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嘲笑我呢,我就怕你这样。你三下五除二把他们解决了,倒是痛快了。可是叔叔在吴中还待得下去吗?你们辛辛苦苦挣的那点家业全完了不说,叔叔的反秦大业怎么办?”
项羽一听,觉得有道理。他没想到,妙逸除了一副侠义肝胆,肚子里竟还有些韬略,心中不由得肃然起敬:“那你说怎么办?”
“最好是不声不响地把桓楚偷出来。”
“好,就按你说的办。”
日期:2012-01-31 17:02:23
两个人吃了口随身带的干粮,又重新返回城中,来到龙且的铁匠铺。龙且还不知道桓楚被抓了,听完他俩的叙说,道:“这事你们不用管了,就交给我吧。你们不能在城中久留,得赶快离开!”
妙逸道:“不行,不救出桓楚我哪里也不去!”
项羽也跟着说道:“龙老弟就别客气了,咱们得赶紧走,以防夜长梦多。”
龙且见他们如此坚决,也就不再劝阻,在店里找了些绳子带上,三个人悄悄地摸到了监狱的院墙外面,然后分头察看了一下,拣了一个相对安全的角落,妙逸踩着项羽的肩膀上了墙,妙逸俯身察看,没发现有巡逻的,便把绳子续了下去,项羽和龙且拽着绳子爬了上来。三个人跳进院里,悄悄地摸到关押犯人的地方,远远地看见两个站岗的狱卒,便偷偷地摸到狱卒身后,想把他抓住,问清桓楚关押在哪里。项羽和龙且一人盯住一个,刚要动手,只见草丛里跃出两个人影,已经把那狱卒按倒在地,项羽一眼就看见那是钟离眜和季布,不禁失声喊道:“季布!”
季布吓了一跳,低声而严厉地问道:“谁?”
项羽低声答道:“是我,项羽。”说着,三个人走了过去,季布和钟离眜三下两下便把那两个狱卒捆了,嘴里塞上了东西。项羽问道:“你们怎么来了?”
季布问道:“是项大人派我们来的。你们不赶快逃命又跑回来做什么?”
项羽道:“我和妙逸刚出城,就看见官军把桓楚抓了,害怕你们不知道消息,所以赶回来救桓楚。”
季布道:“那就赶紧动手吧,有话出去再说!”
几个人摸到了关押桓楚的地方,悄悄摸掉了看守的狱卒,打开牢门,救出了桓楚。桓楚已经被打得遍体鳞伤,走路都很困难。龙且将他背起来,还奔翻墙进来的地方准备出去。就在这时,听见门口方向一阵呐喊声,原来是桓楚的部下也来救他,与官军打了起来。
季布道:“你们三个人想法把桓楚从东北角背出去,项大人他们在外面等着呢。我和钟离到前面看看。”
情况紧急,项羽也不再谦让,护着龙且来到监狱大墙下面,用绳子把桓楚捆了吊上城去,早有项梁和丁固在外面接应。于是顺利地救出了桓楚。
那晚桓楚的部下打死了官军几个士卒,官府查下来,牵连到很多人。这些人都跟着桓楚到泽中落草为寇了。桓楚的队伍很快发展到上千人。项羽听了叔叔的话,没有跟着桓楚去,和妙逸两人在外面躲了一年多。桓楚跑了,县令也换了,原来的案子不了了之,项羽才带着妙逸重又回到吴中。
日期:2012-01-31 21:22:40
009第九章血雨腥风
秦疆土领域的西北部是九原、北地和上郡三个郡,这里是匈奴入侵最为频繁的地区,也是京师之屏障。平定六国之后,匈奴的入侵成了秦王朝统治的主要威胁。因此,秦始皇嬴政派大将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驻守在这里,以保障咸阳的安全。蒙恬的大帐就设在上郡(今陕西绥德)。
