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清朝很精彩—好看的清朝全景史诗》
第13节作者:
山海雄风 茂密的森林中,刘綎和他的军队在缓慢的行进,林中一片寂静,除了行军的步伐声,只有鸟兽被惊走的声音。突然,刘綎对部下说:“停”。士兵们正在纳闷的时候,刘綎接着说,“向路两边的树林开火。”士兵不知所以然,只好依令行事,火铳声响起,随之而来的是铁弹打入人体声和惨叫声。火铳声停息了,刘綎下了新命令:“把后金士兵尸体绑在马后头拖着走。”
很快,赫图阿拉城头的士兵看到了远处南路军的旗帜。
努尔哈赤大惊,立刻派皇太极和代善三千骑兵去迎敌。此时一个人向他透露,刘綎并不知道其他两路军已经全军覆没。于是努尔哈赤派这个人拿着杜松的令箭去见刘綎。史书上没有记载这个人的名字,因为他只是马林手下的一名小卒,马林兵败后投降了后金。
蝴蝶效应:蝴蝶在热带轻轻扇动一下翅膀,遥远的国家就可能造成一场飓风。这个小卒就像蝴蝶效应中的蝴蝶,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的举动决定了这场战役的胜负,决定了大明王朝的命运。
这个小卒把杜松的令箭交给刘綎,对他说:“杜总兵的兵马已兵临赫图阿拉城下,请您火速与他会合。“
刘綎一听,大怒说;“混账东西!”
小卒以为刘綎识穿了诡计,正准备跪下痛哭流涕的求饶。
此时刘綎又发话了。
“大家级别一样,杜松竟然给我下令,岂有此理!”
小卒正在做屈膝运动的膝盖立刻伸直了,他对刘綎说:
“这个令箭做信物用的,不是给您下令的。”
小卒的最终最终考验来临了。
“杜松为什么不传炮通知我?”(传炮和烽火传信的原理大致相似,只不过将烽火变成了炮声。)
小卒汗珠滴了下来,生死攸关,他终于想到了回答的话。
“您这里离赫图阿拉五十里,传炮的话,还没有我骑快马来给您送的快。”
日期:2012-03-10 21:06:28
刘綎相信了。他想以最快的速度到达赫图阿拉,但是沿途上都是山。山路狭窄,大军无法快速前进。不过很快刘綎想到了办法——分兵。
他兵分四路,自己率领精锐人马为先头部队,进入阿布达里冈地区,此处群峰高耸,层峦起伏,林木丛生。突然,探子来报:发现后金军队。刘綎大叫不好,忙命令军队登山布阵。
根据光速和声速的速度比较,我们可以相信,当时刘綎先看到山顶的后金旗帜,而后听到战马从山顶冲下的轰鸣声。不过这些都已不重要了,刘綎和他的士兵唯一能做的就是殊死一搏。
正在这关键时刻,部下对刘綎说:“大帅,我们的援军到了。”刘綎一看,山的西侧出现了明军的旗帜和身穿明军铠甲的士兵,他的心放下了。
援军越来越近,突然,援军拈弓搭箭,刹那间,漫天的箭矢夹杂着响声,刺破寒风,向明军射来。
“不要打,自己人!”
“打的就是自己人!”
刘綎又一次中了诡计,援军是后金军装扮的。
事已至此,刘綎和南路军的结局已定。
刘綎不甘心,自己征战沙场十几年,就这样结束吗?
