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忘我式思考”,主要是把自己当成局外人来看待一件事或一个场景,不偏向其中任何一个角色(包括场景中的自己),这样就容易取得公平的结论,坚持这个结论,自己就有了底气。无论是利益还是个人的荣誉,甚至尊严,真正要做到无私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公平还是容易做到一些。
有人说,修炼到家的高人,无论别人怎么说他(她),甚至骂他(她),也不会在乎,因为他(她)知道别人说是只是代表其思想,不代表真实的一面。如果用词很恶,只说明其思想肮脏。很有道理哦。
日期:2009-11-22 16:54:05
人才把握好了,当然企业管理就成功了。
人是高智慧动物,最难管理。有人曾经这样说,有创业的机会,10亿资金别人可以为其提供,但人才求不到!怎么办?看明白下面这篇文章,就可以更多的悟出点东西。
在过去10年,德鲁克武装了我们的头脑;在未来10年,稻盛和夫将充实我们的灵魂。
对于东方的儒释道哲学,我们虽然身处其中,却疏于理解,或者不以为然,稻盛和夫则用自身的实践和直白的商业语言为我们阐释儒释道的核心思想,比如:
“只要你全力以赴,神就会出现,并助你一臂之力”
“自利利他是宇宙的基本法则,也是百年基业的唯一途径”
“明心见性,才能发现企业成功的奥秘”
“人生的唯一目的就是修炼灵魂,使之在人生谢幕之时比开幕之初高尚一点点”。
稻盛和夫将这些“敬天爱人”的思想贯彻于企业经营的全过程,并于50年间亲手缔造了2家世界500强企业--京瓷和KDDI。这两家企业从创办至今,虽然历经数次经济危机,但从来没有一年出现过亏损。
面临这场空前的金融危机,稻盛和夫认为,导致危机的不是经营手法、管理手段问题,而是经营哲学的问题。也就是,人类应该何去何从,资本主义应该如何发展,企业经营应该遵循怎样的原则,经营者应该怎样修炼自己的灵魂。现在,这些问题遭到了根本性的质疑,因而,我们站到了时代巨变的前沿。
如果不加反省,在物欲横流的基础上继续人类的活动,那么由人类构筑的现代物质文明及其发动机(市场竞争机制)都将自行毁灭。
今天,不只是经营者,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每一个人,都面临同一个问题,到底是选择满足自身欲望的利己的人生观,还是选择关爱和共荣的利他的人生观?稻盛和夫认为,针对这些问题,儒释道先哲们早就给出了答案。
1997年就剃度皈依佛门的稻盛和夫坚定地认为,今天是践行释迦牟尼所倡导的“六度”也就是六项修炼的时候了。
释迦牟尼讲,为了实现圆满的人生,人生需要经过六项修炼: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致力于这六项修炼,心志得以磨练、人性得以完善,人生就会顺利并达成圆满。
1.这六项修炼中,“精进”特别值得注意,精进就意味着拼命工作。“拼命工作”其实是磨练心志、净化灵魂最有效的方法。为了事业成功,我们必须“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而一旦你付出了这样的努力,“智慧的宝库”就会向你瞬间开放,“神就会出现,并助你一臂之力”。
2. “持戒”也很重要。所谓“持戒”就是遵守戒律。这不可为,那不能做,释迦牟尼所讲的事情,其实并不难,比如讲不可贪欲、不可偷盗、不可损人利己,人都能做到。人们之所以不“持戒”,是因为不理解“持戒”能够带来的好处,并错误地认为,“持戒”就是限制自己的享受。其实“持戒”本身就是更大的精神自由,有了精神的自由,才能气定神闲,才能发现复杂问题背后的本质。
3. 所谓“布施”就是为他人效力,就是说不只是为自己,也要为世人、为社会尽心尽力。“利他”是宇宙间的基本原则。实际上,像我(稻盛和夫)这样随处可遇的乡下青年,在生存与奋斗中,不知不觉地实践了释迦牟尼所说的“精进”、“持戒”、“布施”这三项修炼,即拼命地工作,不做坏事,为世人和社会尽力。就这样,我创建了2家公司,并发展到了今天的规模。