蒙恬少年时曾学过狱法,做过狱官,掌过文书。成年后,跟随他父亲蒙武东征西讨,很快成为一员骁勇善战的大将。秦始皇二十六年,蒙恬率军进攻齐国,大破齐军,打败了秦国的最后一个强劲对手,使秦统一了天下。是时,匈奴南侵已达河南(今黄河河套地区,宁夏、内蒙古和陕西交界地带)。秦始皇三十二年,嬴政命蒙恬率军北击匈奴。蒙恬接连打了几个胜仗,威风大振,很快收复了河南,将匈奴驱逐到黄河以北。匈奴畏惧蒙恬大名,从此不敢南犯。蒙恬便开始按照秦始皇的旨意着手修筑长城。
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常年驻军塞外,又是位文武双全的栋梁之才,始皇帝多少有些不放心,于是又派公子扶苏前来监军。满朝文武都知道扶苏与其父政见不和,派到北部边境这不毛之地来监军,无异于充军发配。但是扶苏不这样想,他觉得恰恰是由于北部边境重要,父亲才派他到这里来的。事实上,秦始皇派扶苏来也是有很深的用意的。扶苏将来要继承大统,离不开蒙恬,利用监军的机会,可以使他们相互了解,建立起良好的“君臣”关系;扶苏虽然饱读诗书,断冤决狱、处理政务已经十分老练,但是毕竟没有领兵打过仗,应该让他到前线去历练一番;至于政见不同,离开京城咸阳,脱离了儒生们的影响,恰好可以让他静下心来认真思考一番。始皇帝对这位长子抱着极大的希望。他认为扶苏与他的分歧主要是因为扶苏书生气太浓,不懂得政治的残酷,对于治理国家还缺乏实际锻炼,他相信他能够改变他。
扶苏与蒙恬相处得很好,扶苏待蒙恬如兄长,蒙恬事扶苏若君王,两人出则并辔而行,一起巡视边境、监造长城;入则促膝而谈,一起研讨兵法谋略,讨论治国安邦之策,犹如亲兄弟一般。但是两个人也并非没有分歧。对于修筑长城,扶苏是有自己的看法的,一是劳民伤财,二是未必能挡住外夷的入侵。自古以来没有攻不破的城池,似这样万里长的边界,要想靠一座长城来挡住外敌入侵,那是不可能的。但是父亲给他的使命之一就是监造长城,因此他也不好再说什么。他只是跟蒙恬要了两万民夫,去搞引黄灌溉,开始蒙恬不大情愿,后来扶苏反复向他讲解这项工程的诸多好处,其中最吸引蒙恬的是三年以后塞外大军的粮食可以自给,不用再靠朝廷从内地供应了。于是才答应给他两万役夫去搞水利工程。
自古以来黄河就是条害河,它就像一匹难以驾御的野马,流到哪里泛滥到哪里。从大禹开始,人们就梦想着利用黄河灌溉农田,但是这匹野马却始终没有得到驯服,历史上曾经无数次泛滥,无数次改道,不知道淹没了多少良田,吞噬了多少无辜的生命。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探索,人们终于发现在上郡的青铜峡口,有可能将黄河水引出来灌溉农田,但是这需要巨大的组织力量去完成。不少有识之士跃跃欲试,最后都由于人力财力的不足而告失败。直到扶苏来到塞外,才组织起这样的力量。多少代人的梦想在扶苏手中实现了。第二年,毛乌素沙漠和腾格里沙漠之间,大片荒芜的土地开始长出了绿油油的庄稼,在塞外一望无际的荒漠中,出现了一块绿洲,人们称之为“小江南”。由于水源丰富,不仅能种小麦、玉米,还可以种水稻。这里产的稻米,因为生长期长,比江南的米要好吃得多。后来他们把北地的大米送到京城,不仅公卿贵族们说好,连始皇帝吃了都说好。灌溉网修成之后,当地黔首给扶苏送了一块金匾,上书八个大字:功被千秋,水到渠成。至今宁夏吴忠市境内还保留着秦渠的遗迹。
日期:2012-02-01 08:32:51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