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2-03-17 14:21:50
接下来我们还是说说装傻的李忱吧。为了更好地叙述,我们还是简单地把他他一家子的关系网理一下。李忱就是唐宣宗,是李纯(唐宪宗)的第十三个儿子。李恒是他的哥哥(“恒”字与“忱”字都是竖心旁,看这个就知道是一辈的,同样其他的很多也是这样,当然也有例外的,比如高洋好像有个弟弟叫高岳。中国人以前是很讲辈分的,现在有些家族也是这样,我觉得这样很好,至少可以知道自己的祖上多少代是谁。从另一方面说也是一种文化,一种家风。),李恒就是唐穆宗。李湛(唐敬宗)是李恒的大儿子,李昂(唐文宗)是李恒的二儿子,李炎(唐武宗)是李恒的第五个儿子。那么可以得出:李忱是李湛、李昂和李炎的叔叔。当皇帝的先后顺序是:李纯→李恒→李湛→李昂→李炎→李忱。呵呵,这一支也比较强悍!各位看官,理清了吧?
日期:2012-03-17 16:41:21
《旧唐书》有云:李忱表面昏庸而内心精明,持重少言,顾盼神态与众不同。幼年时宫中的人多数都认为他是傻逼。十多岁的时候,身患重病,忽然光辉照身,猛然坐起来,端正身体,拱手作揖,如同接见臣僚。母亲以为他犯了心疾,穆宗看到了,拍着他的后背说:“这是我们家的英才,并非的了心疾呀。”赐给他玉如意、御马、金带。他曾经梦见乘龙升天,就对郑后(他的亲生妈妈)说,郑后听说了就给他说:“这个事不要让别人小的了,希望你不要再拿出去说了。”(怕呀,谋权篡位是杀头的罪呀!)身历大和、会昌年代,处事更加谨慎,与人居住郊游从来不开口说话。文宗和武宗来到众王子居住的十六宅聚餐,当时他们两都叫他光叔(因为他被封为光王)强行诱导他开口说话,以此开玩笑来逗大家开心。武宗性情豪放,对他更加没有礼貌。到他当上皇上后,他哀痛满面,也会接待群臣,处理政务那些,那个时候人们才看到了他隐含的才德。
现在我们就来说说这事怎么回事吧。其实李忱小时候就志向远大,但是他是庶出,所以没有被立为太子的希望,可是仍然不死心,随后他想到宦官。为什么要想到宦官呢?那是因为在当时,宦官的势力很大,他想借助宦官的力,帮助他当上皇帝。于是他就装出一副傻不拉几的样子,在众人面前显得落落寡欢、呆滞木讷,让宫里的人以为他就是一个傻逼。当时的人纷纷猜测,这可能和他在穆宗年间遭遇的一次惊吓有关。当时光王人官谒见懿安太后,不料刚好撞上官人行刺,虽然是有惊无险——此事并未造成任何人员伤亡,但从此以后光王就变得更加沉默寡言。此后那些王爷都以为他真傻,都争先恐后地去愚弄他。
那么为什么要让别人认为自己是傻逼呢?很简单,越傻的人,越好控制。如果宦官把他抬上皇位,那么在宦官眼里不又是一幅挟天子令诸侯的景象?
