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台群星闪耀时——刘秀和云台二十八将的传奇史诗》
第48节作者:
宇_为 赤眉大军和更始政权即将在关中展开殊死决战,这让刘秀有了充分施展拳脚的时间。他决定兵分两路,一路由自己亲自率领北上扫荡尤来、大抢、五幡等流民军残余。一路则西出函谷关,趁隙谋取关中。西出关中一路,刘秀早有打算,知人善任,独挡一面,谋定而后动,这样的人非邓禹莫属。刘秀任命邓禹为前将军,分出麾下精兵二万人,让他自行选择部将、幕僚,立即着手组建西路军。
但是谁来留守河内呢?
刘玄虽然把大部分注意力都放到了迎击来势汹汹的赤眉大军,但在洛阳,仍有朱鲔、李轶重兵屯守,对外号称三十万兵力。河内郡与洛阳仅隔着一条黄河,这里地势险要,物产丰饶,是刘秀今后谋取关中的前进基地,刘秀可不愿意自己大军倾巢而出之后,被朱鲔、李轶从背后捅刀子。如果河内郡丢失,刘秀在河北的苦心经营甚至有崩盘的危险。
还有同样重要的一件事,刘秀要利用好河内这个后勤基地,为自己的大军北伐提供补给。
但难题是,谁来担任这个事关重大的后勤部长兼留守司令呢?
这个难题只有让他的“第三只眼”,人力资源总管邓禹来破解了。
日期:2012-03-20 15:55:41
41 关于竹子的传奇(2)
邓禹说:“只有一个人能胜任这个重任——偏将军寇恂。这个人是文武全才,既善于治民理政,又能带兵打仗,留守河内非寇恂莫属。”寇恂投靠刘秀之后,曾多次和邓禹商议谋划事情,邓禹很快发现这个人才干出众,深谋远虑,而且能文能武,是个难得的全才。英雄惜英雄,两个人很快从互相欣赏发展到了好朋友关系。
也许对邓禹和寇恂这样的人来说,能够被人理解,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情。在思想交流中碰出的火花,让他们惺惺相惜。
刘秀对邓禹识人的能力那是毫不怀疑的,当即拍板,任命寇恂为河内太守,代大将军职务,负责镇守河内郡。
任命之后,刘秀特意召见寇恂,对他说:“当年汉高祖把关中交给萧何,因此才能专心对付项羽,最后成就大业。今天我也把我的老底河内交给你。你一定要保证大军的军粮、战马供应,同时还要警惕洛阳的朱鲔,不要让他们北渡黄河。”刘秀想了想,又补充了句:“河内城池完富,人民富裕,我要靠它起事。”
那一刻,寇恂知道,他接下的是一个噩梦般的艰巨任务。萧何当年坐镇关中,为刘邦当后勤部长,后来被刘邦钦定开国功臣中功劳第一。这样的技术加体力活儿,可不是谁都玩得转的。
寇恂还知道,刘秀能够把这样重要的事情托付给他,肯定是因为邓禹的推荐。
为了扎牢黄河防线,刘秀又任命冯异为孟津将军,统辖魏郡、河内郡的军队,协助寇恂防止刘玄的军队乘虚北进。
这年冬天,刘秀、邓禹在黄河北岸的野王分兵,一路北上,一路西进,就这样留下了个偌大的摊子和稀稀拉拉的地方部队给寇恂。
从这天起,寇恂开始了他人生中最忙碌的时刻。
重压之下的寇恂展现出了惊人的组织能力。练兵和驯养战马是最耗时的,所以也是急需要做的事情。寇恂立即以河内太守名义发送文书给所属各县,要求每个县立即招募士兵,练兵习射。同时组织人广招各地马匹贩子,批量购进良马。
大战之际,军粮消耗惊人。寇恂未雨绸缪,很早就下令各县提前征收租粮,以备战事之需。果不其然,很快,刘秀的紧急文书传来,大军急需补充军粮和战马。此时寇恂已经收粮四百万斛,养马二千匹,立即组织各县人力运送军粮和战马直达前线。
