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不妥协——体制内的无奈,80后法官的蜕变历程》
第54节作者:
桂公梓 日期:2010-07-26 21:05:13
回到办公室里坐着发了会儿呆,没什么心思做事,打开计算机,发现内网信息系统里发布了通知,题为《关于两会期间舆论宣传工作情况的通报》,实际上就是总结我们这些wu mao 们在两会期间写的用以引导舆论的评论文章。通报里对wang ping yuan们的辛勤工作表示了肯定和表扬,声称“广大wang ping yuan们兢兢业业,第一时间发布评论文章,抢占了舆论高地,给法院工作带来了积极、正面的评价,产生了较好的效果。”
我倒是在论坛里看到了几篇出自wang ping yuan的文章,例如《法院工作报告闪耀的人性光辉》、《公正司法 人民福祉》、《天平在心中》等等,满嘴跑火车,我都看不下去。我真想告诉他们正常的帖子没有这么写的,这样的文章只适合发在机关的主页上,而且是不容许跟帖评论的那种,否则很容易被骂到狗血喷头——当然我估计楼主发完了这样的文章自己也没兴趣再去关注跟帖了。我看了看跟帖,果然满是“兰州烧饼”、“楼主wumao”之类的鉴定结论,看来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我就纳闷了,为什么想要利用网络的人的智商永远低于使用网络的人呢?
日期:2010-07-26 21:06:19
通报里给评论文章评了奖,当然也批评了一些没有完成任务的同志,比如我。我特意拜读了一下荣获一等奖的评论文章,内容是关于“三保”的,新意不多,没能耐心看完。这样的文章太多了,我八分钟能拼凑出十篇。
我们大会小会无数遍地学习了“三保”精神: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我至今不能领会这跟法院工作有多大的关系。经济的疲软法院是无能为力的,民生和稳定需要良好的制度和行之有效的政策,这是行政机关的活,不是司法机关的。让法院保增长是个苛求,让法院保民生就更是个笑话了。人民不满意,法院也无能为力。要知道在人民的心里,法院是站在对立面上的,从不曾被信任,因为原本应该保公正的法院却把心思都用在保其它杂七杂八的东西上去了。法院就像是磨坊里的一头驴子,却被分配去做蒸馒头的工作。贱骨头的是,虽然经常要挨鞭子,这只驴子却坚持认为自己就应该继续蒸馒头,并且天真地幻想如果把包子也一并蒸了是不是就可以讨得主人的欢心。但是我认为,驴子天生就是拉磨的,哪怕再天才再能干的驴子,充其量也只是多拉几圈,多出些面粉而已,而不可能做出香喷喷的馒头来。子曾经曰过的:“你不是那个龟,就别背那个碑!”充分点出了自知的重要性。
而关于“三保”的提法,中国传统文化讲究的是重头尾而轻中间。头是脸面,重头就是讲究形式护住脸面;尾是压轴,重尾就是定住性质保全位置。至于中间就不那么重要,是好是歹随它去了。好比我们的小学生都知道,写作文最关键是写好开头和结尾,因为老师打分时是不会去看中间的。所以这个政策是领导们的大实话,讲出了既得利益者们心声。保增长是必须的,不然钱从哪里来呢,保稳定也是必须的,不然位置就坐不稳了。民生?只是个摆设而已,装点一下场面。一般来说一个精神至少要有三点内容,只有两点的话多少有点丢面子,所以凑个数吧。
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说要保增长,在科学发展观的引导下,我们的煤快要挖空了,石油快要采光了,房地产的泡沫越吹越大,且不说子孙后代,我很好奇几年后的经济增长点会在哪里。说要保民生,上丨访丨户却一年比一年多。各地强制拆迁不断,暴力执法不止。收入低得离谱,房价高得吓人。贫富差距越拉越大,从剪刀差已经进化成巨型的火钳。我们只顾着虚荣的增长却没顾得上民生,在这种情况下还靠什么来稳定?靠我们一趟一趟的接访吗?
我关掉了那个获得冠军的文章窗口,心想:“倒是能写,改天让你丫也去接个访试试!”
日期:2010-07-26 21:07:22
老陈来办公室跟我聊了会。我留他吃饭,他说不了,一会就回省城。我送他下楼,走到审判楼的阶梯前,他说:“哦,对了,你办的那个邢勇杀人分尸的案子,我们庭复核完了,估计下周就报送到最高院去了。这案子影响很大,也很受关注,你抽空写成个案例吧,我给你发表到我们院的刑事案例选里去。”
我说好。
邢勇的案子从开庭那天起我心里就不踏实,邢智那双精致的手总在脑子里晃来晃去。但一来结果是领导定的,我想得再多也是徒劳;二来之后事情不断,我一直无暇去仔细思考个中的问题,所以判决后就将这个案子放下了,也没有过多深入地去推敲心里那个隐隐约约的不安感。现在老陈提起了这个案子,我心里忍不住又咯噔一声,欲言又止,要不要把我的质疑告诉老陈呢?
老陈走下阶梯,司机已经将警车发动等候。老陈坐进副驾驶位,关上车门,按下车窗跟我挥手告别。我也挥了挥手,决定还是把疑问烂在自己的肚子里。现在判决早已做出,并已经上报核准,而且被告人自首认罪,供述能够与证人证言相互印证,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程序公正,各个方面看上去都没有问题。整个案子唯一的瑕疵就是被害人的骨头没有找到,但这不妨碍犯罪事实的认定。这似乎是一件标准的铁案。
仅仅因为内心的一点没来由的怀疑,是不足以推翻这样的铁案的,看样子我是过分敏感了。虽然老陈毫无疑问是值得信任的,但如果把这么不成熟的质疑告诉他,那我未免也太没谱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