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名著『红楼梦』亮点全析》
第21节

作者: pingyuanstone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4-02 11:11:47

  亮点23:巧夺天工
  这段时间,林妹妹做了三件事(不妨记住,当时贾宝玉不过13岁,林黛玉比他还小)。
  第一件:哭。

  · 林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得利害。听了宝玉这番话,心中虽然有万句言语,只是不能说得,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宝玉听说,便长叹一声,道:“你放心,别说这样话。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
  贾宝玉挨打之后,林黛玉一直没有出现。与袭人急得火上房不同的是,林黛玉是在人都走光了,贾宝玉已经睡着了之后才跑到床边来哭的。哭得“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可见不是假哭,是真哭。
  “你从此可都改了罢,”这句话什么意思?改是不对的,仕途经济是无聊的,甚至是邪恶的。如果我林黛玉有选择,我一百个支持你保持天性。可是,我们都生活在俗世中不是么?我不忍心你被环境逼迫成这样,我也害怕是自己把你引诱成这样,所以,算了吧。
  第二件:表明自己理解了宝玉
  · 黛玉听了,心中发闷:“做什么送手帕子来给我?”因问:“这帕子是谁送他的?必是上好的,叫他留着送别人去罢,我这会子不用这个。”晴雯笑道:“不是新的,就是家常旧的。”林黛玉听见,越发闷住,着实细心搜求,思忖一时,方大悟过来,连忙说:“放下,去罢。”
  送个旧帕子的用意,一开始不容易猜到,但是联系上下情景,也可以比较准确地把握。首先显然是要让林黛玉别再哭了,别再为他哭了。但更深一层的意思,应该是他贾宝玉已经听懂林黛玉的意思,所以决心用实际行动来减少林黛玉的哭泣。林黛玉激动之下,写道:

  ·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
  尺幅鲛鮹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
  第三件:观望
  · 这里林黛玉还自立于花阴之下,远远的却向怡红院内望着,只见李宫裁、迎春、探春、惜春并各项人等都向怡红院内去过之后,一起一起的散尽了,只不见凤姐儿来,心里自己盘算道:“如何他不来瞧宝玉?便是有事缠住了,他必定也是要来打个花胡哨,讨老太太和太太的好儿才是。今儿这早晚不来,必有原故。”一面猜疑,一面抬头再看时,只见花花簇簇一群人又向怡红院内来了。定眼看时,只见贾母搭着凤姐儿的手,后头邢夫人王夫人跟着周姨娘并丫鬟媳妇等人都进院去了。

  显然,林黛玉这是在观察战略局势,因为宝玉的情况,牵动着整个贾府的政治神经,也可以从中发掘重要的变数。王熙凤是否出现,不是什么要紧的事;但是如果王熙凤不出现的背后有什么特殊情况,那就比较重要了,需要及时地加以把握。当林黛玉确定所有重要人物都先后走进了怡红院时,时间已经快到中午了,也就是她已经站了几个小时,腿都已经站酸了。紫鹃实在忍不住,跑来提醒她天气太热,她才慢慢地回到潇湘馆。

  回来之后,她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跟鹦鹉对话,教授它诗词上边。这很可能是从宝玉那里学来的招数。她已经逐渐懂得了话多不如话少,一动不如一静的道理。
  林黛玉如此安排,效果如何呢?宝玉的丫环秋纹提供了旁证:
  · 秋纹笑道:“提起瓶来,我又想起笑话。我们宝二爷说声孝心一动,也孝敬到二十分。因那日见园里桂花,折了两枝,原是自己要插瓶的,忽然想起来说,这是自己园里的才开的新鲜花,不敢自己先顽,巴巴的把那一对瓶拿下来,亲自灌水插好了,叫个人拿着,亲自送一瓶进老太太,又进一瓶与太太。谁知他孝心一动,连跟的人都得了福了。可巧那日是我拿去的。老太太见了这样,喜的无可无不可,见人就说:‘到底是宝玉孝顺我,连一枝花儿也想的到。别人还只抱怨我疼他。’你们知道,老太太素日不大同我说话的,有些不入他老人家的眼的。那日竟叫人拿几百钱给我,说我可怜见的,生的单柔。这可是再想不到的福气。几百钱是小事,难得这个脸面。及至到了太太那里,太太正和二奶奶、赵姨奶奶、周姨奶奶好些人翻箱子,找太太当日年轻的颜色衣裳,不知给那一个。一见了,连衣裳也不找了,且看花儿。又有二奶奶在旁边凑趣儿,夸宝玉又是怎么孝敬,又是怎样知好歹,有的没的说了两车话。当着众人,太太自为又增了光,堵了众人的嘴。太太越发喜欢了,现成的衣裳就赏了我两件。衣裳也是小事,年年横竖也得,却不像这个彩头。”

