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学西渐——匈奴王子的传奇人生》
第27节

作者: 我心向月
收藏本书TXT下载
  羌师卢一边听着华阳的话,一边蹲在地上翻检剩下的竹简。却见《青囊经》的下卷已片简不存,好在上卷还十分完整。羌师卢将这些竹简收拢说:“刀剑固可伤人,但也可惩恶扬善,难道因为刀剑伤人就要将刀剑尽毁么?何况古人云:医者父母心,郎中见到危急焉有见死不救的道理。施救之时又怎么可能论及此人的善恶?毕竟是救人性命,难道人的生命不是最宝贵的吗?”

  日期:2012-03-18 21:49:35
  108、
  华阳沉默良久,幽幽的叹了一口气说:“贤徒如此说来,倒是显出我华家的小器了。”
  羌师卢见华阳这样说,连忙起身,然后一躬到地说:“徒儿情急之下口不择言,师傅赎罪!”
  “贤徒何罪之有?为师反复想想,贤徒所言甚是有理,依贤徒所言,却是应该如何处置剩下的这部《青囊经》上卷呢?”

  羌师卢想了一下说:“《青囊经》上卷涵盖脉象、藏象、经络、阴阳五行以及论治和诊法概论,不啻于医家圣典,徒儿以为应该广布天下。如此也可以令祖师留名千古。”
  “或许贤徒的想法是对的,但先祖素来不喜张扬,一生有弟子多人,其中彭城的樊阿、广陵的吴普和西安的李当之,皆闻名于世。但先祖并未将《青囊经》只字传于诸徒,也是为着不愿扬名。上卷如依贤徒所想广布天下,切不可以华家的名义。”
  “师傅如此说来,是否连《青囊经》这个书名也要改一个呢?”
  “这个当然,贤徒可有什么好的建议?”
  “以《青囊经》上卷的内容来看,弟子以为命名为《内经》是名副其实的,如此窥书名便可知书之梗要。”
  “妙啊!贤徒所言甚是。《青囊经》之得名,乃是当年先祖惯以一只青囊游走四方,实在很难联想到在书中的内容。这个《内经》一望可知必是与五脏六腑有关,一望可知是医书,很好!”华阳连声夸赞。
  羌师卢有些腼腆的样子继续说:“黄帝乃中原人的共同祖先,就叫做《黄帝内经》如何?《庄子?在宥》就对黄帝上崆峒求教养生之道与广成子有所记载,如此,则黄帝传下一本医书也是顺理成章的。”
  华阳站起身,抚掌大喜,说:“贤徒果然是聪明盖世,《黄帝内经》,实在是高明之至!如此怕是要再来一次洛阳纸贵了。”
  日期:2012-03-18 21:51:30

  109、
  第二天一早,用过早饭,羌师卢与华阳道别。羌师卢略有些激动,而华阳则显得十分平静……
  都成等人每人背上多了一个背囊,不消说,自然是《青囊经》的竹简了。
  出了客栈,向南走了约莫里许,折往向东,绕过都卢县城,众人在县城以东上了直抵长安的官道。官道果然和前面的一直走的驿道大不相同,如孙才所说,这官道又宽又平,足有三丈宽,道路两旁每隔三丈种有杨树。羌师卢十分感慨,不禁对这官道大加赞赏。一旁的都成说:“这有什么啊!我们塔城四周全是路,要多宽有多宽。”羌师卢似笑非笑的看了一眼都成,心想:你那里知道,这才是中原的可怕之处,试想,中原人在道路上都可以如此用心,还有什么是他们做不到和不能做的呢?继而羌师卢继续想到,中原之所以一直有能力欺压西域,根本原因所在就是中原的文化远远超越了西域。

  这时,身旁的孙才突然说:“少主到了长安,出长安向北和向东各有一条营建自秦的驰道,最宽处超过20丈,最窄的地方也有10丈,可以并行十辆战车。”
  见孙才这么说,就连都成也无话可说了,因为宽达十丈以上的道路已经超出了他的想象了。
  日期:2012-03-18 21:52:22
  110、
  羌师卢沉默了许久,说:“《史记》上对秦直道有记载,和你说的驰道可是一致的吗?”

