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历史告诉未来-我看中国经济》
第20节作者:
木棉小树 日期:2010-04-21 14:09:31
11.小结
首先,我将中国现在的各项宏观经济指标和日本在泡沫经济破灭之前几年的指标做一下对比。见下图。
卖糕的,和日本当年的各项指标相比,我们的区别在于:我们的外贸依存度是日本的两倍以上,我们的投资率几乎也是日本的两倍以上,我们的净出口率是日本的5倍以上,我们在“投资-出口”的道路上比日本走得更远更远!
原来历史真的会重演!只是“前事”真得能够被后人铭记么?
我们从来害怕改变,我们从小就被教育不要乱“动”,我们从来都认为“动”就是“乱”。可是我们从来没有想到过我们之所以“乱”恰恰就是因为“不动”。更准确地说,是“不主动”,因为不“主动”,所以就“被动”。毛主席说得好:“战争的双方,都力争主动,力避被动。”都说商场如战场,经济又何尝不象战争呢?
不错,改变是需要付出成本的。但是,不改变难道就没有成本吗?离开情人的怀抱也确实会有些痛苦,可是,难道我们非要等到老婆哪天领着孩子回了娘家,我们回家面对冰锅冷灶和一大堆脏衣服的时候才能领悟到老婆的好吗?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因此,我们必须做出改变,让经济增长模式从“投资-出口”的恶性循环拉回到“投资-消费”的内生增长的良性循环中。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令我们欢欣鼓舞的是,党中央、国务院近年来一直在向“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目标不断迈进。而且越来越重视“调结构”。
2006年,“农业税”被全面取消。
2007年,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推行。2010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和新农合补助标准提高到了120元。
2008年,个人所得税的起征标准提高到2000元。
2009年,以刺激内需为主的各项政策不断推出。
2010年,各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再次上调。面对疯狂上涨的房价,政府果断地采取了抑制措施。
……
我们坚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公平和正义的光辉一定会洒满神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中国的每一个老百姓,也一定会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第三部分完)
日期:2010-04-22 22:43:08
(第三部分漏了一节,补上,放在小结前面。)
11.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2009年中国政府面对金融危机推出了多项刺激消费的措施,其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就是“家电下乡”。首先我必须为政府的此项措施举双手双脚赞成,因为这一举措的确是点中了我们消费不振的“命门”所在。由于中国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城镇居民始终是消费的主力军。随着城市居民消费能力和水平的不断提高,其边际消费倾向就会下降。换句话说,随着城市居民该购置的“大件”都购置完毕之后,他的消费欲望将会不断下降,该买的基本上都买了。但是,与之相反的是,农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却在不断增加。
不过这个举措众所周知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农民兄弟没有钱,他们比城里人更穷。如果我们不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收入,只是单纯地去刺激他们消费,无论怎么看都终归有些“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感觉。
所以现在有一个关键的症结就是:既要让农民有钱,又要让他们敢花钱。至于让农民变得敢花钱,无非就是将全部农民和城镇居民一视同仁地纳入社会保障体系。这一点近年来无论是学术界还是民间都已经有所共识,并且政府在这方面事实上已经迈出了第一步:2007年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养老制度开始推行。但是我们的步伐其实可以更大一些,毕竟通过提高和完善社会保障所产生的消费促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乘数放大效应,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这方面的问题不在于解决的思路,而在于是不是有决心去做。
但要解决“增加农民收入”这一重大问题我认为我们始终没有触及根本。因此我单纯就农民增收这一问题进行如下分析。我认为“增加农民收入”这个问题应当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1.农民有哪些收入来源?
2.不同收入来源增加的方式有哪些?
3.增收办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下面我通过表格对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农民的收入来源增收方式可行性 必要性
农业收入增加财政补贴,
如取消农业税、
推行农业补贴。
再就是农业科
技的推广。可行无农不稳,
并且农业属于靠天吃
饭,无法象工业生产那
样去控制过程和结果。
打工收入无无无
卖宅基地宅基地流转需要探讨很有必要
日期:2010-04-22 22:45:53
根据上面的表格总结,我对农民增收进一步分析如下:
1.农业收入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