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圈》
第34节

作者: 熊昌烈
收藏本书TXT下载
  可以说,这一轮下跌之初,呆呆其实是告诉过王大姐他们这些股民朋友的,呆呆那天说“飞流直下三千尺”冯向东就听明白了,平了仓赚了钱走了。
  而王大姐并不以为然,他有陈教授的指导,李和平也是那种看到赚了钱的时候没有平仓,亏了钱更不会砍仓的心理,他们就一直被套着。
  所以我们通过他们穿越资本市场的过程,应该思考,同样的一支股票,同样的时间,同样的价位,同样的消息,为什么呆呆、冯向东他们赚了,王大姐、李和平亏了呢?
  其实这是个观念问题,大家的观念不一样,操作起来也就不一样。这说明做股票是件很私人化的事情,王大姐和冯向东的对比就能说明这个问题。所以说在资本市场上博弈,观念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穿越资本大时代,如果不改变观念,可能等着你的只有一条路,那就是被时代淘汰。

日期:2009-08-26 15:24:44

  1992年年初,魏文元到美国考察学习了一个月,全面地考察了那里的证券市场。
  他从那个成熟的市场上,清晰地体会到了两个特色:一是市场开放,二是市场竞争。
  看到人家交易所除了股票以外还有很多金融衍生产品,如国债期货、股指期货等等。这是当时中国闻所未闻的东西,魏文元有心想要尝试,但又不敢冒这个风险。
  刚好在这一年的春天,邓小平南巡,改革开放的春风从南方吹向了全国。上交所的扩容步伐加快,魏文元面临极大压力,就中国的经济规模和长远发展潜力而言,上交所区区三、四十家上市公司实在算不上是一个大数目,必须闯过“扩容”这一关。为了稳妥地发行新股,就产生了新股认购证这个办法。
  这就是我们开头看到的上海炒认购证的由来,也是钱无忌赚钱的机遇。

  上交所顶着巨大的市场压力坚持不懈地扩大市场规模,到1992年底,上市公司总数已将近60家,完成了上海股市的第一次规模扩张。
  但是,因为扩容,股票指数下跌得很厉害,是个很大的矛盾。明年,扩容的步伐还要加快,还不能允许市场这样低迷。
  这正是魏文元此刻坐在办公室里面对苏州河发呆的原因。
  正因为这个原因,也给呆呆他们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

日期:2009-08-26 15:25:45

  五
  亓延生的红旗股份公司在呆呆来之前,上市的手续正在进展之中。
  1992年刚开始申请时,本来是体改委说了就算的。到了92年10月以后,因为证监会已经成立了,办上市又多了些手续。好在证监会主席刘鸿儒,以前就是体改委的领导调到证监会的。证监会的班底,从体改委过来的人手也不少。亓延生跑了那么久的手续,对他们也很熟悉了,所以申请上市虽然挪了个部门,也还算是熟门熟路。
  上层这一块,亓延生熟门熟路有办法。但是令亓延生头疼的是,红旗股份公司虽然是个大公司,规模很大,资金雄厚。可是公司内部没有懂证券的内行,公司这些人,连申办上市的办事程序都搞不清楚,更别说相关文件的规范化了。而这些办事程序和文件,对一个公司的上市极为重要。
  公司申请上市工作成天打乱仗,比如跟主承销商万国证券公司的关系始终磕磕绊绊的,搞得亓延生很是被动。
  亓延生意识到再这样搞下去,公司不仅上不了市,每天公司内部外部总为这事扯皮,耽误一天就是一天的投入,累计起来是很大数目不说,关键是怕误了上市的时机。这一块的工作,亓延生急需有内行领导来帮他抓紧进展。
  这才是亓延生放下手头事情,千里迢迢去把呆呆捞来上海的真正原因。
  呆呆一来公司上任,不干别的,就专攻红旗股份上市的工作。


