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此事的后果“非常严重”,因为小金美女和守备公子已有深交,于是相继殉情。但这里的关键问题是:净虚师太是怎么惹上这件事的?
从前后文看,净虚师太与闻和参与此事的最直接原因,就是小金美女来到长安县的善才庵上香。此时的师太,如同一个深藏在教堂中的神父,专门倾听和介入世俗人等内心深处的故事。小金美女愿意跟她分享,王熙凤、王夫人她们又何尝不如此,一来二去,超越尘俗的师太竟然成为入世最深,也资源最广的一个人。所以当王熙凤出价“三千两”,她一口就答应了。这种痛快劲的背后,是张家人对她的最深层的信任。在这个世界上,如果连尼姑庵的主持你都不信(虽然水月庵也经营馒头生意),还能信谁呢?
不过,小尼姑智能并不喜欢这个地方。可能她并不了解师父的真实生存状态。她答应秦钟跟她偷欢的唯一条件,就是让她“出了这牢坑,离了这些人”。秦钟只管享乐,做完了就跑。没想到智能为了那一线“生机”,竟然又光着个头跑去城里找秦钟,结果被秦业赶了出来。这一私逃事件,导致秦业秦钟父子两人先后丧命,但智能离开水月庵、进入“城里”的决心,实在是大到了极点。
日期:2012-02-25 11:26:48
亮点十二:孝之治
家族的管理和延续,依靠祭祀和教育。那么国家(天下)的管理和延续依靠什么呢?
这个问题,在书中是由贾琏来回答的。贾琏护送林黛玉回来,立刻到王熙凤面前“述职”,在场的还有他的乳母。面对一群真正的“自己人”,贾琏讲出了一番道理:
· 贾琏道:“如今当今(圣上)贴体万人之心,世上至大莫如‘孝’字,想来父母儿女之性,皆是一理,不是贵贱上分别的。当今自为日夜侍奉太上皇,皇太后,尚不能略尽孝意,因见宫里嫔妃才人等皆是入宫多年,抛离父母音容,岂有不思想之理?在儿女思想父母,是分所应当。想父母在家,若只管思念女儿,竟不能见,倘因此成疾致病,甚至死亡,皆由朕躬禁锢,不能使其遂天伦之愿,亦大伤天和之事。故启奏太上皇,皇太后,每月逢二六日期,准其椒房眷属入宫请候看视。于是太上皇,皇太后大喜,深赞当今至孝纯仁,体天格物。因此二位老圣人又下旨意,说椒房眷属入宫,未免有国体仪制,母女尚不能惬怀。竟大开方便之恩,特降谕诸椒房贵戚,除二六日入宫之恩外,凡有重宇别院之家,可以驻跸关防之处,不妨启请内廷鸾舆入其私第,庶可略尽骨肉私情,天伦中之至性。此旨一下,谁不踊跃感戴?现今周贵人的父亲已在家里动了工了,修盖省亲别院呢。又有吴贵妃的父亲吴天祐家,也往城外踏看地方去了。这岂不有八九分了?”
这一段话的史料价值很大,这里选取与国家治理有关的部分进行分析:
(1)当时的国家治理,有两大基本原则:一是等级,二是孝。等级贵贱是制度原则,孝是情感原则,二者有冲突,也有协作。
(2)与“孝”有关的同情心,在国家政治层面具有巨大的影响和杀伤力。皇帝从自己难以对父母尽孝,联想到自己的妻妾同样难以尽孝,再联想到天下人亦难以尽孝。这种对“父母病死而不能在身边”的恐惧,使全国上下一心。
(3)太上皇对于皇帝的施政评定,“孝”占了很大的一块。他相信皇帝只要能体会到孝的意义,就足以治理国家。
(4)由于“孝”这个相当私人领域的概念公然介入国家政治,所以中央政府被迫允许地方官员营造一个个足够方便的私人空间。而地方权贵在这方面都有极高的积极性。为什么?原因尚不清楚。
接下来,王熙凤和赵妈妈相继插嘴,继续阐述这一重大国家政治和外交问题:
· “说起当年太祖皇帝仿舜巡的故事,比一部书还热闹,我偏没造化赶上。”
· “咱们贾府正在姑苏扬州一带监造海舫,修理海塘,只预备接驾一次,把银子都花的淌海水似的!”
