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2-04-04 09:17:18
只是袁崇焕千算万算却算错了一点,且这一点是致命的:这里不是锦州,也并非宁远,这里是北京,是皇城。在此之前,袁崇焕凭借此种战法,成功打退了后金军队的多次进攻,取得大胜。想如今自己的实力更为强大了,而北京城则更为坚固,胜利似乎指日可待。但要知道,皇帝就住在北京城内,他不可能拿大明王朝的安危来让你当赌注,让你打什么防御攻击战。这一点,袁崇焕可能至死都想不明白。
能想明白的是他的老师孙承宗,孙承宗派了一名使者来找袁承焕,用很恳切的语气对他说:“皇帝十分赏识你,我也相信你的忠诚,只是你擅自杀掉了毛文龙,现如今又把军队驻扎在北京城外,很多人都在怀疑你了,希望你能尽心为国效力,若是再有差错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
这是孙承宗对学生袁崇焕的一次忠告,也是一次警示,只可惜这时的袁崇焕已不再是以前的袁崇焕了,现如今他大权在握,又手握重兵,竟没有把恩师的话听见去,他要求皇帝允许他率兵进驻北京城。
可能大家有所不知,在古代,凡是在外驻兵的将领若没有皇帝的调令,是不得私自率领军队驻扎在京城外的,这可是有谋反的嫌疑,更何况他袁崇焕还想率军进城,这真是异想天开,万一你叛变了怎么办?
崇祯皇帝对他的忍耐已达到极限,他召见了袁崇焕,一见面,崇祯皇帝便将自己身上的大衣披在了袁督师的身上,啥也不说了,你看着办吧!
崇祯皇帝当然不会答应袁崇焕率军进城了,袁崇焕只得在城外与皇太极展开了一场血战。不幸的是,在这次战斗中,明军著名将领满桂身负重伤,可笑的是,竟是被明军自己的大炮给炸伤的,可关键问题是,整个朝廷的人都知道,袁崇焕与满桂之间不和。京城百姓又开始议论纷纷了,说满桂是被袁崇焕故意给炸伤的。这次又冤枉袁崇焕了,当时满桂在北城,而袁崇焕则在南城,他们之间相距有一个小时的路程,无论如何袁崇焕都是无法做手脚的。
一场血战下来,尽管明军最后取得了胜利,但忍到极限的崇祯皇帝不再相信袁崇焕了。他将袁崇焕召来,用一种无比阴冷的目光看着他,随后以一种很低沉的声音问道:“你为什么要杀毛文龙?敌军为何长驱直入,进犯北京?你又为何不中途拦截?还有,你为什么要打伤满桂?”
此时的袁崇焕根本就没有反应过来,一时间没有说话,这更加证实了京城里的谣言了,崇祯皇帝也更加确信袁崇焕有问题。
其实,袁崇焕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回答,难不成说我杀毛文龙是因为我看他不顺眼?而尾随在后金军队之后是为了打一场北京保卫战?至于满桂的事情,他根本就不知道,自然无从说起了。
崇祯皇帝于是下令将袁崇焕关进大牢,明军总指挥由满桂来接任,而袁崇焕的关宁军则由祖大寿来率领。
祖大寿惶恐不安,以为下一个被抓之人该是自己了,于是他竟率领军队返回辽东去了。文武百官恳求在狱中的袁崇焕写一道手谕,将祖大寿给追回来。祖大寿见信大哭,回到了京师。后来明军在满桂的指挥下,总算是击退了后金军队的进攻,只是满桂也战死沙场了。
后金军队撤退之后,崇祯皇帝接下来便要处置袁崇焕了。起初,崇祯皇帝并不想杀他,后来那些该死的言官一个劲地参奏袁崇焕。崇祯皇帝越想越不对劲,越想越觉得袁崇焕有投敌的嫌疑,于是便下令以极刑处死袁崇焕,也就是凌迟,又叫“磔刑”。
行刑那天,袁崇焕坐在囚车里,整个北京城的老百姓都出来了,他们干出了一个惊天举动,个个冲上前去,将袁崇焕身上的肉一块一块给活活咬了下来——这就是“投敌卖国”的下场。
一心为国的袁崇焕竟落得如此下场,不得不令后世的人们感到无限叹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切的一切终将真相大白,
好,让我们回到上面几个问题。
袁崇焕究竟是不是大明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呢?