  一个外表柔弱的女孩,通过点拔影响贾宝玉关于“孝”的真义,从而改变整个大观园从上到下的面貌。称其为“巧夺天工”,并不过分。
日期:2012-04-02 17:55:58

  亮点24:人生正经
  所有人都很喜欢诗社的主意,认为是打发时光的好方法。只有薛宝钗,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寻找人生的真义和动力。
  · “我们当铺里有个伙计,他家田上出的很好的肥螃蟹,前儿送了几斤来。现在这里的人,从老太太起连上园里的人,有多一半都是爱吃螃蟹的。前日姨娘还说要请老太太在园里赏桂花吃螃蟹,因为有事还没有请呢。你如今且把诗社别提起,只管普通一请。等他们散了,咱们有多少诗作不得的。”
  从这里我们知道,原来薛家在京城的一大业务是典当业。依靠着资金和背景,他们从事这种类金融业务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问题是,如何让业务具有可持续性呢?薛宝钗把手下上供的东西,顺便办成一次野外宴会,认为这样是能够收回一些成本的。
  由于诗社活动已经与宴会合一,所以薛宝钗需要在诗社内容的布置上动些脑筋。她不但建议史湘云多出一些大众化的题目,以赢得更多客户的关注,而且在活动的规模尤其是“面相”方面也非常留意。比如一个简单的咏菊的题目,被她设计成了一整套人与菊花从相识到日益亲近的艺术过程,并以12个清晰的题目呈现出来。为了把营销做到极致,她甚至连文人一向看重的韵脚也大胆否定掉了,主张“为大家偶得了好句取乐,并不为此而难人”。难度的降低,不利于诗社的长远发展,但使活动更加亲民和受到普通参与者的关注。

  主题和主要内容确定之后,相关的布置是她驾轻就熟的。她在大观园中选择了一个“四面有窗,左右有曲廊可通,亦是跨水接岸,后面又有曲折竹桥暗接”的优雅去处,让她们听到竹桥上各枝各枝的响声,还有各色的茶具、风炉。上贴的一副对联,也非常通俗,叫做“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写竹桥”。
  薛宝钗的诗才,已经在前一天得到了展示,当时她在咏白海棠的项目上击败了林黛玉,夺得了大观园第一。但是在面对史湘云的时候,她强调这些是次要的能力和关注点,真正重要的,则是以下三件事:
  1)成本核算。薛宝钗认为,螃蟹宴的最大好处在于它“又省事又大家热闹了”,这里省事并不是重点,重点在于最终的收益远远超过了所付出的努力和资金。当然,这同时还有笼络贾母亲孙女史湘云的重要意义。
  2)女红。薛宝钗心目中的女红,一是纺织,二是缝纫,总之是一个把自然界的纤维变成合身而美丽的人体覆盖物的过程。覆盖的意义,在她和袭人看来都是极其重要的,袭人为了防止贾宝玉夜间踢被子,居然给13岁的对方缝一个肚兜。而薛宝钗看到了并不排斥,反而仔细研究和学习袭人的针技(相关的行为遭到了林黛玉的嘲笑)。可见,她在手工艺方面的追求和贾探春具有内在的区别。

  3)读书。薛宝钗提出,她认为应当读的书是那些“于你我深有益的书”。究竟哪些书符合这个条件呢?目前还不知道,但是已知贾宝玉已经把自己所有的全部书籍烧掉了,仅仅保留了四书,也就是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虽然贾宝玉喜欢《大学》是众所周知的,但是不能排除这里边包含了薛宝钗的意思。另外薛宝钗所说的读书是“看几章”,那么的确更有可能是像四书这样比较短小的书,当然也可能包含五经。无论如何,长篇的小说和元曲是不宜看的。

  总之,薛宝钗把这几件事视为人生尤其是女性人生的“本等”和“正经”。她有“雅”的追求,但是在程度上远远弱于宝玉和黛玉,甚至也弱于湘云,只要“中庸”即可。这种貌似平淡的境界,把李纨和探春都给感染了,她们非常喜欢宝钗的“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