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
第14节

作者: 窗前的枣树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过了几个月,刘邦回来了,给武妇带来一双玉镯,又从怀里掏出一块黄灿灿的金子递给武妇:“这是我欠你的酒钱。”
  武妇有些难为情:“酒钱哪有这许多?换成钱,你自己留一些吧。”
  “多了就算我予付的酒钱。”
  武妇接过金子,又想起刘邦的许多好处,后悔当初不该那样对待刘邦,“我那天真不该骂你那么狠,还请刘大人多多原谅。”
  “骂得好!男人嘛,是应当有点志气。哎,你知道我这次去咸阳瞧见谁了?”

  “我哪知道!许是瞧见你二哥了?”
  “我瞧见皇上了!”
  “又吹牛,我不信。皇上长什么样?”
  “看不清,只能看见个下巴颏。人家戴的那个帽子,对了,人家不叫帽子,叫冕,就像头上顶了块板子,前后檐都是一串一串的珠宝穿成的珠廉,那叫毓,毓把脸遮住了,看不清楚……”
  这次去咸阳,刘邦大开了眼界,他对咸阳的宫室之美、皇帝的威仪之重感到震惊。还没进函谷关,就看到几座皇帝的行宫,进关之后,类似的宫殿式建筑越来越多。越接近咸阳,建筑越奢华、越密集,一座连着一座,以至路上几次刘邦都误以为已经到了咸阳。
  咸阳位于九嵕山之南,渭水之北。山之南为阳,水之北为阳,故称咸阳。咸阳原是秦王修建的一座宫室,故址在今咸阳市东约二十里的地方,后来,咸阳宫不断扩建,宫外又不断修建新的宫室,才逐渐形成了城市。从秦孝公开始,秦国以咸阳为都。因此,古咸阳有两种地理解释,一是指咸阳宫,一是指咸阳市。据《三辅黄图》记载:“咸阳北至九嵕、甘泉,南至户、杜,东至河(黄河),西至汧、渭之交,东西八百里,离宫别馆,相望联属。木衣绨绣,土被朱紫,宫人不移,乐不改悬,穷年忘归,犹不能遍。”按照这种说法,把整个关中都划为咸阳了。尽管有些夸张,但是可以从中看出,当时的关中到处都是宫室,咸阳城已经大得没有边界了。

  秦国原处西陲,其建筑依据山多林木的特点,多以板木为屋,形制十分简陋,后来随着国力增强以及与中原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建筑艺术有了很大发展,但是建筑风格上仍与关东诸国有很大差别。秦在进军六国时,每攻灭一个国家,便模仿其宫室制度在咸阳北坂仿造。秦灭六国之后,又迁六国豪强十二万户至咸阳,这些豪门巨室,也在营造自己的新居,致使咸阳城繁华如锦绣。整个咸阳城可以称得上是一座华夏建筑艺术的博物馆,可惜后来被项羽一把火烧掉,再也无法寻其踪影了。

  在咸阳交了差,刘邦玩了个够,他从渭河之滨沿直道一直走到终南山顶,又从北坂走到郦山,参观了上林苑、章台宫、兰池宫、信宫、阿房宫等大小几十座宫室以及皇祖的庙陵。说是参观,实际上只能远远地望一望,然而,就是这么望一望,也足以使他大饱眼福,惊叹不已。
  一日,刘邦正在街上闲逛,恰好赶上皇帝出行,老远就看见旌旗蔽日,尘土飞扬。出行的队伍浩浩荡荡,鼓乐喧天,前面是骑兵开道,接着是战车,战车后面是步卒,然后是举着黑色旗帜的仪仗队,再后是鼓乐队,光是这些队伍就过了一个多时辰。秦始皇乘坐的温凉车,宛如一座悬在半空的宫殿,雕镂精美、装饰豪华,由六匹高头骏马拉着。皇上也许是那天特别高兴,也许是为了向臣民们显示他的威仪,身着绣着日月星辰十二章纹的冕服,头带缀满宝珠的冕冠,站立在车上频频向左右两边路旁的黔首们招手,透过由一串串珍珠串成的冕毓,可以看见皇帝嘴角带着微笑。路两边围满了看热闹的人,在各级官吏的组织和带领下,长跪在那里,不停地喊着:“万岁!万岁!万万岁!”刘邦感到了心灵的震颤。从那时起,他发誓将来要当皇帝。

