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钱——古人那些惊人的金融智慧》
第46节

作者: 北极豪客
收藏本书TXT下载
  另一方面西夏自己也铸了钱币,基本都是年号钱。文字上分两大类,一种是西夏文钱,写的是“某某宝钱”;另一种是汉文钱,写的是“某某元宝”。
  西夏同样也禁止钱币出境。它的南部与宋朝的四川接壤,四川用的是铁钱,西夏就严禁自己境内的铁钱往四川流通,也禁止四川的铜钱流进来。这是怕有人利用铜铁钱之间的差价占便宜,那将会导致境内的铁钱大量流失。
  西夏的信贷业,很有它的民族特色。在西夏法律中,有专门关于借贷的条款。这个民族大概是草原的彪悍劲儿还没退化,有一些条文内容很淳朴。
  我们今人看了,会觉得那些西夏人很可爱。
  比如,西夏法律规定:借债必须归还,保护债权人利益。但有欠债不还的情况应该报官,由官府出面处理,债权人不得强行向债务人索要财物。

  这一条,体现了很强的物权意识。
  西夏对于借债利息也有法律规定,无论官债还是私债,利息由双方约定。一般性质的借款,要是偿付的利息已经与本金相等,就不得继续索要利息了。
  要是穷人实在还不上钱,可以用劳役顶债。
  这两条,都是保护弱势群体的。
  如果借债是为了做贸易,那么利息可以是任意比例,但利率不得超过本金数额一倍。

  借债人若是无力偿还,就由中间人偿还。子弟要是背着家长借钱用于挥霍,家长愿意代偿的就代偿,不愿意代偿的,就由子弟自己看着办吧。
  对老百姓典当也有规定:价值10缗以下的典当,不需要保人。
  假如典的是偷来的东西,一经发现,当铺无罪,赃物归还原主,典当出去的钱,是谁拿赃物来典当的,由谁偿还。
  超过10缗价值的典当,一定要有人作保。假如是偷来的物品,三个月之后没人来赎当,就要归还原主,贷出的钱就算当铺自认倒霉,什么时候抓到了贼,再由贼来赔偿。
  还有不少诸如此类的条文,一方面相当质朴,一方面又极为详尽周到,一点看不出草莽的样子。
  法律要制定到这个程度,才能让人有法可依,且不至于给执法者留下太多可玩猫腻的弹性空间。

  西夏人的思维方式,就这样既单纯,又明确。

日期:2009-02-09 17:05

  最后再说说把北宋给灭了的金国。这个国家,是女真族建立的,受宋朝、辽国的影响很大,转型也是滴溜溜地快。他们使用的货币有铜钱、白银和纸币三种。
  他们的铜钱也是不够用,后来宋朝向金国称侄,每年奉献大量白银,金国就顺水推舟用开了银子。
  金国建国初期的40年间,根本就没铸钱币,只用辽、宋的旧钱。而它扶植的一个短命傀儡政权——伪齐,反倒既铸了钱币,又发行了纸币。
  金国是较晚才开始发行纸币的,叫做“交钞”,比宋朝的交子要稳定一些,7年才更换一次。它在货币方面的政策,和其他国家大同小异,这里就不多说了。值得一提的是,这个以赫赫武功著称的国家,在货币史上也有巅峰之举——创下了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通货膨胀。
  金国末年时,和蒙古开战,为了赏赐军士就狂印钞票,共印了84大车,运往前线。
  印钞票就像印宣传单似的,那还能值钱吗!交钞从此一路狂贬,商人都拒绝接受。

  为了稳定交钞的价值,金国的高层领导没少想办法,比如禁止铜钱流通,对市场贸易、发薪水、纳税等都限令用钞。
  但是,就算政府推动也没什么效果,交钞最后贬到了每贯只值一文,相当于原价值的千分之一。老百姓都说,这叫钞票“坐化”——没看出有什么动静,就死了!
  后来政府又连续发行大钱和“大票”,企图挽救币值,都挡不住交钞一泻千里。民间干脆不管你那套,全都以银论价。
  若以金国发行的五种纸币依次推算,这个国家的最后20年里,物价上涨了有200亿倍还多,为史上闻所未闻!
  废纸也比它的纸币值钱啊!金国灭亡的时候很狼狈,在货币史上,也留下了这么个恶名。
  在信贷方面,金国原来没有官办的质库,而民间的典当铺又捞钱太狠,利息高达5至7分,或以利为本、放驴打滚的债。后来,比较英明的金世宗看不过去,决定成立官办质库,只取一分利,基本等于公益事业,收来的利息作为给官员的补助。