又过了不多久,更紧急的一道文书传来。连日作战,大军箭支消耗殆尽,急需补充箭支百万支。这可一下把寇恂难倒了。时值冬季,河内郡林木稀少,一时之间哪里去找这么多制箭的材料?那几天,寇恂都快被逼出强迫症了,看见木头眼睛就发光。不过百万支箭啊,所需耗材巨大,总不能把河内的房子全拆了造箭吧。寇恂摊开河内郡地图,苦苦寻找。淇县,一个熟悉的名字跳入他的眼帘。熟读诗书的寇恂清楚地记得《诗经》中有一首咏竹的《卫风?淇奥》。这首诗正是以淇河两岸的淇竹为喻,歌颂君子卫武公的美德。寇恂眼前一亮,以淇竹为材,不就可以造箭了吗?寇恂马上亲自来到淇县,组织工匠,砍伐淇河两岸的竹林,以竹为材料,昼夜造箭,终于按期制成一百多万枝箭,运往前线,解了刘秀的燃眉之急。产自淇园的淇卫竹箭从此也名扬天下。隋代牛弘写了《大射登歌辞》:“乌号传昔美,淇卫著前名”,赞的就说淇卫竹箭。
淇河两岸的青青翠竹在岁月的风雨中见证着历史的变迁。东汉建初七年,汉章帝曾带领满朝文武莅临淇园游览观光,领略淇园翠竹的魅力。看着满眼青青翠竹,他们肯定会想起云台名将寇恂当年以淇竹造箭百万支的传奇故事,想起那段荡气回肠的开国往事。北宋靖康二年,金军南侵,掳徽宗,钦宗二帝,北宋灭亡。金军占领中原以后,对淇河两岸的林木进行毁灭性砍伐,淇竹遭此重创,衰败凋零,淇园翠竹再不复存。随着气候变迁,淇河两岸已不适合竹的生长,千古淇竹从此渐渐消亡。
我们应该感谢史学家们,是他们让曾誉满天下的青青淇竹和寇恂造箭的传奇一起被历史永远铭记。
日期:2012-03-20 17:34:04
41 关于竹子的传奇(3)
而在洛阳,朱鲔听说刘秀主力已经北上,河内空虚。朱鲔觉得机会到了,派讨难将军苏茂、副将贾强带兵三万多人,从巩县渡过黄河向河内进攻。警讯传来,寇恂立即率领部队急行出城,并急令所属各县,征调部队在温县会师。部下劝他说:“现在朱鲔的军势甚大,不如等冯异的部队和我们会合,再出兵迎战。”前几天没日没夜组织造箭的寇恂头脑依然很清醒,他果断地说:“温县是郡城的屏蔽,丢了温县,郡城就守不住了。”于是带领部队急行军奔赴温县迎战。
第二天交战,冯异派的救兵和各县部队正好赶到,各方人马从四面八方会集而来,汉军军威大盛。寇恂大喜,命令士兵击鼓大喊:“刘公的部队到了!”苏茂的军队听到后,以为刘秀主力回师,顿时军心大乱。寇恂乘机指挥部队对背水迎战的敌军发动攻击,大败苏茂,斩杀副将贾强。苏茂的士兵被逼入黄河中淹死的就有好几千人,还有上万人被俘。寇恂和冯异指挥军队一直追过黄河,在洛阳城外武装游行了一番才尽兴而归。
朱鲔见识了寇恂的厉害,生怕偷鸡不成,反被寇恂端了老巢,天天紧闭城门,再不敢轻举妄动。刘秀见到捷报,仰天长笑:“吾知寇子翼可任也!”
写到这里,笔者不禁感慨,如果后来的刘备有一个寇恂给他镇守荆州,也许就不会有大意失荆州的悲剧了。被他委以守家重任的关羽一度也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可惜他没有分清主次,不懂得见好就收,稳固后方,反而继续从荆州增调兵力强攻樊城,结果被吕蒙这个“吴下阿蒙”白衣过江,端了后院。关公手捻美髯夜读《春秋》的形象妇孺皆知,但他肯定没有好好研究过离他时代更近的寇恂。
当然,刘秀能大胆起用寇恂,离不开邓禹的推荐。这是邓禹这个刘秀的“第三只眼”又一次精彩表演。前两次他推荐的贾复和吴汉都让刘秀印象深刻,而这一次寇恂同样不负重托。后来云台封将,很多人质疑邓禹战功不如耿弇、冯异,却能居云台诸将之首,却不知能云台二十八将中很多人能建立奇功,都离不开邓禹的那双慧眼。邓禹居首,当之无愧。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