠之意,家舅的书法得上宾欣赏才是所传得人。”文松诚恳的说道。
  一旁的郭晟也劝道:“难得文兄一片真诚,公子就收下吧!”
  羌师卢推辞不过,只好收下。

  ……
  日期:2012-04-03 01:03:05
  注1:东林书肆的字体是魏碑,这是我最爱的字体,而《草书势》是草书作品。因《晋书?列传第三十?索靖传》作《草书状》,后人方以讹传讹。《草书势》原件现已失传。
  注2:索靖(239一303年)中国西晋书法家。字幼安,敦煌龙勒(今甘肃省敦煌市)人,张芝姊孙,博通经史。曾官尚书郎、雁门和酒泉太守,拜左卫将军。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待续精品推荐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