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谁都没把皇帝的病当回事,以为不过是伤风感冒,过几天就好了,谁知越走病情越重,到了平原津,嬴政已经支持不住了。这一下,文武大臣们都慌了。李斯沿途派人到处寻访名医,无奈嬴政就是不肯用药。嬴政听信了方士们的话,信医不信神,信神不信医,这次出巡特意嘱咐李斯,不让宫中御医跟随。皇帝不用药,眼见得病势一天天加重,急得李斯、赵高、蒙毅、胡亥等一齐进帐来劝说:“陛下圣体安康乃关乎社稷万民之大事,不可听信方士们的鬼话。”这话说出来已经是乍着天大的胆子了,因为众臣皆知始皇帝最不爱听这些。这一次秦始皇倒没有生气,只是上气不接下气地说:“朕的病朕自己知道,这一次恐非药力所能及。”
赵高最会揣摩皇帝的心思,接口说道:“陛下想是在海边碰到了神怪,臣闻山神可镇海妖。此地离泰山不远。我看我们奔泰山去祭祭山神吧?”
李斯听了这话直皱眉头,始皇帝病得命若悬丝,哪还经得起这么折腾!眼下根本不宜乱动,最好的办法是就地休息,让皇帝将养几天,待病情稍有好转立刻回咸阳。可是还没容他开口,皇帝已经发话了,只见他摇了摇头,说:“朕平生最尊崇大禹。游会稽时,亦感神清气爽,有恋恋不舍之意,若去得会稽,我想我这病自然会好的。”李斯心中有些诧异,不明白皇帝为什么刚刚祭过大禹又要去祭,皇帝年轻时不信神,后来受了方士们的鼓动,才经常举行祭山川的活动,皇上心目中最重要的山是泰山,曾经亲自登泰山祭天,并在泰山举行封禅仪式。这一次却不知为什么要去会稽山。会稽山远在千里之外,皇上身体这个样子,折腾得起吗?于是劝道:“陛下说得极是,可是陛下身体虚弱,不宜远行。可先在这里将养几天,等病好了再去不迟。”
皇帝听了十分不悦:“在这里朕的病怕是好不了了。”
李斯知道是自讨没趣,向后退了一步,赵高上前说道:“陛下,依臣之见,可先派一位大臣代陛下前去祭奠,待陛下康复之后再亲自去祭拜。”
嬴政还是想亲自去,但是挣扎了半天连坐都坐不起来,沉吟了半晌才点点头说:“那就有劳丞相了。”
“不可不可。”赵高连连摆手说:“丞相日理万机,行营中诸事全仰仗丞相,须臾离开不得,还是另派一位大臣吧。”
赵高与李斯打了半辈子交道,但是两个人并没有深交,见了面总是客客气气的,互相戒备都很严,李斯知道赵高一肚子鬼心眼,生怕不谨慎说错话让他抓住把柄;赵高觉得李斯老谋深算,又深得皇帝信任,也怕李斯在皇上面前说他的坏话。多年来两个人一直保持着这种默契的距离,一见面互相吹捧一阵,一句真心话没有,眼下赵高这么重视李斯,李斯反倒警觉起来,但是他并不知道赵高打的什么算盘,接口说道:“那就请中车府令跑一趟喽?”
赵高站在皇帝身侧,一脸的焦急,冲李斯直挤眼,嘴里说:“我伺候皇上一辈子了,皇上的饮食起居习惯,只有我最熟悉,皇上病得这么重,我怎么能离开呢?”
