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海内鸿宝血雨腥风那段真实的传世历史》
第23节

作者: 古董商谈古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3-31 00:40:53

  --------------------------------
  纪实文学国宝迷踪系列之《蒙面双鼎》
  ================================
  更何况,当时潘祖荫只是看到铭文拓片,并未见到大盂鼎的实物,这种担心与第一感觉不好是正常不过之事。就我们现在鉴定古玩,有些东西即使有高清图片也一时不能下结论,最终还得看实物,上手之后反复研究才能确定真假。没有专家能肯定地说,仅凭高清图片就能断真假,图毕竟是图,与实物总有很大的差异。特别是古玩鉴定这一行,任何细节都能决定着器物的真与假。
  鲍子年在《观古阁泉选后序》中云:
  (伪泉至今日狡绘甚矣!其翻刻者,有江南之苏州,山东之潍县,甘肃之秦州,要以长安为巨擘。闻以真泉置极细砂土上,印之为模,铸成时,刀以剔之,石以磨之,衣带以和之,俟沙痕尽化,然后涂以墨漆乱真,逮薛氏父子刻泉一出,一时伪泉更无出其右者……)
  此后序详细记录了当时中国古泉制假的大体情况,这就如当今古玩制假格局一般,以景德镇、河南仿古瓷为最,山东潍坊等地仿古铜器为凶的情况差不多。古董商人曾将各地伪青铜器按制作地称为“苏州造”、“潍县造”、“西安造”、“北京造”等。
  每个时代都有为利而制假者,这是社会的一种现象,无法杜绝,只能是消费者自己多些心眼了。尤其是古玩这一行,以假充真的特殊行业里,不以制假售假为耻,真是祖上传下的一怪现象。
  另,鲍康(子年)《观古阁泉说》中记:
  (秦中古帝王州铜器,时时出土,无款识者居其半,当日只以花纹色泽及完好者是真也。自燕庭宦秦,晓以文字多者为贵,虽残缺亦无伤。从此古器几无完肤,虽寸许铜造像,亦必于背上补镌年月。有苏氏兆年兄弟,最善搜抉,重趼百舍,求之荒郊古冢,所得尤多。又有张氏,精于镌刻,虽尊彝腹中深处,亦能以长削随方就圆刻之。磨以沙石,埋置土中,复使锈蚀,经年取出,巨眼亦不易辨矣,时人呼为“张二铭”。余谓燕庭曰:苏、张之害,流毒至今,丈实启之。燕庭亦大笑。古泉复有薛刻一种乱真,见余所作《泉辨》,时人呼为“薛重泉”。盖铸泉易识,刻泉难识,以余之深知情伪,亦曾得一泉,与燕庭反复审视,不能下断语,况流传千百年后乎?他日谱家,必有矜为创获,谓吾辈当日并未见及者,大抵皆薛刻也。)

  此记更为详细地记录了西安苏、张、薛的时况,今天读此卷,细细想来可信度极高,应该句句属实,并无夸大其词。
  行文至此,又出现了一个问题,朝中那么王公大臣,那么多识古爱古者,左宗棠为何将鼎单单送给潘祖荫呢?这得从“官文弹劾左宗棠”一案说起。
日期:2012-03-31 14:27:10

  --------------------------------
  纪实文学国宝迷踪系列之《蒙面双鼎》

  ================================
  行文至此,又出现了一个问题,朝中那么王公大臣,那么多识古爱古者,左宗棠为何将鼎单单送给潘祖荫呢?这得从“官文弹劾左宗棠”一案说起。
  咸丰二年年(1852),当太平天国大军围攻长沙,省城危急之际,左宗棠终于经不住老朋友郭嵩焘等人的劝勉,原本举试屡败的他应湖南巡抚张亮基之聘,走出农耕生活,一头扎入了保卫大清江山的阵营。左宗棠在炮火连天的日子里缒城而入,渴望人才的张亮基大喜过望,无疑于当年的刘玄德请到诸葛先生,几番交谈和切磋之后,便将全部军事悉数托付给左宗棠。左宗棠“昼夜调军食,治文书”、“区画守具”,种种建议都被张亮基一一采纳,并逐条付诸实施。要说左宗棠天生就是个将才,在他的协助下,太平军围攻长沙城3月不下,终于撤围北去。左宗棠一生的功名也就从此拉开序幕。

  1854年3月,左宗棠又应湖南巡抚骆秉章之邀,第二次入佐湖南巡抚幕府,长达6年之久。其时,清王朝在湖南的统治已岌岌可危,太平军驰骋湘北,长沙周围城池多被占领,而湘东、湘南、湘西广大贫苦农民,连连举事,此起彼伏。左宗棠焦思竭虑,日夜策划,辅佐骆秉章“内清四境”、“外援五省”,苦力支撑大局。同时,革除弊政,开源节流,稳定货币,大力筹措军械、船只。骆秉章和张高基一样,对左宗棠言听计从,“所行文书画诺,概不检校。”由于左宗棠的悉心辅佐和筹划,不但湖南军政形势再次转危为安,“外援五省”作战也连连奏捷。在此历史背景之下,左宗棠出佐湘幕,初露峥嵘,一时引起朝野关注。

  (官文(1798—1871)王佳氏,字秀峰,满洲正白旗人,道光初由拜堂阿补蓝翎侍卫,擢荆州将军、湖广总督。咸丰十年拜文渊阁大学士。同治三年,升入满洲正白旗,封一等果威伯,后历直隶总督、内大臣。)
  官文此人为满清权贵,才疏,在任湖广总督期间全仰仗汉臣胡林翼为其出谋划策、化解与湖南各方的政治隔阂。官文与湖南巡府骆秉章不和,所以上奏弹骇骆秉章最得力的助手左宗棠,一场围绕解救左宗棠的朝廷权力之争自此拉开。
  旨曰:“据官文奏,湘阴举人左宗棠赖湖南巡抚臣骆秉章信任,私自拜发奏稿,擅自给州县、军营行文,并依势欺压同僚,又利用筹晌之机,在湘潭、湘阴及省城大兴土木造屋,致使湖南军务废弛,物议沸腾等语。左宗棠累受皇恩,不思报国,着实可恨可恼,着即革职,由骆秉章逐出幕府,派员解交湖广总督衙门,着官文查明真相,若该员果有不法情事,可就地正法。钦此。”
  圣旨上明说,如果查出左宗棠有问题可就地正法,可见当时事态已经相当严重,关系到左宗棠的项上人头。
  最想解救左宗棠的人当然是骆秉章,但他的实力太有限,根本无法从官文这棵大树上把左宗棠解救下来,于是他想到了湘军领袖曾国藩。原因有三:一是曾国藩是湖南老乡;二是曾国藩宿与官文不和;三是左宗棠曾以湘军粮草救济过被太平天国军队困在安庆的曾国藩;四是曾国藩做过十几年的京官,官至二品侍郎,在京官面前有面子,说话也响。
  曾国藩接到骆秉章信函后,先给南书房供职的翰林院编修郭嵩焘发函一封,嘱其寻机在皇上面前把官文参左宗棠的真相讲出来,然后又给湖北的胡林翼发信一封,嘱其速与在肃顺府邸的王闿运联络,让王闿运把官文参左的真相对肃顺讲清,要让肃顺了解事情的经过。肃顺此人在历史上争议颇多。据说他对满清官员一向不留情面,但独独对汉人官员常常网开一面,并且加以提携。
  潘祖荫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