4.“忍辱”就是要忍耐、坚韧不拔。按释迦牟尼的说法,我们在人生中遭遇的各种事情都是不确定的,今天幸运,明天就可能倒霉,因而人生就是“诸行无常”,人生就是波澜万丈。既然诸行无常,人生就是苦难。拼命忍住这类苦难,不被苦难压垮,用积极向上的心态对待这类苦难,就能将苦难转化为幸福与功德。
5. 还有“禅定”。我们常常会生气、发怒,心态会变得粗糙、粗野。处于这种心态,我们内在的智慧就会被掩盖埋没。释迦牟尼教导我们坐禅,以恢复平静的心性。即使我们没有时间去坐禅,若能每天晚上把心镇住,腾出片刻功夫静静地反思一天之中发生的事情,也会让我们发现许多智慧的闪光。
6. 释迦牟尼说,如果能致力于“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这五项修炼,就会产生“智慧”。所谓“智慧”,不是聪明和精明,而是掌管和支配整个宇宙的原理和原则。到达“智慧”的境界,人就不再会有慌乱和不安,人生自然就会圆满。
稻盛和夫依据这些原则做企业,亦如此做人。11月2日北京的大雪将他的航班延误了3小时,他从机场直接赶到了会议室,一进门就说:“由于下雪的原因,飞机晚点了,我的日程安排全部被打乱了。看着雪景我就想,北京是一个降水少的城市,这场雪是大自然的恩赐,想必大自然里的动植物们都很欢喜。虽然下雪给我带来了很多麻烦,非常地辛苦,但是我的这点苦若能换来动植物们的喜悦,让动植物们享用大自然的恩赐,那就再好不过了。”
越接近真理,道理越简单,稻盛和夫是不渝的传道者;
越接近真理,越难以践行,稻盛和夫是坚定的实践者。
日期:2009-11-26 05:36:28
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依靠三样东西:
1.“道”。即企业核心领导人物的信念、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道”不深的企业在遇到竞争和风险的时候,常常会抵挡不住。“道”有偏颇的企业常常人心不齐、员工凝聚力差,难于做强和做久。
2.“法”。即企业的规章制度、经营和管理规则。“法”是为了让企业运营有序和规范,有利于聚“道”。所以说:“得人心者得天下”,“人心齐、泰山移”。
3.“术”。即企业在经营和管理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操作方法。有些企业常常说管理人员技能不行,根本上是因为没有得“道”,没有受企业培养。好人才都是企业自己培养出来的!
常常看不出一个管理好的企业是如何在运营的,其实用的就是“道”。可以感受却难于模仿。
本人在为企业做管理顾问的实践中发现,每个企业老板身上都有特殊的“道”,这是促使企业在大浪淘沙中生存下来的原因。但每个老板身上也都有一些“软肋”,它演变成了企业经营和管理中的“窟窿”。作为顾问师的职责就是为这些老板补“道”。所以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日期:2009-12-11 07:17:55
企业为什么会管不好?
如果要用最简单的话来回答:因为从企业总经理(可能就是老板)开始,向下各级管理层,其内心坚信的管理哲学出了问题。
解释如下:
管理是让别人做事的艺术。管理工作是直接或间接生产精神产品的一项工作。如果一个管理者制造的精神产品是次品、是废品,不能给被管理者带来益处,不能让被管理者感到满意。那么,管理工作就是一种失败!
因此,管理的好与坏最终要由被管理者来评价,企业的兴与衰也取决于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
日期:2009-12-11 07:44:33
精神产品包括:语言、文字、行为习惯,等等,只要是能够对别人产生影响的信号都是,甚至包括一个眼神。
如果你是一位企业管理者,你知道给同事制造的精神产品质量如何吗?假如作一个不记名的投票,结果可能会吓自己一跳:“原来同事是这么评价我的啊!”
日期:2009-12-12 16:00:40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