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疼谁知道!(创业不慎就是撞墙)》
第2节

作者: zzwj678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个168怎么样?”“这个8 8便宜了吧?”打烊前,总算是吧各式各款的价格搞定了。3天后,只卖出去1枚,我俩慌神了,照这个速度,什么时候才可以和对面的卖鞋的大哥平行对话啊?赶紧降价,10天内降了3次,毛利率不到30%了,这也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体会到“郁闷”这个词的精准含义。我们俩开始分头看市场,终于不负有心人,我在QD开发最早的批发市场一个不起眼的角落看到了我们的同类产品,且,零售价是我们进价的一半!待大脑少许的空白时间之后,我鼓足勇气上前与年轻、时尚、端庄、大方的女摊主攀谈,这位,可以说无意中成了我做生意的启蒙老师,我对她的好感度陡增,她不但无条件的告诉我进货的地点,还很快的传授给我礼品包装的手法和技巧,虽然,我有点得寸进尺想把她给发展成更一进步的“朋友”,她好像对我也没反感态势,但是终究没成正果,属于那种还没开始就已结束之情况。当然,我也在以后的交往中给予她了诚挚的回报和帮助。

  按照指点,我们来到距离我们柜台不足2里路的礼品批发店,进门后看到,各种各样的音乐盒、礼品盒,琳琅满目、目不暇接,价格是我们进货价的30%,我们俩无语的对视了一下下,好像在说:咱俩之前是不是在用脚后跟思考?好几分钟我们俩都说不出话来,瞠目结舌,夹杂着羞愧、迷茫等等等等,的确太复杂的感觉了,以至于今天想起来还记忆犹新、历历在目;后来,我们成了这家礼品批发店的常客、熟客,以至于资金紧张时都可以先拿货后付钱,交情维持了10多年,直到脱离此行了,才渐渐联系少了。


日期:2009-08-18 20:03:52

  92、93年,我对当时的市场经济的评价就是——我们已经全民小康了!没有穷人了!大家从买东西上几乎看不出谁是有钱人。举例说明:1、一位盛锡福退休的老工人,把自己在家制作的礼帽送到我的柜台上代销,零售价格翻两倍,时有脱销情况发生;2、头饰品,我们走路3分钟到一个简陋的大棚市场里,在水泥台面上批进温州人的发夹、发梳等,6毛钱一个进,回到柜台上用价码机一打——12元一个,每天都需要补货;3、柜台旁边的一溜空墙,用来挂上西裤,38元进货,168零售,而且鲜有讲价的,似乎消费者都认为——值!4、临近春节,我们进了一批牛仔布的防寒服,最后省了一件,帽子和衣服的颜色都明显不配了,结果来一中年男子,穿上后交钱,随手把帽子给扔垃圾桶里了。5、年30我俩盘点,愁得不行,货都卖空了,年后怎么开张啊!想进货,商家都没货发了!

  是啊,当时,国家好像鼓励高消费,来拉动内需,企业职工一下就补发了几年的工资,而且还在不断涨工资,走在大街上,看看每一张脸,那感觉就好像提前进入共产主义一般。近一年中,我俩每个月都把盈利分掉,要进货就对半凑,每天午饭晚饭几乎都在饭店吃,看遍了周围的几家电影院放映的几乎所有电影;那年头,做生意不赚钱很难!想赔钱?那是难上加难啊!经商的人得点背到什么程度才会赔钱啊!?你就看看我这样的,靠的是什么在赚钱,不就是个信息不对称吗?有智商、情商的成分吗?好时光一去不复返兮!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错误的价值导向,给我以后的创业埋下了难以根除的祸患,越是随随便便的成功越是害人不浅啊!(待续)
  期间,还有个不得不说的插曲,有个朋友介绍的服务员,从朋友那里拿来一个会发出逼真叫声的声控毛绒玩具猫,很是喜人,据确切情报,生产地在北京,那就——进京!
  我们首次来到首都,神清气爽,一下火车,感觉自己的身高好像都有了变化,也对首都人民有了一个概念性的认识。我们满脸的傻兴奋、东张西望的眼神告诉北京人,我们是来自火星(也许在北京人眼里火星也属于乡下)。倾身细语去找一个正在出工不出力的环卫工人问路,结果是,她连个白眼都没舍得给我们:“站儿牌儿上儿有,自个儿看去!!!”我咣!差点被击倒。这就叫掷地有声吧?!开眼。