不!即使是走到生命尽头的恒星,在寂灭前也要闪耀出最璀璨的光芒。
刘綎挥舞大刀,冲入后金军队,勇不可挡。他的左臂中箭,继续打,右臂被砍伤,还继续打。从上午十点打到晚上六点,刘綎仍力战不退。此时的他浑身是血,手中的大刀上多出了很多缺口。
混战中一把大刀砍向刘綎,精疲力竭的他躲闪不及,被砍去半边脸颊。
终于,闪耀的时刻到来了。
脸上露出白骨的刘綎发疯似的冲向后金兵,左突右冲,亲手杀掉几十个后金兵,最终身中数箭,倒在血泊之中。
刘綎挣扎着想站起来,可他已没有一点力气,眼前渐渐发黑。
安息吧,刘綎。
59岁的你无愧于自己的职责,无愧于”刘大刀”的称号。你虽然不是一代名将,但你做了他们没有做的事情,你最终的闪耀将光照千古。
日期:2012-03-11 12:06:13
刘綎战死了,但东路军的命运还没有结束。
此时东路军还剩两支部队,分别由明将康应乾和乔一琦率领。
康应乾部首先遭到攻击,明军依旧是火器伺候,可这次又是狂风大起,而且是向明军方向吹,明军大败。
乔一琦部也遭遇到后金贝勒阿敏的骑兵,血战之后,突围与朝鲜援军会合。乔一琦到朝鲜军营后还没把椅子坐热,他的家丁就急匆匆的跑进来说:
“大事不好了,朝鲜将军姜弘立打算投降后金,要把您献出去啊!”
“知道了。我不会做俘虏的。”乔一琦平静的说,“你拿着这个纸条赶快离开,一定要交到我儿子手中。”
家丁出门后,乔一琦用弓弦自缢,被朝鲜军官救下。他又趁人不备,跳崖而死。
乔一琦用他的死诠释了尊严的含义。
他留给儿子纸条的内容,史书上没有记载。但我想肯定有一条是这样写的:
“精忠报国”。
东路军的征战就此结束。
值得一说的是,抗倭援朝时,明朝耗费巨大国力,将士伤亡一万多人。女真实力得以壮大,也与明朝辽东主力进军朝鲜战场有很大关系。而现在明朝有难时,朝鲜军到战场上没交战就投降了后金。
朝鲜军,很不够意思。
日期:2012-03-11 15:57:15
【南路军】
杨镐听到四路大军两路全军覆没的噩耗,急命李如柏、刘綎撤军。但命令还没有到,刘綎部已不复存在,只有李如柏接到命令回军。
李如柏出发阵地和赫图阿拉最近,为什么唯独他没有和后金交战呢?
很简单,路程虽短,走慢点不就行了。
李如柏当年虽勇,但已在家养了二十多年,酒色财气改变了他的性格,消磨了他的意志。他犯了一个将领最不应当犯的错误——怯战。
不管怎么样,明军败局已定,南路军能稳稳当当的回来也就算了。
结果回军途中还是发生了意外。
二十多名后金哨兵在山头看到李如柏军,决定搞个恶作剧。他们开始吹海螺(后金进攻的军号),结果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李如柏部大乱,士兵争相逃跑,结果一千多人被活活踩死。
李如柏下面的命运就比较坎坷了。
他回到驻地后,很快就看到了御史们的唾沫星子。说他怯战的算是嘴下留情,有的御史甚至说:“李如柏和努尔哈赤是亲戚(李如柏娶了努尔哈赤的侄女),所以李如柏迟迟不进兵,是想帮努尔哈赤!”
这话够狠的,论罪足以将李如柏千刀万剐。不过万历皇帝念及李如柏父兄的功劳,仍叫李如柏回京养老。
李如柏以为事情就这样结束了,可他没想到的是,自己到京城后,再次看到了唾沫星子满天飞舞的壮观景象。三年后,不堪忍受的他在家中自杀。
纵观李如柏一生,43岁之前屡立战功,此后家中享乐,终因一念之差,晚节不保。但他以死明志,也不失为一条汉子。
日期:2012-03-11 17:34:02
至此,萨尔浒战役以明军失败而告终,杨镐也将迎来他的最终结局。关于明军失败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万历年间,皇帝怠政,党争迭起,造成军备废弛,军队战斗力下降。
二、“分兵合击,声东击西”的作战方案存在严重缺陷。
三、主帅昏聩,指挥不力。杨镐只知道坐镇沈阳,战前不察敌情,开战后也未采取任何措施。
四、将帅不和,部分将领贪功冒进,贻误战机。
五、后金采用“各个击破”的作战方案,在诸多战斗中都对明军占有绝对的优势。
虽然明军败了,但诸如刘綎、潘宗颜、乔一琦等明将仿佛黑暗中的烛光,随风摇曳,诉说着大明王朝的尊严。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