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手教你:如何从一无所有到财务自由》
第20节作者:
突然心血来潮 我不敢说我的操作模式就是最好的,我只能说通过不断调整后,这样的操作思路目前来看,我认为效果是不错的。
同时,我也坚信一定会有高人操作同样的项目的话,会比我取得更好的成果。
虽然,以前也经常经历这样类似的事情,但以前都没有这样上心。在经历过那次聚餐事件之后,我才真正意识到这里面蕴藏着一个巨大的市场。
最初,我是这么分析的:
首先,几个客人去餐厅吃饭,上桌点菜后,到第一个菜上桌前,都有段空白时间,而这段空白时间是无法避免的,因为从服务员拿到点菜单到通知厨师、然后厨师开始制作菜品,然后再端上桌,必须要一段时间,无论你如何高效。
这段时间在餐厅方面是缩短了,也就是说餐厅觉得他们做得很快了,已经尽最大能力缩短了这个时间,而客户永远会觉得这段时间漫长,因为他们是等待方,有时候尽管只是等了15分钟,感觉上却像是等待了一个小时。
这就是别扭,这就是无法调和的矛盾。
那,要解决这个矛盾,一般来说,几乎所有的餐厅酒楼都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来尽量调和。
有的餐厅觉得要让食客有点事情做,不至于让他们感觉等待的时间过于漫长,他们会点菜后送两碟小点心,花生米啊凉菜啊之类的,或者放几本笑话书啊脑筋急转弯啊之类的书;
有的为了让客户感情上能够接受餐厅客观的等待时间,就放个漏斗啊或者干脆来个计时器,在规定时间不上菜就打折啊什么的;
有的餐厅生意实在太好,上菜速度有难度就慢慢开始引导食客提前点菜预约或点几个凉菜会上得相对快一点点;
有的则会统计每天的菜品,然后把一些点单率比较高的菜提前做好。。。。。。等等等等,林林总总。
总结下来,
第一,这段餐前的空白时间都是餐厅比较头痛的地方;
第二,几乎所有有意识、想办法去协调这个矛盾的餐厅在这过程中都多多少少花费了成本。
第三,基本上,下酒菜的概念最多只是存在于每个食客自己的大脑里,主流市场上还没有人做这个概念,更谈不上在这个概念上进行引导消费了。
所以,我面临两个项目可以选择:
第一个是:找个产品来填补这个难堪的餐前空白时间,一方面要让食客能接受一个合适的东西用来消磨这段难熬的时间;另一方面要让餐厅在上菜速度方面有个缓冲的同时还能由以前的支出成本转变成获取一定的收益。
第二个是:找到一些合适下酒的菜品做成下酒菜系列,经营这个概念,让就餐的人喝酒时会消费我们专门为酒客设计制作的下酒菜。我要做的就是把我们的产品以下酒菜这个代名词在消费者头脑中打上一个印记。
好了,面临这2个机会,各位想一想,你们会如何取舍?怎么去具体操作?
希望有朋友能多发点具体操作思路,这样的话,思维进步是最快的了。
我继续码字。。。
日期:2010-10-27 18:02:17
好,我们一步一步来,在大家面前解剖我的大脑。
先说第一个餐前空白时间的项目。首先要研究的是相关产品需要具备的属性。要研究这个之前,先要研究你的最终消费者,也就是食客的心理。
那,对于这段餐前空白时间,食客的心理是什么呢?
因为这个时间是个相对比较封闭的时间段,大家都在等待一件事情,就是开饭。
而在这段尴尬时间里,人是很容易需要一个兴趣点的,最需要一件事情来消磨时间的,所以你细心点观察会发现有的人会抽烟,喝茶,发短信等等等等,就算是不喜欢吃小点心的人大多也会拿起筷子去夹来尝尝。
如果,这个时候,有个产品闯进他们的视线,那么他们就会比平时更加容易接受了。
写到这里,你觉察到了这段空白时间是不是类似于江南春当初发现等电梯时候的空白时间呢?
