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台群星闪耀时——刘秀和云台二十八将的传奇史诗》
第9节作者:
宇_为 在长安求学的时候,刘秀遇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后来成为刘秀最重要的助手,更成为光耀天下的云台二十八将之首。这个人就是邓禹。邓禹比刘秀小八岁,跟刘秀算是老乡,也是南阳人。跟刘秀不同的是,邓禹很小的时候就显示出和年龄不相称的才华。当刘秀还在放牛的时候,邓禹就已经以能诵诗而闻名乡里。刘秀在长安读书的时候,正巧邓禹也在长安游学。那时邓禹才十三岁,就以能背诵全篇《诗经》在长安城小有名气。十三岁就独身闯荡京都游学,可见邓禹志向远大。和刘秀结识后,邓禹便认准了这个文化成绩虽然不怎么好,但思想却很深邃的大哥哥,从此他便跟随刘秀左右在长安游学,直至刘秀返回家乡。
这是刘秀第一次展现他的人格魅力。第一次他就彻底征服了邓禹。以至于后来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之时,不管谁邀请邓禹出仕,他都坚决拒绝。但当他听说刘秀正在河北一带,立即杖策北渡,从河南老家狂奔数百里,在河北邺城追上了刘秀,从此毕生跟随刘秀东征西讨,治国平天下,至死不渝。这也是邓禹第一次展现他的识人之才。这个后来为刘秀举荐了无数猛将良臣的人才挖掘大师,第一次就认准了这个他事业上毕身追随,命中注定的真命天子。
日期:2012-03-05 13:37:22
7 京都求学(2)
刘秀在长安读书的日子并不孤单。一年后,又一个少年来到长安陪着刘秀一起求学了,这个少年叫朱祐。
朱祐原是南阳宛县人,很小的时候父亲就病死,于是从小跟着家住南阳舂陵的外婆一起生活。他外婆姓刘,和刘縯、刘秀都是一个大家族的,有了这层关系,朱祐自小便流着鼻涕跟着刘縯两兄弟屁股后面乱窜,而刘縯兄弟也很喜欢他,把他当自己的亲弟弟对待。刘秀去长安读书之后,朱祐便一直跟着刘縯混社会,平时学习一些棍棒拳脚,收收保护费什么的。朱祐很明显不是那种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二楞子,刘秀到远赴长安之后,朱祐最大的愿望就是憧憬着也能去长安和自己的刘秀哥哥一同念书。不久之后,当实在忍不住对知识渴望的朱祐怯生生的向刘縯提出去长安找刘秀后,刘縯笑了,溺爱的拍了拍着他的头,给了他一笔盘缠,让他上京找刘秀。
事实再一次证明,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好不容易才得到求学机会的朱祐表现出了惊人的学习的激情和渴求。跟刘秀善于“略通大义”不同,朱祐对知识的追求到了执着和完美的地步。为了钻研学问,朱祐几乎到了通宵达旦,食不甘味的程度。每次刘秀去看朱祐的时候,通常都会出现这样一段场景:刘秀坐在一旁,一边喝茶,一边疼爱的看着因为刻苦攻读而忘记了自己到来的朱祐,很久以后才猛然发现刘秀到来的朱祐不好意思的搔了搔头,对着刘秀傻乎乎的笑。
经过一段时间的不懈努力,朱佑终于能提前进入讲堂和刘秀、邓禹同窗学习。朱佑这一勤奋好学的好习惯一直持续到他的晚年。若干年后,当已经一统天下的刘秀驾幸麾下“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的朱祐家中时,刘秀总会笑着揶揄道:“家主该不会又因为刻苦读书而没注意到我吧?”