  在咸阳,他没有忘记去看望他的二哥刘仲,并且千方百计地寻找大哥刘伯的下落。认识刘伯的人告诉他,刘伯确实是死了,至于葬在哪里,役夫们都劝他别找了,工地上每天都死人,死了的役夫都埋在一个山谷里,根本分不清谁是谁,监守工地的官军也不让家属来认领死者。
  回来的路上,刘邦心情十分沉重,手足相亲的一幕一幕在他脑海里闪过。大哥去了,二哥还不知道能不能活着回来,还有他刚刚送去的三百名役夫,又不知道会有多少人死于他乡。这个从来不懂得忧愁的汉子,开始想事情了。一队队役夫还在络绎不绝地开往咸阳,有平民,也有囚犯。那些囚犯,重的戴着枷锁,轻的脸上刺着字,有的被砍掉了手指,有的被割去了耳朵,与路边的亭台楼阁、灯红酒绿,恰恰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刘邦走累了,坐在路边拿出一块干粮来,刚要吃,一个囚犯冲上来把他手里的干粮夺走了,然后没命地往嘴里塞。两个押囚犯的士兵冲上来,照着那个囚犯就是一顿乱拳,那囚犯当场口吐白沫死在路边。刘邦不忍心看下去,起身走了。边走边想,天下哪来的这么多囚犯?难道他们都有罪?有罪就该这样处罚吗?刘邦想起自己几次被抓进县大牢,都是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难道为这些就该抓人杀人?对朝廷和官府的仇恨开始在他心里萌生,而这颗仇恨的种子一旦发了芽,便迅速地生长起来。

  日期:2012-01-15 11:50:17
  从咸阳回来以后,刘邦变化很大。朋友还是照样交,但是开始有选择了,那些纯属偷鸡摸狗的酒肉朋友,他渐渐地开始疏远,而主动结交一些有识之士;酒还是照样喝,但是话少了,开始注意从别人的言谈话语中吸取有益的东西;而且比较关心时局的变化。北方匈奴入侵了,南方发生民变了,朝廷又颁新法了,诸如此类的话题都成了他关注的对象。他不仅关注这些问题,而且关心人们对这些事情的看法。表面上看,刘邦还是过去的刘邦,还是那副大大咧咧的样子,但是他脑子里却多了一根弦。不留心不知道,一留心刘邦发现,人们痛恨秦王朝的情绪比他要大得多,虽然都不大敢说,但是只要一有合适的机会,这种情绪就会表现出来。在泗水亭的王、武两家酒店里,又多了一些新面孔,时而还有一些儒生出没,刘邦也想结交一些读书人,但是就近一接触,刘邦立刻感到与他们格格不入,他们谈的那些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在刘邦看来太不实际,他也不可能坐下来花几十年去读书修身,开始他还听听他们怎么说,后来一听见他们谈那些致知格物的道理就烦,有一次他喝醉了酒,索性把一个儒生的帽子摘下来往里面撒了一泡尿。

  谁都没有注意刘邦的这种变化,只有萧何有所察觉。其实萧何早就知道刘邦不是个等闲之辈,如有合适的机会或许还能成就一番大事,所以尽管刘邦形同无赖,他可从来没有小看过刘邦。刘邦去咸阳的时候,同僚们按照惯例每人给刘邦送了三百钱,萧何送了五百,可见刘邦在他眼里的分量。
  一天中午,刘邦独自一人坐在武妇的小酒店里喝酒,远远地望见一个人骑着白马朝这边飞奔而来,手里还牵着一匹黑马,他一眼就认出是夏侯婴,急忙迎了出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