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历史告诉未来-我看中国经济》
第14节

作者: 木棉小树
收藏本书TXT下载
  路线图3:老百姓没有钱也不敢花钱-消费不振-投资主要为了出口-出口依存度和净出口率上升-巨额外汇储备出现-RMB升值预期-不敢升值-维持路线图1和2
  天哪,原来是外贸绑架了中国经济,哪里是什么房地产绑架了中国经济。我终于明白了谢国忠以前在他的博客里说中国这么多年就是用出口挣的钱来买房子,再通过房地产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那句话是什么意思。谢国忠用一句话就说明了我用几万字才能说明白的话,看来大师不是谁都能当的。可惜谢大师从来只说结果,不说过程。我洋洋洒洒几万字,人家一句话就OK,不服不行啊。

  我们不敢升值,就是为了维持目前进出口的现状,维持这个已经被证明的了恶性循环?我们不敢加息,怕的是进一步增强升值预期。那么,如果这样循环下去,我们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在哪里?
  所以,我通过我的分析认为:RMB需要升值,而且必须升值,直到交由市场来解决。我们不能因为要保护外贸就让这个恶性循环继续下去,必须让汇率回归价值引导的本位,将投资在已经出轨的道路上拉回来。我明白,也必须明白,当我年老色衰的时候,情人终将离我而去,而在蹉跎岁月中默默陪伴我的只能是我家中那位“黄脸婆”……


日期:2010-04-13 23:00:47

  3.谁家欢乐谁家愁?
  光提出人民币需要升值还不够,因为领导们做事都是从大处着眼,我们做P民的,必须从小处着手。当我从小处着手的时候,我觉得提出RMB升值需要考虑下面两个问题:
  3.1.RMB升值会伤害出口吗?
  当我开始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我突然发现这根本就是个伪命题。没有哪一个国家只出不进,出口受损,但进口受益啊。我们这些年纠结于石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的涨价还少吗?何况加工贸易在我国进出口贸易的比重近年来一直在50%以上,它就是赚加工费,也不受影响啊。
  资料来源:《比较优势理论在中国出口贸易中的体现》,吴国蔚薛花,《国际经贸探索》2007年第6期
  3.2.RMB升值到底影响到谁?

  但我觉得刚才考虑得还不够细致,如果再往下考虑,出口受损的就是大家最熟悉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尤其是纺织服装,自1986年起一直是出口第一大类产品。在2004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长了21%,略高于2004年,在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中的比重达到了24%的新高,如不计算欧盟内部之间的贸易量,这一比重达31%。但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高勇曾称纺织品服装业的出口利润仅占产业链总利润的10%。

  正是这些劳动密集型行业造成了中国长期依靠低成本的劳动力换取出口的空间。而这种空间,是由于不合理的汇率所导致的。换句话说,错误的价格机制会导致资源配置的不合理。
  为了证明我的观点,请看一则报道:越南纺织协会主席黎国恩(LE QUOC EN)2009年11月份称,尽管受经济危机的影响,但是前9个月越南纺织服装出口仍达67亿美元,同比仅下降1%;而同期原油出口金额仅为56.7亿美元。预计越南纺织服装全年出口将达92亿美元,成为越南第一大出口产品。
  事实上不仅是越南,包括象菲律宾、老挝在内的越来越多的东南亚国家已经成为中国纺织品服装业建立国外工厂的基地,原因就是这些国家的劳动力成本更低。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基础之一就是比较优势,而中国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就是典型的比较优势而非绝对优势。如果说东南亚国家比我们的劳动力成本更低,就说明我们的比较优势已经不复存在。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纺织品服装的出口仍然在不断地增长,就说明价格机制至少已经被部分扭曲。当我们的纺织服装业还在计算汇率和利润的关系的时候,西班牙的ZARA和瑞典的H&M已经空运到中国大行其道,来自于欧洲本土的服装居然在中国家门口兜售“穷人的时尚”?!所以,依赖低成本的劳动力来获取利润的企业,也只能永远停留在产业链的最低层。作为人均GDP已经达到3000美元的国家,应当不提倡这种企业的存在。

  资料来源:《比较优势理论在中国出口贸易中的体现》,吴国蔚薛花,《国际经贸探索》2007年第6期
  不仅如此,在RMB升值之后能够存活下来并持续的企业一定是在技术进步上领先同等的企业,与其将巨额的出口退税退给劳动密集型企业,不如退给那些能够在技术上不断进步的企业。人民币自2005年以来已经升值了21%,但在此期间,全年进出口额由2005年的14219.1亿美元猛增到2008年的25616亿美元,上升了80%。净出口率由5.5%猛增到2007年的8.9%,这不正说明RMB币值被低估了吗?

  也许有人会说,升值后那些失业的工人怎么办?那我可以说,把减少的出口额分给这些工人行不行?反正一般贸易出口额本身就是央行增发的钞票,给谁不是给?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