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台群星闪耀时——刘秀和云台二十八将的传奇史诗》
第6节作者:
宇_为 王莽很悲剧地成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亲手建立一个朝代,然后又亲手将这个朝代葬送的皇帝,贻笑千古。他的新政更成为中国封建历史上企图用改制方式解决土地兼并问题的绝唱。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王莽是一个悲剧人物。是那个时代将他推到了历史舞台的中央,然后又无情地将他埋葬。
日期:2012-03-04 16:48:15
5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1)
政治经济改革失败的王莽,对自己政权合法性的焦虑更严重了。他急需得到群臣和百姓的认可。既然文治走不通,他很自然想到了“武功”。
在他看来,汉武帝之所以光耀青史,是因为他在位之时北击匈奴,南征夜郎,威震西域,战功赫赫,以至于他的手下张汤也可以大放豪言:“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现在的王莽很需要找个对手,把对方打翻在地,然后很牛地宣布“犯大新者,虽远必诛!”他需要用武力来证明自己的实力,证明自己新朝的强大。可惜当时偏偏周边都很安定,一时居然找不到炫耀实力的对象。
可是对于王莽这样表演型人格的影帝而言,人生犹如一场戏,他奉行“不疯魔不成活”的信条,一定要将原本平静的局势搅起波澜才好。王莽看着大新朝的版图,左顾右盼,猛然他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自己已经有了北海郡、南海郡、东海郡,唯独还缺个西海郡。这不是四海缺一吗?这还了得!我堂堂大新朝,四海臣服,怎么能没有西海郡呢?于是,他开始打起西边羌人的主意。
说干就干,王莽立即派出使者,要求羌人“献”出青海湖一带的土地设立西海郡,以便与国内已有的北海郡、南海郡、东海郡合起来凑全“四海”。羌人不敢惹当时盛名在外的王莽,虽然老大不愿意,还是让出了土地。但“西海郡”实在太过偏远,人烟稀少,作为一国之郡,光有土地没有人可不行。这也难不倒王莽,他决定在法律上玩花样。于是紧急增加了五十条法令,一时之间,不明不白犯法的罪犯就增加了上万。这些罪犯们还没搞清楚状况,就被王莽全部发配到西海郡建设新城市去了。
“四海臣服”的王莽并不满足,他的“武功”才刚开始呢!接着,他将原本臣服于汉朝的匈奴、高句丽、西域诸国和西南夷等属国统治者由原来的“王”降格为“侯”。然后又强行收缴了当年汉朝赐给匈奴的“匈奴单于玺”,重新做了一个又小又寒酸的印章发给匈奴单于。这还不算,就像唯恐不能激怒匈奴人一样,王莽别出心裁地把“匈奴单于”改名为“降奴服于”。现在看来,王莽绝对属于没事找抽型的人才,他不明白稳定压倒一切,而非要折腾出点动静来寻找存在感。这是怎样的一种精神……病啊!
受尽羞辱的匈奴单于当然不干了,公元11年,匈奴单于栾鞮知正式向新莽政权宣战。得知这一消息,王莽的第一反应恐怕是兴奋大于愤怒。他大笔一挥,从全国四处征调了三十万大军,以立国将军孙建为等十二人为将,准备发兵十路,大举讨伐匈奴。
当时的匈奴,在经历了汉武帝时期的数次武力打击之后,实力已经大不如前。虽说是宣战,其实也不过打打游击,一次出兵多则万余,少者数百,专门掠夺人口和粮食畜产,抢完就跑,跑了再来。对付这样的战法,本来只需要一支精兵,给予入侵的敌兵突然打击即可大获全胜,但是王莽坚持要等三十万大军到齐,然后再浩浩荡荡地分十路同时出击。他觉得这样,才能显示新朝大军的威风。
日期:2012-03-04 19:21:17
5 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2)
王莽身边并不都是糊涂虫。他手下有个大将叫严尤。这个人是王莽手下少有的将才,在长安读书的时候还跟王莽做过同学。这个人很有才华,博览群书,精通兵法,常常自比乐毅、白起,还写了本《三将军论》的军事论文。就是这样的人才,因为跟王莽宠臣大司徒王寻、大司空王邑不合,平日里很受排挤。
严尤实在看不下去王莽这些违背基本用兵准则的胡乱做法,他劝王莽说:“匈奴为害边境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周、秦、汉三朝都曾经征伐过匈奴。周宣王将匈奴看成蚊虫叮咬,赶走就行了,这是中策。到汉武帝的时候则对匈奴连续用兵征讨三十余年,虽然匈奴受到重创,但汉朝的损耗也是非常的大,这是下策。秦始皇呢,修筑万里长城来防御匈奴入侵,结果导致国力衰竭,最后连江山都丢了,这是无策。如今陛下要发兵三十万,只靠北方的郡县是肯定不够,还要征发南方的人民。按照里程计算,南方的士兵要一年多甚至两年才能到达塞下集结,先到的北方士兵已经在塞下空等一年,师老兵弊,势不可用,南方士兵远来疲惫,也不可用!”
为了说服王莽,严尤又给王莽算了一笔账:如果要发动对匈奴的进攻,军粮必须从内地调度,按照一个人三百日军粮计算,每人需要十八斛(汉代一斛为十斗,每斗相当于现在的2.5斤,每人18斛相当于每人每天吃1.5斤粮食),这样算下来三十万大军至少需要征集13.5亿斤粮食!这么多粮食必须依靠牛车运送,牛比人能吃,每头牛又需要二十斛,这样算下来需要20亿斤以上的粮食。这么多粮食,一时到哪里凑齐?
严尤进一步分析说:兵法云,军贵神速。但现在这么多人马,这么多辎重,必然拖累行军速度,匈奴人跑了,我们撵不上;遇见匈奴人,又要分兵保护辎重;遇到地势险要难行的地方,我们要首尾绵延数十里,如果匈奴人趁机遮前拦后,分割包围,则有全军覆没的危险。最后,严尤提出建议,既然已经发兵,我愿意率领现在集结的部队,先行打击匈奴,后续部队就不要集结了,以防止滥用民力。
严尤的分析充分体现了一位优秀军事参谋的才华。如此有理有据,谆谆诱导的建议换任何一个人听了都会引起重视。但是严尤面对的是一个已经完全沉迷于“武功”游戏之内,处于严重亢奋状态的偏执狂,王莽连半句也听不进去。将帅无能,累死三军,果然正如严尤所言,数十万莽军根本出不了塞,一仗没打就早已疲惫不堪,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匈奴人采用游击战术,大杀大抢,来往自如。匈奴没有被消灭,反而搞得劳民伤财,民怨沸腾。
征伐匈奴这事儿算是办砸了,匈奴在北方闹腾得挺欢,王莽拿他们也没辙。西边的句町国也来凑热闹了,句町国在哪里呢?现在滇贵桂高原的结合部,是壮族人建立的一个国家。在汉昭帝时期,句町族首领因为协助汉王朝平定当地叛乱有功被封为“句町王”。现在,王莽改王为侯,不单是匈奴不干,句町也不干了,不干的结果就是反。从建国四年(公元12年)开始,句町国的反莽斗争蔓延于牂牁、益州两郡,前后持续了八年。匈奴反了,西南的句町反了,东北的高句骊因不愿接受王莽的强征匈奴,也被逼反了。
如果说王莽新政失败,使他的威望荡然无存,埋下了动乱的种子。那他逼反匈奴、句町、高句骊,滥用武力,搞得民怨沸腾,就是点燃了天下大乱的导火索。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