日期:2012-03-05 16:14:06
7 京都求学(3)
三年的求学生涯,让刘秀成了一个真正的文化人,而且也开阔了他眼界,他不再是一个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种田少年,他知道了原来在这世上有个够威风够气派的官职叫“执金吾”。
不过,这或许是刘秀在首都读了三年书的唯一收获。大部分人不惜血本在首都读书,是为了把这作为进入仕途的捷径,但这对刘秀而言显然不现实。当时做官,实行的是举荐制。没有好的导师,读书也只是“略通大义”的刘秀,特别是还背着西汉皇族子弟这样一个备受打压的身份,当然不可能有大人物来推荐刘秀。进入仕途的唯一途径被堵死了。
于是念了三年大学,刘秀毕业了,毕业就是失业,他带着跟班小弟朱祐又回到了老家继续种田。而邓禹,也依依不舍地辞别刘秀,离开了长安回到老家。
而这时候的新朝,一场惊天变局正在酝酿。
公元10年,黄河沿岸发生了罕见的蝗虫灾害,两岸的庄稼几乎被蝗虫啃食一空,遮天蔽日的蝗虫甚至袭击了长安,飞进了未央宫,附于殿堂楼阁之上,闹得人心惶惶。
接着,黄河又发生改道,洪水猛于虎,一时之间,流民遍野,民不聊生。
未几,关东大旱,庄稼绝收,关东地区出现了人吃人的惨剧。
王莽对内新政失败,对外穷兵黩武,加上一连串的天灾,逼得农民走投无路。刚刚建立不久的“新”朝,很快出现了崩溃的迹象。在湖北一带,王匡、王凤组织饥民为伍,占据绿林山(今湖北大洪山)作为根据地,打起绿林军的大旗,啸聚山林,攻城掠野,很快发展到万人之众。
不久,樊崇在山东起事,带领几百个人占领了泰山。不到一年工夫,就发展到一万多人。这些人全都把自己的眉毛染成红色,号称“赤眉”。赤眉军战力彪悍,纪律严明,在青州(今山东中部)和徐州(今江苏北部)之间机动作战,连战连捷,声势逼人。
黄河两岸的大平原上,饥民们效仿绿林、赤眉,纷纷揭竿而起,大大小小起义军有几十路之多。
一时间,烽火遍野,天下大乱。京都长安,为之风声鹤唳。
日期:2012-03-05 19:36:06
8我是皇帝?(1)
大学毕业的刘秀回到了南阳老家,继续务农,他很淡定地又回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节奏中。
没过几年,天下大乱,刘秀的平静生活也被打破了。听到绿林军、赤眉军不断起兵的消息,他的大哥刘縯就像打了鸡血那么兴奋。自从王莽篡汉以来,刘縯一直就在四处活动,结交天下豪杰,立志推翻新莽政权,恢复大汉的刘姓皇室。现在看到不断有人起兵反抗王莽的统治,刘縯的胆子更壮了。他趁势网罗了一大批门客,成立了感觉有点像现在三合会、山口组之类黑社会性质的团伙。
在这个团伙里朱祐绝对是个骨干分子。朱祐从小便和刘演学习棍棒拳脚,练就一身好功夫,加之他又到首都高校进修过,当然不同与那些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二楞子,平时叫他办个事,总是办得妥妥当当。朱祐从小便跟着刘縯、刘秀两兄弟混,对他们特别忠心,刘縯说白是白,他便认为是白,刘縯说白是黑,他便认为是黑,谁要坚持说是白,他便打谁。刘縯当老大之后特别看重他,视他为贴身心腹。刘縯起兵之后,朱祐作为这两兄弟的跟班小弟,先后为刘縯、刘秀都做过护军,后来官拜建义大将军,在“云台二十八将”里排名第八位。
在南阳,刘縯社团的影响越来越大,最后终于引起了当地官府的注意,于是他们不幸的成为了打击的对象。结果刘縯的社团势力毫无悬念地被官府彻底捣毁,带头的老大刘縯跑路了,社团二当家朱祐也跟着刘縯跑路了,刘秀作为社团老大的弟弟也成了通缉犯。
刘秀这才叫冤枉啊,自己只想专心种田,却被大哥连累成了通缉犯,怎么办,跑路呗,这一跑就跑到了在新野的二姐刘元家。姐夫邓晨见到刘秀非常开心,拉着刘秀说不完的话。邓晨一直认为刘秀绝非等闲之辈,当年蔡少公根据图谶预测说刘秀要当天子,所有人包括刘秀本人都一笑置之,只有邓晨心中暗喜,把这个预测牢牢记在心里。这次见到刘秀,邓晨旧事重提,对刘秀说:“王莽暴戾昏庸,现在天下不断有人起兵反抗他,我看王莽气数将尽。以前在穰县,蔡少公说你要当天子,莫非真会应验?”刘秀听了,只是笑而不答。
蔡少公说的这个预言,本来是关于刘秀的,但却影响了邓晨的一生。因为这个预言,邓晨最终放弃了自己富裕舒适的生活,跟随刘縯、刘秀起兵,妻子刘元和三个女儿都在战斗中遇难,他也毫不后悔。直到建武三年,刘秀已经做了皇帝三年之后,有一次刘秀设宴接见邓晨,两人谈起当年在新野的往事,邓晨慢悠悠地说:“当时说到陛下会做天子这个预言,没想到我终于办成了这件事。”刘秀听了,哈哈大笑。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