日期:2009-08-26 15:28:27

  万国证券是红旗股份的主承销商,亓总领着呆呆去了万国证券,万国的老总关金生热情的接待他们。
  关金生这个名字,呆呆听着那是如雷贯耳。关金生一手创办的万国证券,被美国、英国的权威机构评定为中国第一大证券公司。
  关金生以前在上海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工作,先后任经理助理、副经理,并被选送到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深造,成为法学、工商管理双料硕士。
  八十年代后期,邓小平视察上海,提出要把上海外滩建成东方华尔街的构想。关金生知道以后热血沸腾,他彻夜不眠,奋笔疾书,下笔万言,阐述创建中国证券市场的重要性,并主动要求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1988年2月,他负责筹建上海第一家证券公司——万国证券公司。
  万国证券公司是由上海国投等10家股东,筹资3500万元人民币设立的,设立之初,关金生就强调了公司必须是股份制的形式。
  关金生任万国的副董事长、总经理、总裁,他创建了新中国第一家最大规模的证券公司。

  万国证券在国内首家开通了深沪两市的异地交易,最早开始实现无纸化交易。最初中国股民交易股票是靠填单子的,就像读者看到本书开头呆呆他们在证券公司下单的情形,我们现在能在电脑上远程交易,始创于万国证券。

日期:2009-08-26 15:34:27

  六
  红旗股份公司在上海,而办理上市的很多手续要到北京,证监会在北京。这对红旗股份来说是个不大不小的麻烦事儿。好在亓延生是个神通广大的人物,各路神仙没有搞不掂的。但是他不可能事事都自己去跑哇。
  为了办上市的手续,呆呆就在亓总的指挥下,北京上海的两头飞,很多的手续要办,很多的公章要盖,呆呆有时为了办一个手续,盖一个公章,早上从上海飞到北京,下午又从北京飞回上海,晚上再从上海飞到北京,飞得那些机组人员都认识他了,那段时间呆呆整个成了空中飞人,吃饭睡觉都在飞机上。
  呆呆经常去北京,身上是需要带一些钱的,什么差旅费呀,招待费呀都是需要用现金的。呆呆去公司请款,亓总一次批10万,有时候呆呆前面请的款来不及报销,后面又得请款,亓总让呆呆保持自己手头总有10万以上的现金周转。这样,呆呆就整了个大挎包背在身上,把那些钱啊,票据啊统统装在这个大挎包里。
  红旗股份为了跑上市的事情,调了一台小轿车常驻北京,专门接送往来的办事人员。

  那时候,证监会在保利大厦有个临时办公场所,呆呆从机场出来到保利大厦经常遇到堵车,一堵堵几个小时。从前红旗股份来北京办事的人,也是常常因为堵车耽误了时间,不能准时赶到而误事。要知道亓总办事都是有安排的,一环扣一环。
  亓总在上海,电话里早跟北京这边管事的人约好了,说我们的人几点钟到,到了就能办手续。可是人家七等八等等到下班,也不见红旗股份的人来,原来就是堵车堵在路上了。那是国家机关呀!人家不可能下了班还等你红旗股份的人来吧?再说,下班了,你来了也没法办事了啊。亓总因此对公司办事的人很不满意,撤换了几次也没有解决这个问题。

  呆呆对北京很熟悉,以前在原单位的时候经常来北京开会学习,呆呆又是个闲不住的人,学习空闲时间喜欢到处走走看看。呆呆这个家伙非公务出行,没有急事一般都喜欢步行,他以前经常在北京街头转来转去,对北京的交通地形甚至比北京当地人还了解。

日期:2009-08-26 15:37:17

  为了解决堵车误事的问题,他采取了坐公司的小轿车出机场,到地铁口换乘地铁的办法。坐地铁到东四十条下来,到保利大厦,走路几分钟就到了,呆呆轻而易举地就解决了红旗股份跑北京一直因为堵车误事的难题,这令亓延生很满意,夸奖呆呆有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呆呆经常跑北京,有一天看见东四十条那儿,一个小广场上聚集了很多人。呆呆办完事出来,看看时间还早,就信步往那广场走去。
  这个小广场,在北京市百货大楼门口,这个挂着北京市百货大楼招牌的楼其实是栋办公楼,里面并没有卖东西的商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