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到了白天,他又摇身一变,成了内务“督查员”,男生宿舍里那些东一只西一只的臭袜子,向来是他重点“关照”的目标。同学们没少私下嘟囔,抱怨他“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毕竟青春年少的大伙,满脑子新奇念头,课余就盼着能尽情撒欢、“放飞自我”呢,却总被陈老师盯得紧紧的。
宿舍区的门房老伯陈楚,同样是同学们心中温暖的存在。陈老伯来自吉巷北墩,大伙都亲亲热热地喊他“老陈伯伯”。要是说“长祖”专长是维持秩序,那老陈伯伯的绝活儿便是“救灾抢险”。男生们乱扔的臭袜子、女生们随意摆放的化妆品,这些眼看就要被陈祖明老师“收缴保管”的杂乱物件,总能被老陈伯伯及时清理,巧妙化解同学们的“危机”。
曾有一阵,岛儿胃口不佳,在食堂瞅啥都没食欲。那会儿校外餐饮不便,校内选择也寥寥无几,饿肚子的滋味可不好受,委屈劲儿一上来,岛儿眼眶泛红,差点收拾包袱跑回家去。老陈伯伯听闻,二话不说,赶忙亲手熬了香糯热乎的粥,还细心搭配上自家腌制的爽口酸菜、脆嫩腌笋,一路端到宿舍。
岛儿一尝,那熟悉又美味的家常味儿瞬间驱散了满心阴霾,破涕为笑,三两下就把粥吃得干干净净。见她吃得欢喜,此后老陈伯伯每日定时送餐,直至岛儿食欲恢复如常,能开开心心重回食堂“大锅饭”阵营。岛儿的母亲来校探望时,正巧碰上老陈伯伯来送餐,目睹这一幕,感动不已,拉着自家孩子感慨:“钱粮易还,此情难忘啊!”
这些教职员工虽未站在讲台前授业解惑,但他们以独有的方式,稳稳托举起同学们校园生活的一片天。靠着悉心关怀与严谨管理,他们让校园日常满溢温情,也助力同学们在成长路途上走得愈发坚实。校园之中,尚有无数如陈祖老师、陈楚老伯这般的教职员工。他们或许头顶没有夺目光环,却以日复一日的点滴行动,生动演绎着“育人”真义。他们是同学们青春路上的掌灯者,亦是漫漫人生的珍贵挚友。
正因有他们一路相伴、倾心付出,校园时光才缤纷多彩,青春记忆才馥郁难忘。同学们将这些平凡却伟大的身影深植心间,怀感恩之意,敬诚挚之情。待来日,也把这份关爱与担当接力传承,令校园因每一位同学的热忱参与,愈发熠熠生辉、绚丽多姿。
在同学们的校园生活中,总有那么几位老师,以独特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大家,塑造着同学们的精神世界。黄定老师,便是这样一位特殊的存在。他管理着学校西边山坡上的阅览室,那里承载着同学们无尽的精神滋养。每当同学们踏入那座平房式的阅览室,总能感受到一种宁静和知识的芬芳。
黄老师似乎总能洞察同学们的心思,他知晓某位同学对书籍的热爱,几乎每天都会在那里沉浸于翻阅各种书籍。他见这位同学如此痴迷,便主动将一些即将被收储的杂志和图书“外借”给他,让其能够随时阅读。虽然这位同学和黄老师之间的交流并不频繁,但他的这份心意,同学一直铭记于心。黄老师是原副校长黄育涛的儿子,听说至今仍然在一中工作,继续着他的教师生涯。
除了黄定老师,还有一位老师在同学们的校园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那就是负责打理学校墙报的刘老师。他不仅是美术名师,更是同学们心中的艺术启蒙者。将他放在“工友篇”来介绍,是因为他的工作性质与工友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他常常带着几个助手,更换校门口喷池边的宣传栏。他们的团队在忙碌的工作中,不经意间给予了同学们许多特别的关照。
刘老师的艺术天赋极高,他的宣传栏刊头画在同学们看来,每一幅都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生命力。岛儿被这些作品深深吸引,每一幅都喜欢得不行。于是,这位同学向刘老师提出了一个请求:在他拆换墙报的时候,能否将卸下的旧刊头画放在校门口的大门房那边,以便更新宣传栏后去门房取回旧刊头作为收藏。刘老师欣然应允了岛儿的请求,这让她感到无比的荣幸和感激。
每当宣传栏更新时,岛儿都会兴高采烈地跑到门房,取回那些旧刊头画。这些作品对于同学来说,不仅仅是艺术品,更是青春记忆中的宝贵财富。有些刊头画至今还珍藏在同学的老家,它们让同学感觉家中充满了精神的给养。
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这些老师们的足迹和汗水。他们用自己的方式,默默耕耘,为同学们的成长提供养分。黄老师和刘老师,就是其中的两位。他们虽然工作性质不同,但都以自己的方式,影响着同学们,激励着大家。他们的教诲和关怀,如同春风化雨,无声地滋养着同学们的心灵。
回想起那些日子,同学心中满是感激。是这些老师们,让校园生活变得多姿多彩,让精神世界变得充实丰盈。他们不仅传授了知识,更教会了同学如何去感受生活,如何去欣赏美。这些珍贵的经历,将成为同学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如今,同学已经离开校园,步入社会。但是,那些老师们的身影,依然在心中挥之不去。他们的教诲,他们的关怀,如同一盏明灯,照亮前行的道路。在未来的日子里,同学将带着这些珍贵的记忆,继续迈进,去探索更为广阔的天地。
在此,同学想向黄老师和刘老师,以及所有曾经给予帮助和关怀的老师们,表达最诚挚的敬意和感激。感谢老师,让校园生活如此精彩,让精神世界如此富足。你们的影响,将伴随一生,成为最珍贵的财富。
岛儿的思绪飘回到1990年,那时她和同学们在玉田一中的校园里告别了青涩的高中时代。那些日子,如同昨日重现,一幕幕清晰地浮现在眼前。在同学们心中最柔软的地方,珍藏着一份难以抹去的情感,那便是与同窗好友和宿舍舍友间深厚的情谊。这份情谊如同一股暖流,温暖着同学们的高中时代,让大家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感受到了无尽的欢乐和温馨。
高中生活里,岛儿有三位特别重要的“闺蜜”——曾燕、林枫和黄芳。从高一开始,她们就同班,后来又成为了宿舍舍友,几乎形影不离。林枫是古田溪电厂职工的子女,她的父亲曾是厂里的厂长。电厂的俊男靓女们总是给人一种气质非凡的感觉,而且他们能够在一中免试入学,这让其他同学羡慕不已。
每逢周末,几个女生都会应邀到林枫家电厂去玩,有时还能蹭进厂内的“迷你影院”(工人俱乐部)观看大片,这成为了她们记忆中最快乐的时光之一。同桌曾燕性格内向,但成绩却非常优异。同学们常常利用同桌的便利,听她倾诉心声,有时也会应邀去她家玩耍。她们之间的友谊,在这些点点滴滴的互动中不断加深。
朋友圈中,还有彭敏、游莺、游小枫、陈妃和汪芬、林日尧等本班或隔壁班的同学,以及陈平和雨儿等“理科女”。她们之间有着共同的兴趣和话题,经常在一起讨论学术问题,分享生活的点滴。这些朋友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让大家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也能感受到友情的温暖。比同学们高一届的江娥是某位同学的“发小”,从小一起长大,感情深厚。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