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台群星闪耀时——刘秀和云台二十八将的传奇史诗》
第10节作者:
宇_为 但在那时的刘秀看来,当不当皇帝那都是浮云。现在这个世道,天灾人祸,关键是得先活下去。于是在新野,刘秀继续着他的种田生涯。他不但种田是一把好手,而且很有商业头脑,关键是刘秀还能把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趁当时南阳欠收,米价高涨得时候,刘秀等人把丰收的稻谷运到宛城去高价贩卖,大赚了一笔。刘秀在宛城倒卖稻谷的时候认识了一个人,这个人叫李通,是新莽王朝国师刘歆的学生。
日期:2012-03-05 20:38:18
8 我是皇帝?(2)
刘歆在历史上可是个大大的名人,章太炎曾经评价他是“孔子以后最大的人物”。
刘歆和父亲刘向经过20多年的努力,共同编纂了《别录》,圆满地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政府组织的大规模图书整理编目工作,建立了第一个国家图书馆,为图书由官府收藏走向民间普及做出了重大贡献。刘歆还在其父刘向编纂《别录》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工,编成了一部综合性的图书分类目录《七略》,这是中国第一部图书分类目录。
刘歆还是一个考古学家兼古籍收藏家。他亲自发掘了一批晚出先秦经书,并加以宣讲,《周礼》、《左传》、《毛诗》这些古文经典都是因为他的努力,而为社会和士人广泛得知,使这些经典得以传流至今。刘歆打破了今文经学对儒学的垄断,开启了古文经学的发展道路。
刘歆在数学方面也很有建树。他著有《三统历谱》,造有圆柱形的标准量器。根据量器的铭文计算,所用圆周率是3.1547,世称“刘歆率”。
更离奇的是,刘歆在占卜算命方面也是一个专家。他从一本叫《赤伏符》的奇书中一句“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鬭野,四七之际火为主”的谶语中,得出了以后刘秀会做皇帝的预测。刘歆的一个学生跟着老师搞预测,也预测了一句“刘氏当兴,李氏为辅”,意思就是刘秀当皇帝会光复汉室,辅助他的是个姓李的。
李通当时也在刘歆门下,看到这个预测,认为这个人就是说的他自己。李通家世代经商,是当时富甲一方的大富翁,并不为生计发愁。本来他还当着个巫县县丞的小官,如今看到天下即将大乱,于是干脆辞官不做,回到了在南阳宛城的老家,安心的在宛城等着自己的有缘人。
此时,王常的下江兵和王匡的新市兵转战到了南阳一带,动乱终于波及到了南阳郡。李通见形势紧迫,于是找他的堂弟李轶商量。李轶说:“现在天下动荡,新朝眼看就要灭亡,复兴汉室已是人心所向。南阳的刘氏宗室中,只有刘縯、刘秀兄弟能广施仁爱,宽容待人,可以和他们商议大事。”李通一拍即合,当即和李轶一起找到正在宛城倒卖稻谷,混得风生水起的刘秀。李通认定这个刘秀就是预言里面说的那个会当皇帝的人,他激动地向刘秀表白道:“你是上天注定的皇帝,在你的带领下肯定能光复汉室,但是你必须要找一个姓李的人来辅助,才能成功。那个人在哪里呢?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就是我,你一定要相信我。我们不如趁天下大乱,一起干一番大事。”
“我是上天注定的皇帝?”虽然刘秀种田经商都是一把好手,但并不是一个胆大包天的人。在那个时候,“仕官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已经是他给自己定的人生终极目标了。现在突然跑出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出来说自己会当皇帝,这心理跨度也太大了。除了认为李通是疯子或者是来忽悠自己之外,刘秀想不出其他原因。于是刘秀几乎是想也不想就拒绝了。