至于那“支手划脚的事",有些书上说他是爬到哥哥李恒的床上去玩(李恒比他大十几岁,当时他还比较小),而《旧唐书》说是他生病躺在床上。忽然光线就罩在了他的身上,(这难道是镁光灯,该他表演了?的确是这样的。)作出接见大臣的姿态,穆宗非常赞赏。(呵呵,我想是他觉得额这个弟弟真可爱,傻得可爱,没想到傻逼也想当皇帝,但是没你的份了。所以才有后面赏赐了他很多的东西。)
在十六宅喝酒那又是怎么回事呢?那次喝酒是李请的。当时还是他在当皇帝,李炎也想把哥哥李昂干掉,斗争很激烈。席间众人欢声笑语,唯独光王闷声不响,文宗就拿他开涮(老实人走哪儿都爱被人欺负呀!),说:“谁能让光叔开口说话,朕重重有赏!”诸王一哄而上,对他百般戏谑。可这个光叔始终都像一根木头,无论大伙如何戏弄他,他甚至连嘴角都不动一下。看着他那逆来顺受的模样,众人越发开心,文宗在一旁笑得前仰后合,众人也不断哄堂大笑。
最开始,李炎也跟着哈哈大笑,但是他却突然停止。因为他觉得这个叔爷不是那么简单,因为不管被人怎么弄他,取笑他,他都无动于衷,想到这里,又突然打了个冷颤,他又回想起来当年在自己哥哥床上发生的事,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所以要么就是他真的傻到家了,要么就是这个人深不可测。现在我要把坐在上面的皇帝干掉,看来这个装傻的同样也是一个后患除呀。
等到了李炎当上皇帝后,就开始整李忱了。于是种种“意外事故”就频频降临到光王身上。要么是和皇帝一起玩马球时突然从马上坠落,要么就是在宫中走着走着,忽然被什么东西绊倒,一骨碌从台阶上滚了下去……总之没有一次不是摔得鼻青脸肿、满身伤痕。
有一天,外面下着鹅毛大雪,李炎带着几个王爷和这个傻逼叔叔出去耍,大家一起喝酒,直到喝到天黑了才回家。当时大家都喝得醉醺醺的,李炎就暗中派人把李忱从他的马背上推下去,当时李忱就昏倒在雪地里。可是这个人却大难不死,第二天瘸瘸拐拐地照样出现在众人面前,李炎差点郁闷死!
最后惹得李炎来狠得了:一天他叫宫内的宦官把他给绑起来,关进永巷,五花大绑邦得他丝毫不能动,然后把他扔进厕所里面去。幸好有一个叫做仇公武的宦官(嘿嘿,他可能认为被捆这个是极好的培养对象。)对武宗说:“想这种傻逼,贱得很的,阎王爷都很嫌弃的,干脆一刀把他砍了,还用得着费心吗?”武宗点头同意。仇公武随后赶到宫厕,趁人不注意,偷偷把奄奄一息的光王捞了出来,随即用粪土覆盖在他身上,神不知鬼不觉地把他运出了宫。
后来他就隐姓埋名,到处跋山涉水,到处当和尚去了。关于他当和尚的流传很多,不知道那个是真的,就连他当初当没当过和尚都说不清楚。比如说有人说他到百丈寺去当和尚了。话说百丈寺离长安一千多里呢。为什么要到那儿去当和尚呢?原因如下:他逃出来后,就去请教京城里的一个老和尚。老和尚在李忱的巴掌中写了二个字:“百丈”。老和尚的意思是要李怡暂时字开宫廷百丈远,到外避避宫廷争权夺利的风头。但李怡却会错了意,认为老和尚要他到“百丈”这个地方去躲躲,于是千方百计打听“百丈”这个地方,终于得知新吴县有座百丈山,山下有个百丈村和百丈寺,于是不远万里来到百丈寺。
呵呵,真会扯淡。这就和现在的一些名人古迹差不多,一会儿这个省说当年他是在这个地点,一会那个省说不是,当年他是在我们这个地方,反正争论不休,总之都是为了一个字“利”。
突然有一天,他走运了,当时他还在敲木鱼呢。一群太监进来就说,我的皇太叔,我们回去当皇帝吧,国家需要你。于是众太监就把他抬上轿子,木鱼也不要了,就回到宫里去威震天下了!这不知是一波不知多少折了。
就这样李炎死后,早已被世人遗忘得一干二净的光王,忽然在宦官仇公武、马元贽等人的簇拥下,出人意料地回到了长安。然而所有认识他的人做梦也不会想到,仿佛就在一夜之间,李忱忽然爆发出前所未有的胆识、智慧和魄力,指点江山毫无半点傻逼相可言。难道是在外面流浪多年,敲木鱼敲出智慧来了?众人思考很久都不知怎么回事。呵呵,是不是很会变脸?哈哈哈,大智如愚呀!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