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咀嚼人民币:品尝亦升值亦贬值的中国味道!》
第29节作者:
辉煌的泡沫 外地人的刚性需求表面有80万套/年,可是他们太穷了,北京早就把他们“边缘化”了,笔者估计他们的实际需求速度可能只有理想值的1/10,即约8万套/年。某种意义上讲,不管政府是鼓励买房,还是遏制买房,对这个真实速度不会有太大的影响,这残余的力量是最硬的“刚需”!
本地人的需求的表面速度是40万套/年,如果政府出狠招,笔者认为会对折以后又对折,即残余1/4,相当于10万套/年。
那个投机力量上个帖子取的平均值60万套/年,被政府的强硬手段打得灰飞烟灭,陡然降为1/30(笔者瞎估计的,没什么根据),哈哈,这个力量的真实速度就仅剩2万套/年了。
政府出狠招,现在 北京的真实需求就只有20万套/年了。
可是按照笔者刚在网上才查的官方数据2009年全年才8万多套啊!这意味着北京的房子还是要狂涨的啊!(这仅仅是笔者的逻辑分析,绝不会是真事儿,可能是8万多套的数错了)
日期:2010-04-21 15:23:49
哈哈,计算数据笔者喜欢。
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公里,海平面的大气压强为101千帕,把它们相乘得515.1百万亿千牛。再把这个数字除以9.8千牛/吨,得52.6百万亿吨——这就是大气的总质量。
二氧化碳含量280ppm,再乘以这个52.6百万亿吨就得14730亿吨二氧化碳的总量了!哈哈,这里的误差是2%左右,因为这个280ppm是体积比,还得需要转化为质量比。所以有个小误差,笔者懒了,没仔细算之~。
日期:2010-04-21 15:41:17
楼上有一位说到“现在地球每年碳排放总量大约为1600亿吨”。
1、这个碳排放总量应该是二氧化碳排放总量。
2、人类活动的60亿吨碳排放总量转化为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约为222亿吨与笔者的估计是相符的(2005年为275亿吨)。
3、自然界其他生物的活动排放的碳是循环的,意思是说这面排放多少二氧化碳,那边植物和藻类就固定多少二氧化碳。所以,没有必要考虑这个数据对气候的影响。
4、火山活动会像地球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这是偶发因素,人类目前无法掌握规律。
5、人类的活动对气候变化产生消极影响是不争得事实,中国人在这方面已经稳拿第一,值得批评,而不要找任何借口,找借口搪塞谁都会。但这是对后人尤其还没出生的人,找借口就是不要脸!
日期:2010-04-21 15:57:25
我们继续回来咀嚼北京市的房子。
记得去年北京市地方政府转让土地得的收入非常接近1000亿元人民币。我们就从这个数字展开吧!中央政府通过各种税收应该比地方政府多吧,权且算1200亿元吧;灰色力量也得在这里玩点猫腻吧,仁慈点,算500亿元人民币吧;房地产开发商岂能不从这里余力?就算1500亿元吧;房子那些钢筋混泥土块儿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笔者按1000亿元估计。加加看,合计5200亿元人民币,就把这个数字当作北京市的2009年所建房子的总值。
北京市区和郊区和在一起,估计平均房价1万元/平方米,还是按100平方米/套计算,得北京市2009年一共建了52万套房子,这个数字挺靠谱啊!
日期:2010-04-21 16:14:33
上个帖笔者估计是52万套,真实值可能是62,也可能是42, 先不管它。
还是看看那个丑陋的行政之手,现在它温柔无比,为了GDP的冒进,拼命出优惠政策,鼓励买房啊。
那外地人的刚性需求80万套/年,将怎么变化呢?其中的一半人还是没有任何办法;另一半人勉强能东拼西凑搞到首付了,但包括商业银行等各种力量还是把其中的一半拒之门外。于是,能够实现的真正需求即使是在鼓励 政策下也只有1/4,即20万套/年。
北京本地人的需求40万套/年,在鼓励的情绪催生下,“变现”能力很强,就假设为30万套/年。
那投机力量的60万套/年,现在全部“跑步前进”,就当至少60万套/年计算。
呵呵,三股力量拧成一团,形成了至少110万套/年的房子需求速度。与上个帖笔者所估计的2009年建房速度比,小巫大巫一目了然了,房子不疯涨才怪呢!
日期:2010-04-21 16:26:19
笔者通过简单的计算和模型设计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市场的力量永远大于行政力量,但不可否认行政力量的干扰有时会如此强烈,以至于会产生连锁的羊群效应——绝对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笔者说的数据没有官方数据的支撑,没办法,只能如此啊!
日期:2010-04-21 16:43:53
楼上有一位,对三峡水库对气候的影响有异议。
1、库区淹没面积达632平方公里,那里是崇山峻岭,温差的变化对气流的影响绝对是非常大的。峡谷中的老鹰随随便便的就能发现这种强气流,它们优美的利用这种气流翱翔,大家都见过吧,哈哈。
2、三峡大坝开闸发电时形成的巨大的雾化水幕,它长1公里以上,宽上百米,千万别小看它,这个蔚为壮观的场景导致的水的蒸发速度却是静静水面速度的几千倍!哈哈,这就相当于又增加了几百平方公里的水库的水面。三峡库区能不冷吗?
3、笔者想,没有水面气象学家能建立起什么气候模型。
4、西南地区逐渐干旱化,并非一年两年了,但却是越来越加重,今年异常的突出,新闻的炒作使全国人们人人皆知了。
5、新疆北疆的大雪,也是年复一年的大,前几年的新闻都有报的,只是没吸引大家的眼球,并不意味着气候异常不存在。
6、笔者把几个现象罗列在一起,却有武断之嫌,提供一个思路而已,不必太计较啊!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