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出大唐》
第2节

作者: 阿a浪lang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朱诚文不成武不就的蹉跎了半生,爱的就是这杯中之物。只不过自己又扶不得犁,弯不得弓,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哪有闲钱喝酒?于是就养成了陶靖节先生一样的毛病。陶靖节的《五柳先生传》里面写到: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朱诚见酒菜都已上齐,也不再客气,端起酒来,让了刘铁匠一下,一饮而尽。又夹过一只野兔腿来啃着。刘铁匠连忙给他倒满。朱诚吃了一会儿,停下来,又喝了一碗酒道:没想到刘兄竟然烧了一手好菜。然后拿过坛子来,又倒满酒,跟刘铁匠同干了一碗。
  看着朱诚的馋酒相,刘铁匠心里未免鄙夷,把初次见面的尊重放下几分,感觉轻快了不少。一面跟朱诚说笑,一面饮酒。那朱诚也不大说话。不大一会儿功夫,一坛酒就见底了。朱诚见坛中酒快完了,就改变了喝酒的方式,把碗中酒慢慢呷。刘铁匠来敬他时,也不肯一口气喝干了。刘铁匠见此光景,忍不住哈哈大笑道:“先生尽管畅饮,我这里酒有的是。”说罢就从里屋里搬出两坛来。朱诚突然有点腼腆说道:让刘兄见笑了。

  两人又喝了半坛酒,这朱诚好像到了境界了,简直像换了一个人,两眼炯炯放光,表情生动。一改刚来时的文弱之气。朱诚放下酒碗,对刘铁匠拱了拱手道:
  “喝了这半天酒,还没请教兄长大名”
  “单名一个冶字。先生不要这么客气。”刘铁匠还礼道。
  “冶炼的“冶”字?“朱诚追问一句,刘铁匠点了点头。
  “妙啊,果真是人如其名!”朱诚击掌道,刘铁匠笑了笑算是回答,朱诚越发兴致盎然道:

  “人之所以取名字,以示区别而已,也就是说,名字是一个记号。恰如其分是最好。就像兄台你的名字。有些人则不然,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了,未免本末倒置。比如汉魏时,一个人须有姓有名还有字。有的还有号。像姓张名飞字翼德。姓诸葛名亮字孔明,号卧龙。搞这么长,听个一遍两遍未必记得住,反而失去了名字的本义。就像本朝,除了一些大名鼎鼎的文人李太白,韩退之有名有姓有字有号之外。高祖皇帝,太宗皇帝也没听说有什么字号。这倒是符合姓名的本义。”

  刘冶听了朱诚的一番议论之后,心想落地的秀才果然满腹牢骚,然而,嘴上却说:
  “先生高见。”
  “敢问仙乡何处?”朱诚一手又端起酒碗来
  “洪都豫章人”
  “妙啊,果然是物化天宝,人杰地灵。”朱诚将碗中酒一饮而尽,再次击掌道
  刘铁匠觉得朱诚虽然酸溜溜的,倒也不失一个斯文人,那“物化天宝,人杰地灵”正是赞美豫章的妇孺皆知的名句。然而不身在豫章的人知道的就不大确切了。

  朱诚果然是喝多了,话也多起来。
  “刘兄到我们砀山来有何贵干?”
  “实不相瞒,是要寻找一个含铁的矿场”
  “《山海经?五藏山经》记载含铁之山有三十七处。其中西山经记载:符禺之山其阴多铁,盂山其阴多铁;泰冒之山其阴多铁;龙首之山其阴多铁;西皇之山其阴多铁。《中山经》中记载:荆山其阴多铁;密山其阴多铁;求山其阴多铁;《北山经》记载。。。。。。”朱诚一口气将这三十七处藏铁之山说完。又说道:
  “这三十七处藏铁之山遍布四方,其中并不曾说道我们芒砀山。”

  刘冶听他一边说一边捏手指记数,三十七处说的一处不差。当下惊叹不已,就像他这般专一炼铁之人,要想说全也不能够,而朱诚竟然如数家常,不禁拱手对朱诚说:
  “先生博闻强记,刘冶真是佩服。不过先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当然了,铁矿发现一处就多一处,到了汉朝,就有一百多处矿场,不过没有详细记载,在下就不得而知了。不过这芒砀山确实是没铁的,我生于斯,长于斯,这点是再清楚不过的。”
  “非也,非也。”刘冶学着朱诚的口吻道。
  “铁之一物是无处不有,无所不在的。比如我们随便抓起一把泥土,里面也莫不有铁。只不过含量太少而已。”

