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钱——古人那些惊人的金融智慧》
第27节

作者: 北极豪客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次铸钱,力度很大,基本解决了缺钱的问题。本来武宗准备在第二年停用其他所有的钱,全国只用“会昌钱”,可是第二年他忽然死掉,这个计划也就泡了汤。
  就从他这种平时嘻哈、临事果断的的性格看,是个能成大事的人,要是再多活几年,没准儿唐朝也能多存活几年。
  武宗死得可惜,是吃了太多道教朋友给他的丹药死的,于是他成了唐朝自太宗以来第四个死于吃丹药的皇帝。
  想长命,结果偏偏短命。历史上很多人、很多事,都是这样。

日期:2009-01-05 07:53

  泥巴捏的钱也可以用来买东西
  到了唐朝倒数第二个皇帝唐昭宗时,中国钱币史上又出了一件搞怪的事。
  有人用泥巴做钱,而且还正式进入了流通!
  干这个事的,是卢龙节度使刘仁恭。这个人是武将出身,早年在一场攻城战役中,用挖地道的方法攻下城池,因此军中都叫他“刘窟头”。
  他当的这个卢龙节度使,是他用武力抢来的,唐朝廷是没办法,事后给予追认。他的辖区,就在幽州一带(今北京市)。
  唐末的藩镇,实际上就是地方军阀,中央奈何不得他们。

  刘仁恭能在群雄争霸中夺得一块地盘,啸傲蓟门,志得意满,渐渐地就骄傲起来。当官的要是骄傲,有一个普遍标志,就是生活腐败,具体说是讲究奢侈,荒淫无度。
  刘仁恭在幽州,就是老大,你皇帝享的什么福,我也要享什么福。
  他嫌幽州城不够牢固,就在附近的大安山上,依绝壁筑起一座“别馆”,不仅有险可守,而且极其堂皇,酷似皇宫。
  他又选了许多美女到“宫中”来服务,自己就呆在这小天堂里,和道士们伙在一起炼丹药,以求长生不死。
  这样的好日子,真的想再活500年啊!
  我们读史读多了,能发现一条规律,凡有在上者穷奢极欲的时候,在下者的日子都不会好过。
  当时的幽州人民,连饭都吃不饱,只能吃粘土、食人肉,饿死的穷百姓无计其数。

  就这样奢靡还嫌不满足,最令人瞠目的是,刘仁恭下令将民间的铜钱全部收缴上来,组织工匠在大安山顶挖洞穴(有地道战情结),把钱全部藏起来(有窖藏情结)。
  就这也罢了,他还怕藏钱的工匠泄露了秘密,竟把他们全部杀死灭口。
  钱都上缴干净了,民间怎么办?
  亏得刘仁恭想得出,他让幽州人民用粘土造钱,在幽州境内强制流通(见《新五代史》)。
  这种泥钱什么样?不好想象。但我知道,它可不是橡皮泥那样软乎乎的,而是要经过烘烤,烤好后质地相当坚硬,不至于龟裂或者掉渣儿。
  古代的时候,人死了后,家属要在墓中埋一些陪葬品。其中一种陪葬就是泥钱,这不过是一种象征而已,就像今日流行陪葬纸糊的“小姐”一样,算是儿女替长辈圆了生前潜意识里的心愿。
  刘仁恭竟然就把这样的“地府钱”,作为了正式的货币!

  吾土吾民,勤劳勇敢智慧是没的说了;但是这智慧,有时候也会在坏的方向上达到极致。
  泥钱当然保留不下来,所以今天已经无法考证它是什么形制,镌有什么钱文,币值是多少。
  ——隋末有纸糊的钱,唐末又出了泥捏的钱,都说末世必有妖孽出,真不假!
  到了民国年间,又有钱币学家考证出来,当年刘仁恭不仅藏了铜钱,捏了泥钱,还铸过新钱。现在人们所能见到的,一共有四类:
  铁永安钱共有三种,即铁永安一十,铁永安一百,铁永安一千。

  这三种钱,也有铜质的,存世数量都不超过10枚。这种钱,形制厚重,钱文粗拙,在钱币史上别具一格。
  铁货布背面铸有钱文三百,其制式不是圆钱,竟然是仿照王莽的货布模式。
  铁顺天元宝也有三种,背面的钱文分别为:上月下十,上月下百,上月下千。其中的上月下百,是拿史思明的顺天钱作模本,上月下十、上月下千则是刘仁恭自创的模式,钱文字体近于隶书。后两种钱现在存世各有一枚铜品,那就比华南虎还要珍贵了。
  铁五铢此钱用的是隋朝五铢钱的模本。
  这些钱,都使用了唐中期以后才有的翻砂技术,但是铸工不精,砂眼较多。