  这种官办质库,叫做“流泉务”,最兴盛时,金国各地约有30多所。
  金国开国时有一条国家法律,是坚决维护债权人利益的,但相当不人道。该法规定:凡是欠债(无论公私)还不起的,本人或家属要充当奴婢以偿债。
  因债务而没身为奴,这是非常原始的法律。几十年后,有的地方有所松动,由官府出钱把这些“钱奴”们都赎了出来,放归了家乡。
  但是金国的皇帝,也有很怜惜百姓的。
  那位金世宗,是金国开国皇帝完颜阿骨打的孙子、也是有名的“改革家皇帝”。他心肠比较软,上台之后,宋金两国30年没交战。他也下过命令,凡是因受辽国劫掠、或因饥荒而卖妻卖儿的,都由官府出钱赎回。

  这事情,咱们细想想应该很震撼!
  金国是北方强国,把大宋欺负的够戗,我们一般所接受的文化熏陶,都认为金国的形象不大仁慈。但历史就是历史,铁马金戈的金国皇帝,也有爱民的事例。
  俄罗斯的农民有一句谚语:“一切都会逝去,唯有真理留下。”
  说的太对了!
  金国的一位统治者,就因为做了这么一点点好事,史书上就留下了一个正面印记。
  古代的许多坏人之所以不大敢肆无忌惮,怕的就是历史的结论!

日期:2009-02-10 08:31

  第十三篇元朝官员的腐败可不是一般的
  真理简单到连小学生都懂
  读我的这篇草根货币史读到现在,相信大家对钱,都读出一点感情来了。钱这东西,是很好,很可爱——要不是它带来的烦恼那么多的话。
  一般来说,钱带给我们来的烦恼,分为两种。
  一种是“我爱她,她不爱我”,弄不到钱,手上一分钱的余钱都没有。
  也许有的读者,个人账户上的存款从来就没超过3000元,不仅是“月光族”,还可能是“啃老族”。
  所谓赤贫者,就是这种。
  其实这个状态并不可怕,毕竟还没有到要饿死的程度,只是没有存款而已。该吃的能吃上,该喝的能喝上,只要不想吃天鹅肉、不得大病,是不会有太大痛苦的。
  另一种烦恼比较讨厌,就是手里有那么一点点钱,以万为单位吧,但是不多。

  一部车,勉强能买下;一套房,或许就买不下来。
  账号上数字的后面,排着几个“0”,像是在哭,也像在笑,更像是在干瞪眼!
  环顾四周,真正的富人正在挥金如土——高尔夫已经不算啥了,马术俱乐部也不稀奇,弄个私人游艇啥的,不过是刚起步。
  可是我们……把这几个钱攥出了汗,也不知该干什么好!
  放进银行存“死期”吧,只要报纸上说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在涨,就等于说我的钱在缩水。

  拼死拼活赚那么一点钱,让它发汗似地蒸发掉,于心不甘哪!
  可是投资呢,就更加茫然——投什么好?买房、炒股、买基金、做小本生意?不论哪个领域都有“雷”!
  朋友们大概都希望我能给参谋一下:
  ——这点钱,干些什么才好?
  也许已经有朋友感到困惑了:怎么你一会儿说“傻瓜才存钱”,一会儿说“钱还是攥在手里踏实”?

  究竟哪个是真理?
  这世界没有真理。
  我要是能给出具体答案来,就是先知者了,大概也就没工夫在这儿瞎侃了。
  真理不是技术性的问题,不是技巧,不是猜谜,它只是一种原则。
  《孙子兵法》有“谋攻”一篇。这里我只能给你“谋”,至于你往哪儿攻,怎么攻?那是你的事。
  我要给你的“谋”,是凯恩斯先生的三张牌。
  非常简单,非常清晰,非常实用。
  56张扑克牌你都能玩好,这三张牌你要是玩不好,就别埋怨什么游戏规则不公平。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