但李通是个执着的人,反复的劝说刘秀。刘秀转念一想,自己在长安处处碰壁,就是因为王莽篡汉,对前汉子弟不遗余力的打压。这种世道,自己要混个功名看来是没有希望了。再加上我哥哥一直就热衷当社团老大,迟早都要拉旗子造反,那时候我又跑到哪里去?总不可能一辈子都东躲西藏,否则又怎么能把阴丽华妹妹娶到手呢?现在王莽不得人心,天下大乱,自己好歹还是个皇族子弟,劣势变成优势,就算自己当不了皇帝,恢复了汉室江山,自己也能翻身做主人啊。这样一想,刘秀当即向李通表态,咱不种田了,也不当倒爷了,今天就和你干一把夺取天下这个有前途的职业。
一心想辅助刘秀光复大汉王朝的李通成功的改变了刘秀,把他当官娶老婆的理想上升到了当皇帝娶皇后的高度。既然有了理想,那就把他实现吧,王莽可不会因为一句谶语就乖乖的把皇位让给刘秀,要让理想变成现实,怎么办呢?只有一条路可走,武装夺取政权。
造反不是嘴巴上说说,是需要军事力量的,刘秀想到了自己的大哥刘演,虽说大哥跑路了,但江湖威信还在,振臂一呼应该还是能聚集不少的小弟,而大哥也不仅仅只想当社团老大,他是想推翻王莽,当整个国家的老大。
下定决心之后,刘秀和李通二人开始密谋具体的行动方案。这个方案最好是既容易实施,又能达到震撼效果。于是,他们想到了劫持南阳太守,然后以此为机会,扯大旗起兵。太守府戒备森严,怎么下手呢?二人立即想到立秋就快到了,按照传统,官员们到立秋这一天,都会到郊外,骑马打猎,杀兽祭祀。如果能趁这个机会,绑架南阳太守,那南阳城不是唾手可得么?想到这个点子,两个人很兴奋,这可真是天赐良机啊。两人就此约定,刘秀回老家组织人马,李通则留在宛城打探消息,准备粮草兵器,等到立秋那一天,共同举事。
日期:2012-03-05 22:13:52
9 刘秀的“秀”(1)
刘秀和李通立即把计划变成了行动。二人兵分两路,李轶陪刘秀回舂陵去找大哥刘縯商量起兵的事儿,李通则留在宛城经营秘密联络站,一方面打探消息,一方面四下购置兵器、马匹。李通还派人前往长安,通知自己的父亲李守自己要造反的事儿,请自己父亲早点跑路。
由于绿林军的逼近,当时的南阳已经陷入混乱,官府的注意力已经完全被绿林军吸引,放松了对刘縯这样的社团老大的通缉追捕,刘縯、朱祐等人已经乘乱潜回舂陵。刘秀、李轶很快找到了刘縯,把与李通商议的造反计划向大哥做了汇报。刘縯一听,又惊又喜。惊的是自己这小弟平日不多言不多语,连牢骚也很少发,没想到跑到宛城倒卖了几天稻谷,居然有了造反的惊天计划;喜的是自己早已在策划起兵的事情,正为如何取得家族支持发愁,如今刘秀主动提出此事,当时正说到了他心坎上。
刘縯当即拍板,朱祐、李轶留在舂陵帮助他准备起兵的事情,同时派人前往新野和邓晨联络,让邓晨率族人在新野起兵响应,以壮声势。而刘秀则再次赶回宛城,和李通汇合,抓紧准备劫持南阳太守的事情。一旦刘秀、李通在宛城得手,则舂陵、新野同时起兵,直取宛城。
得到了老大首肯的刘秀赶紧又跑回宛城去找李通,看李通准备的怎么样了。
李通确实是在准备,不过准备的不怎么样,用两个字来形容吧,那就是“悲剧”。其实用悲剧来形容都不够,应该用四个字来形容,叫做“非常悲剧”。李通在宛城搞串联准备造反的消息被官府知道了,除了他,他所有的家人和门客都被抓了起来,他在南阳的秘密联络站也被官府彻底捣毁。李通则脚底抹油,连夜跑了,如今去向不明。
日期:2012-03-05 23:05:41
9 刘秀的“秀”(2)
而在长安,李通的父亲李守知道儿子要造反的消息后,当即准备跑路。他的同乡好友黄显在朝廷当中郎将,劝他说:“如今到处都在戒严,你这身高上哪儿都能认出是你(《后汉书》载:李守身长九尺,放今天就是两米零九。),不如趁现在儿子还没造反,就向组织交代,坦白从宽,主动做污点证人,皇帝一高兴,肯定能免了死罪,说不定,儿子的罪也能免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