有心人好好体会体会,如果有人想深入体会江南春的分众传媒的话,带着我的这些个圈圈、道道去衡量取证,保证你有惊喜。
不解释,你懂的。
设身处地、进入角色好好琢磨琢磨,他们对这个产品的要求是什么呢?
有人说,这不就是餐前的开胃菜吗?
是的,就是餐前的开胃菜,那具体要具备哪些特点呢?
经过琢磨,我觉得要具备以下几点:
第一是这个产品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说白了就是经吃,就是说能多撑一会儿,别像这个花生米啊小萝卜啊什么的,每人几筷子就没了,成本花了不说,想达到的效果却没有达到,结果该催菜的还是催菜,该闹情绪还是闹情绪。光这一点就要淘汰了好多好多备选的产品。
第二是这个产品人均消费不能太高。如果这个餐前开胃小点心的价格比正菜的价格都高,估计很多人都不能接受了。尽管这时候人们比平时相对容易接受这些开胃菜的推广,毕竟在多数人眼里开胃菜只是开胃菜,便宜的话吃得玩玩混混时间也无妨,但价格太高了还是要理性对待的。
第三,这个东西还不能太撑肚子,不然吃着吃着都差不多饱了可不好,就是不能和餐厅的主菜产生冲突。
当然了,味道肯定不能太糟糕了,不然吃了第一次就不想吃第二次了,任何产品都会搞垮。
好了,这个时候有人就要质疑了,你这个只是个点子而已,不能形成真正可以操作的项目啊。你自己又不开餐厅,你肯定要和餐厅合作嘛,而你把这个点子告诉别人了,别人自己做产品了在自己的地盘推广,就不关你任何鸟事了,你不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啊?
是啊是啊,正是因为这样,我才必须要把产品的定位和定价做好啊,要让他权衡之下发现和我合作的收益要等于或大于他自己制作产品的收益,这样的合作才能持久。不然餐厅就没有和我合作的必要了。
那,为了这个前提,我的产品又要增加哪些属性呢?我的定位又要是什么呢?
首先,产品要制作起来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尽管难度不要求特别大,但至少会设置一点点门槛。不过,这不是重点,重点在于,我的定位是为餐厅提供产品制作和批发,赚点辛苦钱。
所以我的主要利润必须得被餐厅剥夺。因为一旦我的利润多一点点起来,意味着餐厅的利润就会少一点点,只要餐厅方面综合权衡后,觉得他们自己制作这个东西的纯利润要高于我为他们供货,那结果就杯具了。
故,这个项目我们的利润是在规模效应起来后进货成本以及统一制作成本会比餐厅小批量制作的成本要低。说白了,我们就是赚这个差价而已。
这就是这个生意的本质所在。
而另一个下酒菜的项目呢?
这个下酒菜的项目呢,操作的难度就会相对大一些了。因为凡是概念的东西,都有一个引导和适应的过程。
还是首先来分析,下酒菜本身需要具备一些什么样的属性。
其实,通过了解,适合做下酒菜的产品有很多,比如泡菜啊,花生米啊,鸡翅,鸡爪,鸭锁骨,鸭脖子,兔头,羊腿,牛肉,猪耳朵。。。。。。等等等等。
问题是没有一个专门做这种下酒菜的集大成者,也就是说当人们喝酒之时,没有想到过专门会有个提供各种下酒菜的商家。一般都是有什么做什么、有什么买什么、有什么点什么。
所以,这不得不说是个市场契机。
难点是,就算我们做了一个这样的商家,具备了很多下酒菜。如何让客户知道这一点,并且在喝酒时能记起我们来从而消费我们的产品呢?
好了,讲到这里,做个思考题了我们再继续。如果是你的话,分析到这个阶段了,面对这2个机会,你接下来具体会怎么做?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