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12月17日,小昳子提前庆祝了她的生日。老东和他的朋友们都应邀而来,但令人意外的是,他们似乎对茗子有些忌惮,这让她在交谈中显得过于拘谨,每一句话都带着些许尖锐。事后反思,她是否过于封闭自己,对他们的言论过于刻薄?如今,她的脑海中充斥着纷繁复杂的思绪,即使在解题时也难以抑制。
她渴望放下沉重的思想,害怕它们会压垮。学习对她来说是一段痛苦的旅程,终日沉浸在题海中,无法自拔。她感到心灵背负着沉重的包袱,仿佛被一把无形的锁束缚。她的文字充满了感伤,鲜少能流露出快乐的笑容。压力如山,思绪起伏不定,她渴望有人能伸出援手,但也明白,一切只能靠自己。她是否也在作茧自缚?因为自尊,她害怕吐露心中的烦恼。
这让她想起了戴望舒的诗句:“说是寂寞秋的清愁,说是辽远海的怀念。如果有人问我烦忧的缘故,我不愿说出你的名字。”她不愿轻易展露自己的心意,如果有人问起她的忧愁,她会说是寂寞的秋天,是遥远的海的怀念。茗子回到家中,整理了资料。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她观看了电视《未来城》,回到自己的空间时,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慨。
不禁思考,明年的这个时候,她将身在何处?也许每个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恼和忧愁。她不愿过早地怀念中学生活,也不愿意过早地步入社会。她缺少了一些吃苦的精神,或许是因为她所拥有的生活太过舒适。现在,她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过去的不现实,回想起过去那些可笑、幼稚的举动,它们不过是一张张明信片,记录着成长的足迹。
1989年11月26日,这个阳光明媚的下午,茗子坐在她那安静的房间里,窗外的暖阳洒在她的书桌上,她的心情却如同涓涓细流般平静而深远。在这个宁静的时刻,她的思绪如同被神秘的魔法点亮,灵感如同夜空中最璀璨的星辰,在她的内心世界中闪耀。茗子紧紧抓住这转瞬即逝的灵感,仿佛它能够引领她找到那颗一直在流浪、在漂泊的心的归宿。
她反复自问,人生的归宿究竟在何方?是在那遥不可及的梦境之中,还是在这充满挑战的现实世界里?当理想的火花在她心中燃起,她仿佛找到了指引她前进的帆,找到了生命的彼岸。她深知,人活在世上,若不追求一番事业,那么生活将失去意义。难道她就应该这样平凡无奇地度过一生吗?
青春是无言的,而她那如花般绽放的十八岁,是属于孤独,属于自我奋斗的黄金时代。无论她的爱情有多么深沉,情感有多么真挚,她都决定放下那份不成熟,踏上新的征途。她意识到,相识可能只是一场美丽的错误,缘分在错误的季节里绽放,而她将把这些记忆珍藏,让它们像秋叶一样,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枯黄。
秋波的温柔对她来说已不再有吸引力,她不再期待任何奇迹。茗子告诉自己,随着岁月的流逝,他的身影终将从她的视线中消失。在这次物理考试中,思禾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而茗子却没有及格,这让她感到羞愧。她意识到,她必须迎头赶上,无论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他们终将成为彼此生命中的过客,但茗子珍惜这短暂的相遇,为曾经拥有的欢笑与泪水,她会珍惜自己。在与思禾相遇之前,茗子的目光未曾有过片刻的停留。即使相遇,她也不会流露出任何情感。泪水止不住地流下,茗子感到心中无比痛苦。
家,是温柔宁静的港湾,它以无形的臂膀拥抱着每一个疲惫的灵魂。在这个避风港里,她找到了安慰和力量,每一次的归航都像是心灵的充电。然而,在那些不可触碰的角落,家也变得脆弱,变得属于泪水。在那些不为人知的时刻,她感受到了生活的重压,那些无声的泪水,是她在现实面前的无奈和挣扎。
她深知父母的深爱,那份无条件的关怀和支持,是她永远的依靠。她爱笑,爱快乐,她的生活充满了阳光和欢笑。但在现实面前,她的笑容背后隐藏着深深的寂静和忧郁。她的内心,像是一片被遗忘的海洋,表面波澜不惊,深处却暗流涌动。
她在爱,却冷冷地将自己锁住。她的心门紧闭,不让任何人窥见她的真实情感。她害怕被伤害,害怕失去那份温暖和安全。所以,她选择了沉默,选择了孤独,选择了将自己包裹在坚硬的外壳之中。但即使如此,她的内心深处,依然渴望着被理解和被拥抱,渴望着那份能够穿透冰冷外壳的温暖。
在这个温柔宁静的港湾,她学会了坚强,学会了面对。她知道,无论外面的世界多么喧嚣,家始终是她最坚实的后盾。而她,也将带着这份力量,继续前行,直到有一天,她能够真正地打开心扉,让爱和温暖自由地流淌。
想到了纯朴的心灵,迷茫的天涯路,外面的世界还很大,怎能轻易地跌落呢?她希望能拥有,写上一首小诗,给她的寄托。她告诉老师,心理上有障碍。陈老师说过还有机会,要想办法克服障碍,否则就会影响到成绩。老师是那样和蔼可亲,没有因为她的成绩不好而放弃帮助。她从心里感激老师,尽最大努力赶上去。
班主任李老师也关心她的学习,多次询问她的难处。再不好好学,就该好好地揍自己。她希望有人能够鼓励她,帮助她。下笔这样难,越来越重的压抑在心头。
他静静地来,难道又想打扰她的心房?在相视的那一刹那,她的视线惊慌失措地迅速移开。她甚至不愿意流露出一点关怀和依赖,她把自己锁了起来,一把无法打开的锁。
考大学的使命像一块石头压在心上,她必须抗争,必须努力。看了《聊斋志异》中的《书痴》,书痴读书如痴如醉,全然不顾别的。艺术的夸张,把书呆子的思想描绘得很生动。他不在乎油米的来源,不在意世间人情依恋,唯有抱着书,拼命地读,忘却了环境的存在。
当然,书呆子的傻气并不可取,但是痴性还是应该有的。她真希望自己读起书来也能忘记一切,也有一种冲劲,永不知满足。翻开日记,翻阅了一次进取的概念。高老师课上说得很有道理,丢失的时间已经丢失了,总不能再从头开始吧。
能补上多少算多少,是的,最后的一百米冲刺要用尽全力,别再吃后悔药。爸爸说的一点没错,说她脑袋瓜太厉害,便太会走调,不能专心地学习。茵子进步80分,汤汤进步100分,而她呢?
茗子轻轻推开家门,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那是家的味道。她脱下外套,换上舒适的家居服,然后径直走向客厅,那里有一台老式电视机,虽然年代久远,但依然忠实地播放着经典影片。今天,她决定再次重温《希西公主》。
茗子按下播放键,屏幕上出现了那位奥地利皇后的倩影。她记得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时,就被希西公主的美丽和聪慧深深吸引。她的美丽不仅仅是外表的,更是一种内在的气质,一种无法用言语形容的魅力。希西公主的形象在茗子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她的每一个微笑,每一次纯真的眼神,都让茗子感到温暖和力量。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