  从钱形上看,刘仁恭是个怀旧派,连五铢钱、货布都弄出来了。
  从币值上看,他铸铁钱的目的,也是为了搜刮民间财富,因为全是大钱。
  刘仁恭作恶多端,囤积了好几山洞的铜钱(不知留作何用),没想到现世现报,先是他儿子刘守光给他戴了绿帽子,睡了他的爱妾,父子俩为一个红颜闹翻。
  这还了得,还有没有上下尊卑了?老子把儿子叫去,狠狠教训了一顿。
  有其父必有其子,刘守光哪里吃这一套?什么上下尊卑,这年头还不是武力说话?他找了个机会派兵攻破大安山,把老爸给囚禁了起来。
  这下子,美人就得交出来了吧?

  在这之后,刘守光趁乱索性在幽州称了帝,按理说刘仁恭也就成了“皇帝的老爸”,可是这个尊贵的老爸,却仍然是个囚徒。
  后来幽州被刘仁恭的死对头——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攻陷,李存勖将刘仁恭逮住,以刀猛刺其心,用他的血作为祭奠,然后斩首。
  ——那几个山洞里的钱,究竟藏在何处,也就成了一个天大的谜。

日期:2009-01-05 18:57

  (接着来!呵呵)
  还有一种说法是,上述的永安铁钱,是刘仁恭之子刘守光在幽州称帝之后才铸的。
  永安钱流通时间甚短,在后来的1000年中,人们甚至不知它是何人所铸,在哪里使用过。加之存世数量绝少,就显得更为神秘。
  直到民国时,人们才基本搞清了它的来龙去脉。
  刘仁恭,算是中国钱币史上最恶的一个恶人了吧。
  他发明的泥钱,还有一个后话,也值得一说。
  唐亡后,紧跟着的是五代十国,五代里面有个“后唐”政权,就是杀刘仁恭的那位李存勖建立的。
  李存勖在战场上是一员勇将,治国却极为昏聩,常常面涂粉墨,穿上戏装,登台表演,朝政什么的干脆就不管啦;他还用伶人做耳目,去刺探群臣的言行,引起朝野怨恨。
  李克用的养子李嗣源深孚众望,对这个戏子皇帝实在不能再忍了,就发兵攻击李存勖。
  在混战中,李存勖被哗变的亲军杀死,李嗣源在群臣拥戴下称帝,这就是后唐的明宗。

  明宗是整个五代里最贤明的一个君主。他即位后决定铸新钱,便叫臣下呈送一个前朝钱币的清单上来,好做参考。
  负责拟清单的鸿胪少卿郭在徽,在清单上竟然列入了刘仁恭的泥钱和铁钱。
  明宗一见,动了肝火:你这是在咒我!刘仁恭是什么人,他造泥钱,绝不是搞经济建设,而是害人!
  骂完了,又把郭在徽给降了职。
  可是这位后唐明宗,也没有忘记刘仁恭藏的那笔钱,曾大张旗鼓地在大安山掘宝。
  《旧五代史》上记载,当时幽州有个衙将潘杲,上书说他知道刘仁恭在大安山的藏钱之所,枢密院(国防部)立刻派了人去监督发掘,结果“竟无所得”。

  大安山,就在北京房山区西北80多华里的地方。藏宝处,就在山上。
  不过,喜欢看《盗墓笔记》的朋友们,且慢高兴。
  ——因为这宝藏,已经在1000多年前的辽代,被辽圣宗派人去给挖出来了,所有掘出的铜钱,都拿去铸了新钱!
  至于还有没有残留的,不详。有不死心的朋友,不妨也可以去探访一下。

日期:2009-01-06 09:23

  老百姓就用鸡鱼鸭鹅做“货币”
  刘仁恭死于非命,这是上天惩罚他。但是我们后世有玩钱币的人(雅号“泉界发烧友”),可能还是会感谢他为唐朝钱币史添了点花絮。
  唐代的货币,除了上面所说的那些之外,还有一些也要交代一下。
  在晚唐,西域地区唐朝的管辖区内,曾经铸过两种“通宝”,一种是“大历元宝”,一种是“建中通宝”,这算是地方钱币了,主要就在当地流通。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