显然不是,大明王朝经过后几代皇帝的连番折腾,早已是奄奄一息了,嘉靖、万历、天启,等等,袁崇焕就算是有天大的本事,也难挽大势。
嘉靖嘉靖!家家干净!这位一心想长命百岁的朱厚熜,整天只知道炼丹修道,将个大明江山交由严嵩父子管理,并且其在位时间还很长,前后达四十六年之久,比唐玄宗在位时间还要长,如此昏君,大明岂有不亡之理?
后来的万历皇帝“再接再厉”,虽有张居正力挽狂澜,但张大首辅却过早地离世了。自万历十五年开始,这位年轻的皇帝便不再过问政事了,成天躲在宫中,消极怠工更是长达四十八年之久,近半个世纪,创下了我们历史上皇帝不早朝的最长记录。
后来明熹宗朱由校即位,也就是那位有名的木匠皇帝了,同时,他还是个著名的文盲皇帝,连个《水浒传》都没听过,在位期间什么事情不干,只知道做他的木匠活了,这样又折腾了七年,直到后来崇祯皇帝即位。
我们来下一个总体的评价,在中国历任大一统的封建王朝中,其中以明朝皇帝最为昏晕,也最为自私,老朱家多出草包啊!
所以,后世的史学家们多发出浩叹,有的说明朝亡于嘉靖,有的则说明朝实亡于万历,有的还说明朝亡于天启。说句唯心的话,大明王朝经过276年的国运之后,也该灭亡了。
因此,这时候无论是谁出现,即便是诸葛亮再生、李靖重现,也挽救不了明朝了,更何况一个袁崇焕呢?
那么崇祯为何要杀袁崇焕呢?关于这一问题,有的学者持皇太极的“反间计”说,有的则持“谋反说”,其实这两种说法是一致的,崇祯杀他的真正原因怕是对他无比气愤,我对你如此器重,要什么给什么,而你竟给了我这样的回报。
相信关于皇太极“反间计”一说,很多人都是清楚的,这只不过是清朝皇帝为了抹黑崇祯而故意篡改的罢了,要知道,后来的《明史》可是清朝皇帝修的,加上清朝皇帝们一贯有这样的作风。
不管怎么样,袁崇焕都死了,且死得很惨,说他咎由自取是不对的,说他是千古冤案也不恰当,主要还在于他的性格缺陷。这样极富个性的一位统帅,胆大妄为,擅杀总兵,无政治头脑,其悲剧命运早就注定了。但冤案终究还是冤案的。
再说崇祯,崇祯的死亡并非由满清所造成的,因此对他的遭遇,清朝的皇帝们起先是抱同情态度的,顺治皇帝甚至还跑到他的坟前大哭了一场。
客观来讲,崇祯是大明王朝最难得的明君之一,其勤政堪比后来的雍正皇帝,在不到二十岁时已是满头白发,不可不谓是呕心沥血了。但他也是有性格缺陷的,当明军无粮饷时,他竟舍不得拿出自己的私房钱,最后兵败于李自成的起义军之下,他自己也于煤山的一棵歪脖树下自缢身亡。不得不说,回天无力啊!
关于崇祯和袁崇焕这两位明末的重要人物,他们都致力于大明的图存,结果都没能成功,不过有一点他们是极为相似的,那就是他们都是极具悲剧色彩的人物,其悲剧的下场让无数后人为之扼腕叹息。
关于崇祯皇帝的评价,后世给出的多半不高,这很能理解,毕竟他是亡国之君,还有,他斩杀了所谓的“明朝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袁崇焕。不管出于何种原因,是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也好,还是出于气愤也罢,他最终都把袁崇焕给杀了,后世的人们出于对袁崇焕的同情,也就将这盆脏水泼在了崇祯的头上。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