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海内鸿宝血雨腥风那段真实的传世历史》
第1节

作者: 古董商谈古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3-14 15:19:00
  时常有一些热心的网友问,老谈,你怎么不码字了?去天涯杂谈写点东东呗,我们习惯了在你贴子中耍。
  谢谢问过这些话的网友和你们经常发过来的站内消息。
  怎么说呢,我是懒了,呵呵,懒得去查资料写东西。现在,我起兴再写一些有关国宝的东西,是关于“海内鸿宝”大盂鼎、大克鼎的传世详细经过。
  这些资料都是去年搜集的,一直没写,搁的时间有点久了,好在有你们“催”着,趁阳春三月好时节,就把它了了。

  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大克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大于鼎,并称为“海内鸿宝”。此双鼎从发掘到最后的归属,其间百年不同寻常的历程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此双鼎之间又有着怎样的传承相连关系?
  大盂鼎于清朝道光初(1821年)冬在陕西岐山礼村出土,大盂鼎一问世就给世人带来了无尽的灾难。财主、土匪们为了争夺大鼎,连续失去了八条人命……在当地的士绅、官员手中几经流转,后被左宗棠幕僚袁保恒(袁世凯的叔叔)以700两白银购得,并献给了左宗棠。左宗棠知道好友潘文勤公(潘祖荫)是当世收藏大家,爱青铜器如命,遂以大盂鼎相赠,以谢当年搭救之恩。潘祖荫得到大盂鼎是在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15年后,他又得到了另一件旷世奇宝——大克鼎。

  大克鼎,清光绪十五年(1889)前,陕西省扶风县出土。出土地虽然与大盂鼎隔着县,但只是相邻不到十公里的两个村子。大克鼎出土后被清末学者柯劭忞购得,后转售于同僚潘祖荫。
  潘死后,其后人将大克鼎、大盂鼎连同其他宝物等南迁苏州。其后,潘家先后拒绝了政府大员端方,洋商和日军的索取,设法将大克鼎等保存在苏州家中,历经战火,面对日本人,国内官吏的明要豪抢,此罕见双鼎在潘家书写着怎样的一段传奇历史呢?
  又有几人能相信,与这对国宝相伴几十年的竟然是瘦瘦小小的潘家孙媳妇潘达于呢?她有着怎样的家世?又为保护这对国宝付出了多少艰辛的努力呢?2005年,潘达于老人百岁寿诞,分离近半个世纪的大盂鼎、大克鼎在上海博物馆重新聚首。这是上博为给百岁人瑞潘达于祝寿而举办的回顾特展。2007年8月,潘达于走完了她102载的传奇人生,与世长辞。

  日期:2012-03-14 15:53:09
  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古公亶父,陶复陶冗,未有家室。
  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
  周原膴膴,堇荼如饴。爰始爰谋,爰契我龟,曰止曰时,筑室于兹。
  乃慰乃止,乃左乃右,乃疆乃理,乃宣乃亩。自西徂东,周爰执事。

  乃召司空,乃召司徒,俾立室家。其绳则直,缩版以载,作庙翼翼。
  捄之陾,度之薨薨,筑之登登,削屡冯冯。百堵皆兴,鼛鼓弗胜……
  以上为《诗经?绵》记载古公亶父率族迁于周原时的描述,其中“周原膴膴,堇荼如饴” 意思是说,周原这片沃野上生长的野菜,吃起来也象饴糖一样甜美。
  除此之外,《史记?周本纪》上说古公亶父迁到周原之后“营筑城郭室屋,而邑别居之,作五官有司,民皆歌乐之”。周原地区发掘出的大量考古资料也证明古代文献的相关记载是可靠的。
  那周原在哪?
  陕西宝鸡市岐山县、扶风县交汇处便是赫赫有名周原所在地,它是周人的发源地。周原不是一个具体的乡镇,地图上没有这个地名,它在地理上的中心位置处于岐山与扶山二县交界处,以京当乡贺家、礼村,扶风县法门镇一带为重点。三千年前,这里曾经是中国最繁华的城市。就在村民们居住的房屋、村庄与农田的覆盖下,埋藏着一代王朝——周王朝的宫殿和豪门宅第,也埋藏着无数价值连城的珍宝。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周原已成为中国人心目中的历史圣地。
  三千多年前,著称于世的周原遗址,是周王朝最早的京城所在地。公元前12世纪末至前11世纪初,周人的首领古公亶父率领族人迁至此地,开始营建城张,作为都邑之用。公元前11世纪后半叶,周文王迁都丰都后,周原仍是周人的重要政治中心。西周末年,由于西戎入侵的破坏,遂成废墟,废弃不用。
  周原遗址历史上大的范围可以扩展为北至岐山,南临渭水,东到今武功,西到今凤翔、宝鸡一带。东西长达70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近年发掘出商、周青铜器很多,为周人早期都城(岐邑),被誉为“青铜器之乡”,被列为新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经考古勘察,发现了周王室的宗庙、墓葬、府库和文书档案(铜器铭文与甲骨文)。其中西北部是宫殿和宗庙区域(今岐山县凤雏村,扶风县召陈村)。东南部为国人居住区,也是冶造铜器、烧制陶器、刻制骨器的手工业作坊区(今扶风县齐镇、庄白、齐家黄堆乡云塘村)。西南部为墓葬区(今岐山县京当乡贺家村、礼村)。

  岐山县礼村就坐落在周原核心地带上,这里从西汉时代就陆续有周青铜器被发掘出土,历来就是公认的周器之乡。京当乡礼村与东边扶风县隔沟相望,它与贺家、风雏、董家一带范围构成了周文化发源地。中国文明史发展到周后,人们重视了礼义廉耻,制定了相应的行为规范。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息,可以言自周而始。礼村是否因此而得名?我想,极有可能吧。

  现今,岐山县有座周原广场,位于县城西关,2001年3月动工建设,于2002年12月广场全面竣工,总投资1000万元。广场中有煅铜大盂鼎一座(直径5.34米,高6.9米,基座3米,共高9.9米),代表岐山为青铜器之乡的美称。
  日期:2012-03-14 15:56:47
  礼村北边是贺家,再往北是董村,东、南、西三面是沟渠,东面隔着沟渠就是扶风县的刘家与齐家了,与大名鼎鼎的“佛都”法门镇紧挨。整体地势平坦,农田以水库为供养,土地肥沃。
  据说在清代,礼村有口神眼泉,终年冒着白雾。最神奇的是此泉偶尔一高兴还冒出紫色雾气来。更神奇的是,眼泉一冒紫雾时就会有一只体型硕大的癞蛤蟆浮在水面上狂叫不已,声大如藏獒低吼。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