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咀嚼人民币:品尝亦升值亦贬值的中国味道!》
第26节

作者: 辉煌的泡沫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0-04-16 16:21:45

  我们先从数字了解香港
  在2008年年底,香港约有34万名百万富翁(拥有金融资产至少100万港元,不包括自己居住的房屋),由于金融风暴的原因,这个数字已经比2007年下降16%。拥有最多百万富翁的地区是香港岛,每九名居民便有一位百万富翁。
  每天有超过七万名游客进入香港,其中超过四万人来自中国内地(2008年)。

  我们来看看这些进入香港的大游客是工人、农民、还是忙碌的小白领?显然都不是。有新闻报导过,这些游客人均消费超过1万元人民币,算算他们每年会给香港带去至少1460个亿人民币的旅游收入。这1460个亿可是我们大陆人们的血汗啊!
  综观香港各产业,以服务业占本地生产总值比重最高,2005年数字为91%,当中进出口贸易业占GDP22.5%,社区、社会及个人服务业占19.2%,金融及保险业则占12.7%。而制造业已不足5%!
  可见,这个自由的香港它的经济已经畸形到了何种程度,几乎什么都不干,却享受着人均PPP(本地生产总值)达29149美元!它的如此众多的百万富翁其真实身份——要么是“有大陆背景的香港人”、要么是“有香港背景的大陆人”。反正一丘之貉。
日期:2010-04-20 13:14:19

  二氧化碳战争——已经打响的第四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在“帝国主义”掩盖下发动的瓜分“殖民地”势力范围的战争。
  特点:热战
  同盟国和协约国的双方对峙
  时间跨度5年:1914年—1919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民族沙文主义”背景下,为摆脱 “三十年代大萧条”的经济痛苦而产生的战争。
  特点:“热战”
  同盟国和轴心国的双方对峙

  时间跨度6年:1939年—1945年
  第三次世界大战是“意识形态”掩护下的为分享“世界传统资源和科技新成果”的经济利益而导致的战争。
  特点:冷战。
  对峙核心双方:北约国家和华约国家
  时间跨度44年:1948年—1992年

  第四次世界大战是在“拯救地球”的高尚道德背景下,因“技术发展枯竭和矿产资源枯竭”而衍生出的互相推卸“历史责任”的战争。
  特点:冷战
  对峙双方核心:西方发达国家(“理性阵营”)和“金砖四国”(“无赖阵营”)?
  时间: 2009年开始——?
日期:2010-04-20 13:36:40

  这理性阵营中,法国是一个带着浪漫主义情怀的、坚定的“地球拯救者”。现任法国总统萨尔科齐就是碳关税的坚定的拥护者,虽然碳关税的立法在法国搁浅,这显然是受金融危机的冲击,法国在这领域仍是急先锋。

  同样是理性阵营里,日本是岛国,气候的变化对民族的生存是切肤之痛,显然日本是这个阵营中坚定的一员。
  在这个理性阵营里,作为超级大国的美国,过去的态度十分暧昧,但奥巴马总统决心使美国成为地球的真正拯救者,他上台不久,就通过了《新能源法案》。美国完全有能力整合这个阵营,使之具有强悍的战斗力。
日期:2010-04-20 13:57:53

  回过头来我们再看看与理性阵营对峙的无赖阵营吧!
  中国显然已沦落为这个无赖阵营的老大,她不思进取,只会对内欺压民众,对外耍赖投降。但种种迹象表明,她显然要拉“金砖四国”甚至南非等进入自己的阵营。
  “碳战争”——第四次世界大战嘹亮的号角已经吹响,它继承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某些特征:不流血,无硝烟,但仍你死我活!
  中国的结局……
日期:2010-04-20 14:19:37

  第一回合:中国已陷入“道德洼地”
  万众瞩目的哥本哈根会议召开了,两个主角中国和美国分别都做出了滑稽的承诺。中国承诺在2020年按“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即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降低40~45%。笔者一听:乐了!国内的所谓专家学者杜撰名词玩概念,耍小聪明实在到了荒唐可笑的地步了。  
  我们需要弄懂“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意思:国际上建议减少污水排放量,中国却沾沾自喜的说她可以减少污水的浓度(大概向污水中注清水,实则更浪费)。国际上建议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中国说她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表面合理,实则回避问题。  
  无论气候变暖是否与二氧化碳有必然联系,但提倡碳减排,进而减少对矿石能源的依赖,确实为全世界的无可争议的共识!
日期:2010-04-20 14:40:31

  那现在就分析一下中国的承诺的“含金量”吧:  
  2005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275亿吨,其中美国59亿吨,中国53亿吨,中国占全球的19.3%,名列第二位;到了2009年全球总量为310亿吨,其中美国58亿吨,中国76亿吨,中国占全球24.5%,名列第一位;需要强调的是,这四年来全球净增排量35亿吨,而中国净增23亿吨,中国的“贡献率”达65.7%。  

  由于中国承诺的“二氧化碳强度”需要GDP做分母,于是就按9%的GDP年平均增长率来计算,2005至2020的十五年里,中国的GDP将增长到3.64倍,相应的二氧化碳排放在相同“二氧化碳强度”下的排放量可达193亿吨,而按承诺减排45%计算仍可以排放二氧化碳为106亿吨,所以名曰减排实则大幅增排,由目前76亿吨到106亿吨有巨大的空间,“减”字何来?是不是很滑稽!  
  回过头来再看看,美国总统的个人承诺是总量减排17%,即2020年无论经济情况如何,实际应排放49亿吨,虽是“减”了但仅限于口头承诺,也很滑稽!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