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海内鸿宝血雨腥风那段真实的传世历史》
第11节

作者: 古董商谈古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3-21 00:11:36

  乔山上有众多石洞,土匪们就居在洞中。东崖边有“一线天”,过了“一线天”才是刘大脑袋的居巢。这是天险,易守难攻。
  车到山脚,守门的小土匪一看来人了,不认得董天友,拦下,但一看是送粮的,领头的穿戴又好,像是个大户,便放行领着董天友去了“一线天”。刘大脑袋斜靠在草头王宝座上眯盹儿,呼噜声在山洞中回荡着,很有节奏感。
  小头目进来一看,当家的睡成这样能惊动吗?算了,还是让来人在洞外头等着吧。得罪来客没甚,要是把当家的给惹火了,轻则皮肉之苦,重则脑袋搬家,一对比,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等了不大一会,刘大脑袋醒了,小头目进去报告后董天友才进了石洞。故人相见,拱手呵呵,心情自是非同一般。正应了大清乾隆朝大学者孙星衍的楹联“莫放春秋佳日过,最难风雨故人来。”
  故人来本已经乐呵呵,外加几车厚礼,乐上加乐。
  刘大脑袋吩咐下去,盛宴款待,一醉方休。
  酒至三巡,董天友说明来意。董天友说,“刘大当家的,你可得为额作主啊,那冯大山狗日的抢了额女婿的宝鼎不算,还把人给弄莫了,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刘大脑袋问,“咋个作主法?”
  董天友说,“弄死他算逑。”
  刘大脑袋听后闭上了双眼,大脑袋耷拉在椅背上。默想了一会说,“要说,收拾冯大山那区区几十号人轻松得很,但这事不咋好办,不是咱兄弟不悦意出兵,问题是出师无名到时会让江湖人说嫌话咧,这样吧,你再等等,莫心急,机会一到,额一定替你弄死冯大山,要回你女婿家的什么鼎,你看如何?”
  董天友一听,刘大脑袋太顾虑,他也不懂江湖规矩,也只能先放放了,但愿冯大山迟些卖掉宝鼎。
  这一趟上山来,虽说事没办成,还送了几车麦子,但也不是白来,加厚了彼此的交情,为以后的合作增添了基础。临时抱佛脚总比不上日日烧香。机会不是没有,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下山之后,董天友时刻关注着刘大脑袋和冯大山的举动,他一直想给他们制造点摩擦,让他们火拼,这叫借刀杀人!
  过来没多久,终于等来了一个机会。

  董天友探得刘大脑袋的几个手下从青化镇抢了粮,正往山上送。董天友立马派人埋伏在虎口崖上候着。等粮车一到,乱石飞下,几个土匪被砸得头破血流,当场死了,只有赶车的老头倒地装死才躲过一劫。老头倒在地上,偷偷看到土匪的头被割下了,还听到抢粮人说,把人头拎回去给冯爷当尿罐。老头庆幸自己装得好,他哪知人家是故意留个报信的活口。
  抢粮人走了,老车夫从地上爬起来,屁滚尿流地上山向刘大脑袋作了报告。这事可把刘大脑袋给气疯了,他挥舞着马刀扬言铲平冯家,鸡犬不留。这话狠啊,冯大山还有活路么。
  董天友又派二人去了冯家村,日夜注意动向,只要发现山上有人马下来攻打冯大山,就立马回来报信。过来没二天,董天友就收到了信息,刘大脑袋的人马已经开拔到冯家村。这下,董天友笑了,他吩咐下去,杀猪宰羊。二房太太都纳闷啊,就问,不逢年不过节的杀甚猪?董天友笑了,妇道人家懂啥咧。
日期:2012-03-21 13:59:35

  国宝迷踪系列之《蒙面双鼎》
  =========================

  续:
  那天夜里,冯家村人嚎马嘶,火光冲天,刀光闪闪。冯大山不知自己是怎么得罪的刘大脑袋,平日里井水不犯河水的一直相安无事,怎么就惹上这窝土匪了呢?小小的冯家村在杀声惊天动地中乱成一片,冯大山想找刘大脑袋问个明白也无处找人,只得关起门来死守。可哪里守得住,折腾到半夜,冯家一个活口也没留下。至死,冯大山也没弄明白,自己是因为宝鼎而亡。
  刘大脑袋的手下将冯家大院搜了个底朝天,金银财宝、古董首饰、酒肉粮食等等一概抄没了。
  天亮时,董天友带人赶来了,马车上是整车的猪肉羊肉,还有整坛整坛的酒。他这是犒劳三军来了。就在冯家村村外的田地里,支起大铁锅,干柴旺火咕咚咕咚地煮起了肉,那个香气将周围几里地都弥漫了。贫困无粮的村民们,也不敢出来瞅瞅,躲在家中直咽口水。
  望着整车整车的战利品,刘大脑袋开心地笑了,这可是少有的大收获,多少年来也未有过了。董天友开始表演,他爬上马车抱着车上的宝鼎嚎啕大哭起来,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的。
  刘大脑袋糊涂了,他拉了拉董天友问,“伙计,你咋了?你抱着这么个玩意哭甚呢?它又不是人。”
  董天友边哭边说,“大当家的,你是不晓得啊,这铜鼎是额女婿家的,被冯大山抢了,现在,鼎在可人莫有了……”

  刘大脑袋拍拍董天友的后背说,“不用说了,额全明白了,伙计,这鼎归你,弄回家吧。”
  就这样,董天友借刀杀人之计大功告成!
  宝鼎是占为己有了,可这究竟是福还是祸呢?那天的董天友肯定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他只顾得乐了。
  得到宝后的董天友很想知道这鼎的价值,所以他花钱托人到歧山县凤鸣镇请来了一饱读经书的老先生。这老先生姓宋,叫宋兆奎。老先生个人并没有什么了不得的,但他宋家可是名门,咱得讲讲。
  说起歧山县明清历史不能不提及两大家族,那就是郭家和宋家。郭家富甲一方,而宋家不但富足还出人才,为当地有名的“进士大户”。
  金武功、银凤翔,不如岐山一后晌。
  这是关中地区流行的一句民谣。金武功、银凤翔说的是武功和凤翔二地,而后晌则指的是郭、宋两家。可见当时郭、宋两家的人气、名声之旺了。在这不说郭家,单讲宋家。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