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不妥协——体制内的无奈,80后法官的蜕变历程》
第41节作者:
桂公梓 日期:2010-03-27 21:33:17
开门的妇女说:“我们都是来了才认识的,一起租房子住的。”
小于惊讶地问:“啊?这么破的房子还是租的啊,多少钱?”
妇女说:“每人每天3块。”
小于问:“钱花光了怎么办?”
妇女苦笑说:“早就花光了,捡破烂呗!”
我看见屋里的角落里有个旧的油漆桶,还有几个方便面的纸碗。妇女说,那是他们吃饭的家伙。油漆桶就是锅,刷干净了煮开水,煮从附近菜市场捡来的菜叶子。我给这些“锅碗”也拍了张照片。
可能是我们的表情看起来比较沉重,那妇女似乎要安慰我们一般地说:“我们这日子过得算好的了!你出去看看,好多交不起房租的,只能在墙角用树枝支几块塑料布睡在里面,还有的身上裹块塑料布就睡在铁路大桥的桥洞里,经常有人被冻死。之前还有收容遣返制度的时候,我们都不敢上马路,半夜经常有丨警丨察和联防过来踢门,查身份证,把人带走后就再也回不来了。”
老太太补充说:“带回去都关起来了,有的就送精神病院里了。”
谈了一个多小时,每个人都说了自己的冤情。后来有人敲门,开门一看来了好几十人,都是住在附近的上丨访丨户。原来大家听说有记者,都想来给记者倾诉自己的冤屈。
牛庭长赶紧说:“今天时间不早了,我们要回去整理整理材料了。要不,改天再来?”
门口的人不允,堵着门不给我们走。
这时候老太太站起来了,我这才发现她的左腿有点变形,看样子是外伤。她一瘸一拐地走到门口,对外面的人说:“你们不要这么急,把人家记者吓到了谁还敢再来?今天时候不早了,就算了吧。人家说了改天来,就肯定会来的。”
老太太在上丨访丨户里算是资历老的,应该颇有些威信。她发话后,外面的人也不为难我们了,让开了路。中间有个男的握住牛庭长的手,说:“记者大人们啊,你们一定要再来啊!你们一定要来听听我们这些人的冤屈啊!我们的苦没处去说啊。你看看我,才40岁,就被折磨成什么样子了?”
听到他说他40我吓了一跳,他头发掉光,胡须花白,满脸刀刻斧劈般的皱纹,看上去像是70岁。
牛庭长说:“你放心,我们肯定会再来的。”
人群里有人说:“我们给记者大人唱首上丨访丨歌吧!”众人哄然说好。
他们站拢在一起,放声唱起来。我举起相机,给他们拍了张合影。
离开的时候,一屋子的人千叮万嘱:“一定要发表到网上去啊!”
我一个劲地点头,不敢正视他们的眼睛。
日期:2010-03-27 21:39:24
出来的路上牛庭长告诉我们说:“最高院的信访接待室就要搬到红寺桥去了,这个已经延续了几十年的上丨访丨村的寿命估计也没多久了。”
出得东庄,旁边就是繁华的开阳路,中间只隔着一道矮矮的围墙,仿佛划开了天堂和地狱。不远处的铁路桥上,一辆和谐号动车呼啸而过。这里的景色让人感觉如此地不协调。
我打开数码相机,看刚才给上丨访丨户们拍下的合影。由于是雪天,光线不够,很多人脸上的表情有些模糊。照片上,他们正张着嘴巴引吭高歌,那首《上丨访丨歌》还不停地在耳边回响:
“正月里呀正月正,
百姓含冤访京城,
盼望清官断公平,
我说哥们儿呀,
盼望清官在京城哪,
唉咳哟
二月里呀龙抬头,
百姓上丨访丨有理由,
建国已逾五十年,
我说哥们儿呀,
法律法规很健全哪,
唉咳哟
三月里呀两会开,
年年都喊反腐败,
可叹国法无尊严,
我说哥们儿呀,
追求真理难上难哪,
唉咳哟
四月里呀有十八,
人打官司别想家,
贪官污吏掌大权,
我说哥们儿呀,
秉公执法成空谈哪,
唉咳哟
五月里呀是端阳,
人权入宪心欢畅,
百姓有冤向党诉,
我说哥们儿呀,
党是我们的亲爹娘哪,
唉咳哟
六月里呀六月六,
池塘水沟都发臭,
苍蝇蚊子在水沟,
我说哥们儿呀,
睡着之后它吃够哪,
唉咳哟
七月里呀七月七,
天上牛郎会织女,
神仙都有团圆日,
我说哥们儿呀,
告状无钱梦难圆哪,
唉咳哟
八月里呀月儿圆,
百姓上丨访丨最艰难,
月儿弯弯缺一半,
我说哥们儿呀,
我与亲人两分离哪,
唉咳哟
九月里呀是重阳,
百姓上丨访丨细思量,
千辛万苦告御状,
我说哥们儿呀,
依靠亲人***哪,
唉咳哟
十月里呀十月一,
它是国家成立日,
千秋功过后人记,
我说哥们儿呀,
伟大领袖毛主席哪,
唉咳哟
十一月呀天气寒,
雪花纷飞心打战,
百姓上丨访丨最可怜,
我说哥们儿呀,
焦点访谈是青天哪,
唉咳哟
十二月呀又一年,
天天上丨访丨年年盼,
青丝都把白发变,
我说哥们儿呀,
司法腐败至何年哪,
唉咳哟
伟大的呀***,
党是我们的帖心人,
儿女有冤向党诉。
我说哥们儿呀,
党胜我们的亲爹娘哪,
唉咳哟……”
在围墙的尽头,我看见一条油漆刷成的标语:“文明上丨访丨,共建和谐。”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