  “还有这等说法?此言可有出处?”朱诚听到此处倒觉得新鲜。
  “《火典》一书曾经记载:铁矿有土锭、碎砂数种。所谓土锭铁就是从土中生出,形似秤锤而色黑。远看如铁,拾之则为碎土。雨天之后用牛耕地,土锭逐日生长,取之不尽。”刘冶摇头晃脑背了一段书。
  “《火典》一书,我怎么没听说过,莫非你自家的秘传?”朱诚一向自恃博学,听到这本书不禁一愣,不禁脱口而出。
  恰好被朱诚一言说中,这《火典》一书确实是刘冶的家传,自家所传之书怎么能作为凭证。情急之下,刘冶只好信口开河了:
  “《火典》在豫章坊间流传甚广,怎么会是我家传,可能是豫章据此路途遥远,再加上此处消息闭塞,先生不曾见过而已。”这句话分明是嘲笑朱诚坐井观天,孤陋寡闻。

  “刘兄未免有点空口无凭吧。”朱诚一时有点语塞。
  刘冶好胜心切,也顾不上什么家传,索性让朱诚心服口服。道:
  “我这里刚好有一本,就借给先生看两天也不碍事。”说罢,起身去了卧房。不到片刻,从里面拿出一本书来。递给朱诚。
  朱诚接过来,将灯剔亮了。凑到灯下。封面上写着两个大字:火典。后面又跟着一行小字。射阳山人撰。翻开看了一下目录大概,首先说如何辨别矿石优劣,再说如何选用炭火,最后是如何制作鼓风设备。翻过目录就是正文,朱诚一目十行,不大一会儿,就将这本书翻完了。这部书只是炼铁的上半部分, 讲的是如何取材。通篇都是手写小楷,朱诚一看心中就明白了,心想,两人辩论,各执一词。也没个裁判,分不出胜负来。伤了和气,反而不好。不如将计就计,开个玩笑,将这话题扯开就算了。当下哈哈大笑道:

  “刘兄估计被人骗了,这哪里是火典,只不过是徐州冶炼坊间的普及读物,我儿时书荒,当成《山海经》看了不下十遍。至今还记得大概。”
  刘冶心想不太可能,这明明是自己的家传,怎么会是徐州坊间的读物。当下说道:
  “怎么可能,先生早就读过?”
  “不信我说给你看看。”朱诚当下把《火典》从头至尾背了一遍,竟然一字不漏。刘冶听得目瞪口呆,心想这是他父亲亲手交给他,要他仔细研读。莫非是他父亲骗了他不成。
  刘冶一时失魂落魄,自己所恃的不传之迷,到了通州大郡来竟然是坊间的普及读物,而自己竟然洋洋自得,当作宝贝,真是所谓的坐井观天了。突然间看到朱诚似笑非笑的看着他。顿时恍然大悟。传说中一目十行书竟然真有其人。
  想至此,刘冶佩服得五体投地,赶忙离席,跪下就要行大礼。慌得朱诚也连忙离席,拉住刘冶道:
  “不敢当,不敢当。“
  两人又重新见了礼,刘冶道:
  “先生高才,鄙人有眼不识泰山,刚才多有冒犯,还请原谅。“
  “什么高才,一介书生而已,随便冒犯吧,原谅不着的“

  朱诚说完哈哈大笑,刘冶看朱诚如此风趣豁达,不禁莞尔道:
  “既然如此,那就得罪了!”
  说罢跟朱诚连干了两大碗,两人相顾放声大笑。
  日期:2012-02-14 09:44:02
  铸剑之----把臂论交
  两天后,朱诚去取斧头,刘冶正在往斧头上装一个长把。两人见面,打了个招呼。刘冶说:马上就好,先生稍等一会儿。朱诚看那斧头,刃口上蓝汪汪的,甚是锋利。心中顿时热乎乎的,心想自己在午沟里因为穷措大,遭了乡党许多白眼。人家一个外乡人,一见之后便对自己青眼有加。正在左思右想的时候,那刘冶已经装好了斧把。虚砍了几下,递给朱诚道:先生看看是否顺手。朱诚接过来,也比划了两下,虽然不知道轻重,口中却说:极好!极好!当下拿出两吊钱来相谢。刘冶正色道:

  “先生把我当成什么人了,你要是买斧头,到别处去,我这是不卖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