  “少城主可下马少歇,待小人给少城主看个驰道的遗迹。”尽管羌师卢没弄明白孙才的意思,但还是率先勒马。众人随着孙才下了马,只见孙才来到路边抽出随身携带的宝剑,在雪地上挖掘起来。雪很薄,很快孙才就刮出了一片一丈见方的地面。羌师卢很惊讶的看见,地面上有两道硬木做成的凹槽,两道凹槽的间距约有六尺,凹槽之下还铺有方木,方木的间隔匀称,却不知这样的布置是何道理。

  羌师卢疑惑的看着孙才。孙才说:“所谓驰道是说战车在槽轨之上,可以大大提速度。”孙才这么一说,羌师卢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凹槽是战车的走轨,可是凹槽下的方木又是什么道理呢?孙才略微停顿,继续说道:“方木的间隔是按照马的步伐设置的,马在这样的方木上必须快跑才可不至失蹄。”羌师卢认真的想了一下,终于明白了这样布置的高明之处。对孙才说:“每隔三四十里必然会有一处驿站,因为普通马匹快速奔驰,顶多也就是三四十里,因此,每三四十里必有一个驿站,在驿站,是方木垫底的,是这样吗?”

  “少城主英明!正是如此!”
  羌师卢联想起《史记》关于秦直道的记载,难怪秦军三天时间就可以到达一千五百里之外的大漠。以前自己一直想不明白,因为秦军不可能全部都是骑着千里马,可是秦军又这么能有这样惊人的速度?
  ……
  日期:2012-03-18 22:08:51
  历史链接:关于秦直道,这里要简单和大家介绍一下。直道并非只是夯实的土石路面,而是铺设有轨道的,类似于今天的铁路。差别在于,秦直道其实应该叫做“驰道”,因为这些铺着轨道的驰道正是为这马匹奔跑设计的。在铁路上行走过的朋友就知道,枕木之间的距离如果一步一步的慢慢走是很难受的,因为那个跨距,慢走一步是跨不过去的,即使跨过去了第一步,第二步也跟不上。反之,若是在枕木上跑起来就不一样了。驰道的道理就在于此,马在驰道上只能高速奔驰,否则就会失蹄。

  日期:2012-03-27 00:07:25
  111、
  众人重新回到马上,但羌师卢一副如有所思的样子,并不策马,马儿也乐得这样慢慢的在宽阔的官道上走着。众人尽管十分疑惑,却也不敢问,只好跟着羌师卢慢慢走。这样走出去了很远,都城和孙才交换了眼神后,来到羌师卢的身边说:“少主,我们现在距长安尚有300多里,如果再不策马扬鞭,恐怕今天就无法赶到长安了!”
  羌师卢似乎是如梦方醒,看了都城一眼,然后想了一下才说:“我们今天不进长安了!”
  原本早上出来的时候,计划今天下午是要赶到长安的,可是现在羌师卢又说不进长安了,弄得都成不知道该如何接羌师卢的话,都成看了孙才一眼,孙才连忙上前说:“请问少城主如何安排下一步的行止呢?”

  “慢慢走吧,走到哪算哪”羌师卢答道。
  孙才犹豫了一下说:“禀少城主,由此往长安,和我们先前走的驿道大不相同,由于是官道,而且因为已经接近长安,一路之上必然会有行商客旅,像我们这样信马由缰的走,实在是很扎眼,恐怕多有不便。”
  孙才这么一说,羌师卢想起了过靖远渡前,一路上遇到的张轨的白衣军士,说道:“那我们就跑上一阵,中午找个地方歇马住下吧!却不知前面可有什么可看的地方?”
  “回少城主,由此往长安,途径朝那,朝那有一湫渊,阔约四十里,水量冬夏不增不减,四周不生草木。传说渊内有龙,因此,建有湫渊祠,以供奉龙神。”孙才答道。
  日期:2012-03-27 00:09:54

  112、
  羌师卢想了一下问:“湫渊祠供奉的是龙神吗?”
  “回少城主,湫渊祠的确是供奉的龙神。”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