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耳躺在床上睡不着,想起刚才一进正房门,看见了婉娘掩怀的动作。在那一瞬间,他看见了婉娘胸前那对雪白的小兔子一闪,当时并没有在意,现在却在他眼前浮动起来。正在胡思乱想,听见门吱扭的一响,婉娘闪身进来了。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一跃而起,把婉娘搂在了怀里。
从此,婉娘经常在夜里来找他,有时候甚至不背着杜放。张耳虽然尝到了禁果,却没有一点幸福感,这件事反而成了他的心病,白天做贼一般低着头走路,不敢正眼去看杜放,出来进去尽量拣杜放不在家的时候。过了一段时间,他实在不能再忍受这种作贼的日子,另租了一间房搬走了。临走,他去向婉娘告别,婉娘问他:“为什么要搬走?”
张耳道:“这种偷偷摸摸的日子我受不了了。”
“那我呢?你怎么不为我考虑考虑?”
“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原来你没有打算娶我?”
“那天不过是为你挡驾说说的。”
“可是你后来还说过的。”
“那,那怎么能当真?”
“你,你这个混蛋!”婉娘气得浑身发抖,不知道说什么好,“好吧,你走,你走。你给我滚,滚得越远越好!”
张耳搬走了。可是走后婉娘的骂声不断在他耳边想起。他越想越觉得不妥,他只顾了自己的自尊,难道婉娘就没有自尊?他不是不爱婉娘,只是觉得夺人之妻不道德,可是看着她跟这样一个男人过一辈子,自己就能心安理得?他搬出来是为了解除自己的心理负担,没想到负担反而更重了。过了半个月,他又回到杜家去找婉娘。婉娘把脸一拉问道:“你又来做什么?”
“我要娶你。”
就这样,婉娘的父亲托人从中说和,让杜放退了亲,并且给了他一笔足够娶亲的钱,婉娘现在住的房子也一并送给了杜公子。杜公子也乐得了结这门惹祸招灾的亲事,给了婉娘一纸休书,婉娘终于如愿以尝,嫁给了张耳。
婉娘的父亲对这位新女婿格外看重,他只有婉娘这么一个女儿,见张耳是个可造就的材料,便倾其家产任张耳用度,希望他有朝一日能出人头地,混出点名堂来。张耳从此没有了后顾之忧,每日除了读书练武之外,广交天下豪杰,不久便名传遐迩,原来的官司也不了了之。魏公子无忌到处派人找他,希望他重新回大梁,帮他筹划治国安邦之策,张耳不愿再回大梁和那班清客相公们在一起空谈,一再推脱。魏公子见他不肯来,便委他做了外黄县令。
日期:2012-02-21 15:28:11
张耳治外黄,颇得民心。百姓称颂,四方豪杰也前来投奔,其中有个少年叫陈余,是张耳的同乡,张耳对他十分器重。陈余好儒术,谈吐不凡,常与张耳纵论天下大事,张耳觉得他很像年轻时的自己,便将其收为义子,委以县中主吏,县里大小事宜全部交给陈余办理,一方面让他经受锻炼,一方面腾出工夫来四出交游。陈余行事不离张耳的大谱,而且如此年轻干练,做主吏时间不长,上上下下便交口称赞,很快就出了名,在魏国,陈余几乎与张耳齐名。提到张耳不能不说到陈余,张耳陈余几乎成了一个名字。
张耳最要好的朋友是刘邦,两个人相距数百里却相互仰慕对方大名,刘邦几乎每年都来外黄,来了就住在张耳府上,有时一住就是几个月。刘邦自然是空着手来,而且每次都是连吃带拿,满载而归。张耳并不在乎这些,他喜欢刘邦那种豪爽不拘的性格,两个人一聊就是一天。张耳的儿子张敖比刘邦的女儿元元大两岁,两个人就给孩子定了娃娃亲,后来刘邦果真把女儿嫁给了张敖。
秦灭魏后,朝廷得知张耳、陈余乃魏国名士,出千(斤)金购张耳的头,五百金购陈余的头。张耳、陈余四处逃命,辗转逃到了陈县。在陈县,张、陈父子给人做里(社区)门的守卫以糊口。有一次,陈余值夜,里中失盗,里正不分青红皂白将陈余鞭笞一百。那年头不太平,里中失盗是常有的事,鞭笞一百也太过分了点。陈余不服,欲要争辩,张耳知道陈余武艺高强,若要争执起来,一脚就能把人踢死,他生怕陈余按捺不住惹出事来,使劲踩了一下他的脚。陈余还不理会,欲与里正争辩,于是张耳夺过里正手中的鞭子狠狠地抽了他几鞭子,陈余这才不吭气了。打完了,里正走了,陈余皮开肉绽躺在那里动不得了,张耳将陈余背回住所,陈余还愤愤不平,“我非杀了这个家伙不可。”张耳一面为他上药一面责备道:“匹夫之勇!大丈夫能屈能伸,这么点小事就忍耐不了了?为一个小吏送了命,你觉得值吗?”陈余听了,十分惭愧,对张耳越发钦佩。
这一天,陈余伤还没好,里正拿了一打子通缉令来,说:“这是通缉张耳、陈余的,你们俩去把它贴到街上去。张耳接过告示,笑着问陈余:“怎么办?往哪逃?”
陈余道:“父亲这是考我呀?这题目太简单了,咱们哪也不去,就去张贴告示,来他个贼喊捉贼。”
说完,两个人哈哈大笑。
日期:2012-03-05 21:24:38
张耳、陈余主动前来投奔,给了陈胜很大的信心。这样的英雄都能归附,说明天下百姓对他、对起义军充满了信心。陈胜执着两人的手走进议事大厅,还未来得及深谈,所请三老豪杰已经陆陆续续来到了。陈胜向众人简单介绍了一下起义的经过和目前的打算,然后说道:“胜乃布衣,起自垄亩,初起事时未料天下人对我寄予如此厚望。然当此大任实感力不从心,今日请诸位到此,是想和诸位商量一件大事,即公推一位德才兼备之人号令三军,一举推翻暴秦,监临天下,让黔首安居乐业,方乃不违起义之初衷。”
话音未落,座中一位老者起身说道:“将军首义天下,披坚执锐,率士卒以诛暴秦,复立楚社稷,存亡国、继绝世,功德比天高,若推举领袖之人,舍将军其谁也!”
老者所言并非阿谀之词,恰恰代表了百姓和在座诸人的心声。接着又有一人说道:“非但无人可以替代将军,且将军宜称王。这样才可以监临天下。”
众人异口同声表示赞成,陈胜推让再三,最后说道:“那就烦请诸位帮助拟个号吧?”
刚才那位老者说道:“称楚王。将军起义时,即打的大楚旗号,如今还是以不变为好。”
“称楚王亦无不可,然似可再斟酌一番。在下以为,陈县乃大都市,将军可将陈县作为首府,故称陈王为宜。”另一位老者说道。
陈胜也觉得称楚王似有窃取之嫌,很赞同陈王这个名号。见张耳、陈余一直没有说话,便问道:“二位英雄有何见教?”
张耳道:“依我之见,目前还是暂不称王的好。”
一句话把大家都说愣了,陈胜问:“为何?”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