“没关系,十天半月的,让那些小黄门来伺候朕就行了。”嬴政亲自发话了,可是赵高还是不死心,马上转了个心眼,说:“陛下舍得自己的身体,我还舍不得呢,我怕他们伺候不好皇上。再说,我一个残废之身,祭祀这种事,还是躲远一点好。千万不要得罪了神明。”
后面这句话似乎说服了嬴政,嬴政把视线移向蒙毅,还没说话,蒙毅先开口了:“依臣看来,让中车府令去也没什么不妥,赵公公长年不近女色,反倒比我们这些俗人干净些,也免了许多斋戒沐浴的麻烦。臣愿随陛下左右日夜陪伴伺候。”蒙毅早已看透了赵高的心思,眼下皇帝病重,能否活着回到咸阳还不知道,皇帝一死,恐怕天下有变,赵高与他素来不和,在这个时候把他支走,用意还不清楚吗?所以,他无论如何也要争取留下来。两个人在这里勾心斗角,嬴政看得明明白白,自己还没死,他们就各人打起各人的小算盘来了,嬴政气不打一处来,蒙毅的话还没说完,他就火了:“怎么?你们都不愿意去?那还是朕亲自去好了。你们是不是觉得朕不行了?那朕就亲自去一趟给你们看看。”说着就要起身,一用力,立刻大喘起来,手指着蒙毅说不出话来,憋了半天,哇的一声吐出一口鲜血,吓得蒙毅、赵高、李斯三人一齐跪下,齐声说道:“臣愿去会稽山祭祀。”
日期:2012-01-12 14:27:13
蒙毅走后,赵高来到李斯帐中。
赵高本是赵国王族中的远支亲属,兄弟几人都出生在隐宫。对于隐宫,史学家有两种解释,一种说法认为隐宫即宫刑,另一种说法是宫为官字之误,隐官是隐蔽的官府机构,是受了肉刑的刑徒免罪之后的服役场所。赵高的母亲受过肉刑,曾在隐官劳改,劳改时生了赵高。赵高长大后在赵国娶了妻,并且有了一个女儿,但是由于出身低贱,找不到进身之路,又不甘心这么穷困一生,于是才下决心做阉人,入宫做了黄门。赵高凭着自己的机灵乖巧,很快就得到皇帝的赏识,嬴政初继位不久,他就在嬴政左右伺候起居,深得始皇帝宠信。他从小学过一些武艺,身高力大,放这样一个人在身边,嬴政也觉得安全。由于出身卑贱,无所依靠,赵高十分勤奋。白天伺候皇帝,两只眼睛从不闲着,留心观察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情,晚上闲了则钻研律令狱法,宫里的黄门侍者像他这样用功的不多。工夫不负有心人,这么日积月累下来,他居然熟悉了大秦的整套法律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知识,称得上精通。朝廷大员里面,除了丞相李斯和蒙恬、蒙毅兄弟俩,几乎没人能与之相比。地方官吏乃至朝廷重臣,碰到难断的案子,也经常来向他请教,就连嬴政本人在处理一些重大案件时,也经常找赵高商量。嬴政对赵高非常器重,任命他为中车府令,专管皇帝车马出行等事务。
赵高这样下工夫钻研律法,除了追求功名利禄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要为母亲报仇。他母亲曾经为把邻居家的一只母鸡圈进自家鸡窝而受过黥刑,脸上被刺了一个“贼”字。这是赵高的奇耻大辱,他发誓长大了一定要报此仇。更让赵高感慨的是,那天恰好同时审理两件偷鸡案,另一起却把原告判了个诬告。赵高虽然年幼,心中却不服。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这样的看法:什么是法?法是死的,人是活的,全看怎么解释了。什么是理?理就在你嘴上,看你怎么说了。成年之后,他不仅能够精通法律,而且果真练就了这样一张铁嘴,有把死人说活的本事。他在皇帝身边的地位一天天在上升,官也越做越大,终于找到了报仇的机会。他找了个借口,将仇家十几口人抓进了监狱。仇家不服,则严刑拷打,不料狱吏下手太重,把人打死了。赵高怕日后仇家报复,竟然派人把仇家大小十几口人全部毒死在狱中。然而,赵高也未能脱得干系,追查凶手,查到了他的身上。御状告到了皇帝面前。嬴政派了蒙毅去审理此案。蒙毅秉公断狱,判了赵高的死刑。可是,嬴政念及赵高服侍自己多年,不忍心杀他,关了几个月就下令把他放了,不久又官复原职。从此,蒙毅和赵高结下冤仇。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