  我俩几经辗转,好不容易在北京郊区一个半地下室里找到了生产这种产品的人,当时,国家对玩具类的立法还很不规范,所以,生产、销售都很宽松。首次是进了一些成品,之后开始购进半成品找人在腾出空地的家里组装,销路相当的好。见钱眼开者后来居上,那位提供信息的服务员心理失衡了,(也怪我们,当时就怎么不懂给人家个信息费啥的),私下让家人从北京买回,柜台上卖出20个,她自己就把家里的拿来补上6——10个,这个阶段,我们俩几乎除了收款就不到柜台呆着了,后来知道还是因为隔壁柜台的大姐提醒了我们,是可忍孰不可忍,就这样,她失去了工作,我们失去了一个服务员。

  那段年月,还有个现象特别值得一提,那就是信誉。当时,我们去QD其他的贸易市场,看好适合的产品,和老板简短沟通一下,告知我们的柜台在哪,就可以打个收条拿货走人,“三角债和信誉危机”还没那词呢!彼此全是口头约定,什么时候结账,怎么换货、怎么撤货等等。(待续)

日期:2009-08-19 10:55:58

  二、毅然辞职
  在当时,辞职下海一说颇具微词,家家户户都在把下海经商作为茶余饭后的话题,说不清楚哪些说道中透视着的是欣赏、羡慕、调侃还是支持,反正等我没经过父母的商量和同意就小心翼翼的宣布“我已辞职”时,父亲迅速的放下碗筷,要我说个清楚,母亲则是失望和气愤的直接倒向床上,仿佛是希望破灭一般。
  其实,我辞职的理由有三:
  一是,自己认为做生意的收入来源与按部就班的工资相比,悬殊忒大,而且自己也“很有”经商天赋,眼下想不赚钱都难就说明了一切;
  二是,在国有企业里,每天的工作不是看自己的工作质量,而是见机行事、看着领导同事的脸色行事,少有不慎就会如坐针毡,甚至会被打回原形(我的借调性质2年多还没转正),心累啊!每天都是说着别人想听的话,做着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知道是为谁活着,这种压抑与日俱增,导致辞职的导火索是,单位的丨党丨委秘书找我谈话:公司的团委书记已经超龄了,公司一直没有合适接班的,经过两年的考察,公司丨党丨委研究决定让你来接班,工资提升3级(以工代干,享受副科级待遇)。如果换做别人,听到这番党组织召唤的话,登时就痛哭流涕了,而我却出奇的冷静:我考虑一下,明天答复你吧。这话说得,我终于有点找回自我的感觉了!不知道消息是怎么传的,竟然中午在食堂打饭的时候,厨师破天荒的对我笑了,而且多加了些菜。啊哈,反应这么直接?第二天,我在未经与家人商量就直接答复公司:我想辞职。手续办得出奇的快,最后我在向丨党丨委书记辞行时,她竟然连头都没抬。当我兴奋的不能自已的拿着相关手续,穿着自制的文化衫来到街道办事处时,负责接转档案的大姐说:小W啊,没想到你们单位的同事对你评价都那么好!你怎么会辞职呢?

  三是,因为工作关系认识的一位某国家级报纸驻QD记者站站长,在他滔滔不绝、孜孜不倦的游说下(许诺工资每月300快起步、成为国家正式记者等等),我要是再不动心那岂不是真是用屁股思考问题了?尽管,我只做了5个月,但却是我真正意义上的人生转折点。(待续)

日期:2009-08-19 14:03:41

  我与合伙人的柜台生意还在不温不火的经营着,期间,我办理了辞职和新的落户手续,他也在忙着谈女朋友了,把他给搞了六神无主,最终生意都给搞黄了。说来好笑,本来是通过朋友给介绍的一个营业员,结果他就相中了,双管齐下,天天腻歪在一起,反正我也很少在柜台上,眼不见为净。可这小子竟然打算把女朋友的双胞胎姐姐许配给我,暂且不说他有没有这个权利、能力,人家已经有男朋友了,他就一个字:拆!没想到,最终没把人家拆散,自己的却黄了。

  在进入新公司的5个月里,为了对得起站长的知遇之恩和把握机会证明自己的能力所在,我可喂殚精竭虑啊,还得对得起我心置办那身行头啊。本来打算的挺好:伙伴好好打理柜台生意,我安心把工作展开,到时候谁做得好另一个人就往好的机会上靠。谁成想,他因女朋友黄了而萎靡不振,生意爱答不理,我又因为不甘心跟着个言而无信、不懂装懂的站长继续耽误青春,结果,面对每况愈下、租金渐涨的柜台生意,我们俩决定放弃眼下这不起眼的小生意,各自另起炉灶,从头再来!其豪迈态势,不把任何人、任何困难放在眼里。

  在这期间,我自学考上了电大,学的专业是工商企业管理,当然,刚刚开始学,还没来得及学以致用。有三件事到现在想起来自己还能笑喷犯晕:
  第一件是,我们俩坐在我们家楼顶平台上盘算:这个产品毛利率30%是24块,全QD市260万人,1%的人购买我们这个产品不就发了!?做生意是这么囊中取物般?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