· “我们王府也预备过一次。那时我爷爷单管各国进贡朝贺的事,凡有的外国人来,都是我们家养活。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都是我们家的。”
· “还有如今现在江南的甄家,嗳哟哟,好势派!独他家接驾四次 …… 别讲银子成了土泥,凭是世上所有的,没有不是堆山塞海的。”
从这里可以看出,地方大员建设私人空间,事实上给帝王和其他高官提供了政治和外交的方便。皇帝巡游全国具有沟通和管理方面的意义,而地方官员“主动”提供皇帝在各地的居住地点,而不是由王室进行商业化的租用,这种礼仪程序本身也是“孝”的体现。毕竟,君臣和父子往往是连起来说的,而君与臣无论从直接血源的层面,还是间接血源的层面(华夏民族),都是割不断的。
另外,由于沿海地区在交通和外交上的特殊意义,它们在上下衔接方面的重要性也就越来越突出。所以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未必是“商业”的作用,而同样和地缘政治有极其密切的关系。
在如此一个以“孝”为内涵,以沟通接待为外部表现的历史场景中,国家的“经济”得到了一种另类的发展。它和我们今天所讲的市场经济似乎没有一点关系,而纯然是传统礼仪和情感价值的“自然”延伸。但是,这些延伸的外部地带是否渐渐地构成一种变革性的力量呢?暂时还看不出来。但是赵妈妈的话有些奇怪:
· 赵嬷嬷道:“告诉奶奶一句话,也不过是拿着皇帝家的银子往皇帝身上使罢了!谁家有那些钱买这个虚热闹去?”
我从这句话中只体会到两个字:不爽。
日期:2012-02-25 12:16:24
贾琏无疑是此次亲省工程的总负责,但是具体的操作,落到了两个人手里。
一个是贾蓉,一个是贾蔷。(不应忘记,二人在贾瑞事件中立下大功)
他们的核心工作是:采购。采购项目包括:
· 演艺专家(教习)
· 女孩子
· 乐器
· 配套设施(花烛彩灯、帘栊帐幔等)
采购地点:苏州
现金支取处:甄家(存有贾家五万银子)
建园子,当然会涉及拆迁问题。首先受到影响的,是荣国府大量员工的住宅,他们的“群房”被全部拆掉,当然也会有重建的承诺和临时的居住点。另一个问题是大观园需要把两府直接打通,这就要消灭原有的小巷。万幸的是,这条小巷也属贾家私有,如果是“官道”,则势必引发新一轮的权力斗争。
水源是另一个关键问题:解决的办法,是继续使用从城北拐角墙下引来的一股“活水”。所谓活水,是指距离大河不远,人工渠道运输距离较短的水。如果距离太远就是“死水”,死水既不卫生,也不容易达到园林布景美观的要求。
材料齐备之后,具体的工程包括:堆山、凿池、起楼、竖阁、种竹、栽花。一个叫做山子野的资深园艺专家负责督造,而贾琏、赖大、来升(可能是来旺之父)、林之孝、吴新登、詹光、程日兴等往来奔跑,传递信息。由于人手有限,苏州采购的事落到了贾蔷一人身上,而贾蓉专心处理贵重的金银器皿。
唯一的闲人,叫做贾宝玉。宝玉这天听说秦钟病危,连忙过来探视,没想到秦钟挣扎着对他说出的最后一句话,却是要“立志功名,荣耀显达”。贾宝玉帐然若失。
日期:2012-02-26 12:55:36
园子的建设,花了很长时间。终于有一天,贾政率领贾珍、宝玉和一帮年老“清客”,来游览此园。贾政瞬间发现了一个严重问题 ----
光有风景,没有题字。
为什么一定要有题字?贾政指出: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