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贵厂一直都是推行这样的管控模式,使得生产人员都以为只要调试印刷机,就能得到好的印刷效果。生产中一旦出现异常,也都只围着印刷机转,不会去分析和考虑其他方面的因素。可能这是造成在异常原因没有搞清楚前就匆忙对策,才形成现在这样对策无效的局面……”
肖永礼对林厂长的分析非常认同,也听得很入迷。这是他进入海华厂以来第一次有机会接受丝网印刷技术指导,他如饥似渴地听着,忘记了记录。
随后,林厂长针对海华厂目前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了他的几个解决方案,让海华的技术人员按照顺序去逐一实施,但是提醒道:
“对策一定要一个一个地实施,也就是说,每次只能针对印刷中的一个因素进行改善,比如说,你要想确认刮刀与网版的接触面是否理想,一定只能改变刮刀的接触面,其他的一切都不能动,比如你不能说,我还想顺便试一下压力怎么样,结果你又动了压力。这样一来,印刷效果与原来的不同了,究竟是因为改变了刮刀还是改变了压力造成的呢?你无法判断。”
秦老板听了之后,当面训示海华厂技术人员立刻按照林厂长的方案去落实,同时又要求林厂长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顺便向海华厂的技术人员系统介绍一下丝网印刷的基本常识和日常印刷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及其处理方法等。
对于林厂长的讲课,海华厂的技术人员都听得很认真,尽管其中许多人以前也曾经被海华公司派到日本研修过丝网印刷。对于肖永礼来说,林厂长的讲课仿佛为他打开了丝网印刷技术的艺术殿堂,其神奇、玄妙、精巧、别有洞天的艺术魅力深深地吸引了他。到这时他才恍然发现,在这之前,自己一直还在丝网印刷技术的大门外面徘徊。
秦老板这次来大陆的主要目的就是解决印刷合格率偏低的问题,尽管印刷技术不需要他去操心,他也一直耐心地在现场听取林厂长的讲课。林厂长讲完课,秦老板首先对林厂长表示了感谢,然后当着林厂长的面,对在场的海华管理人员做出了训示:
“我们海华的目标,是要成为全球最大的触摸屏供应商,我们有雄厚的资金、一流的设备、一流的销售团队,还有日本绿马科公司的一流的印刷技术,要达成这个目标是不难的。我在这里顺便向大家报告一下,我们目前已经成为了全球四大触摸屏供应商之一。我们目前的竞争对手主要是日本和韩国,他们的产品质量比我们略高,他们的价格却比我们高许多。我们要战胜他们、要抢占市场份额、唯一的方式是在数量上取胜。我们现在的订单来不及做,是因为我们的生产基数大,其他厂家做不了,而我们可以消化。我们能用较低的价格、迅速为客户提供大量质量稳定的产品,这就是我们的优势。”
“可是我们的这一优势,是以低盈利、甚至亏本的代价来支撑的。同样处于全球四大触摸屏供应商之一的日写公司生产的触摸屏,其价格比我们高,他们的合格率也比我们高,那么他们的利润就比我们高很多。根据我所得到的资料,他们的产品不合格率在5%以下,可是我们这里最近的不合格率却高达50%!所以你们想想看,我在台湾还怎么坐得住?我们要想在市场上真正战胜竞争对手,只在数量上战胜他们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大幅度提高我们的合格率,这样才能长期占据已经获得的市场份额,从而继续扩大我们的市场份额。否则,我们不但无法继续扩大市场份额,已经用低利润和亏本抢占的市场也将可能失去,更何况我们不能一直亏本下去。”
“海华集团的最终命运,需要靠产品质量来决定,只有提高了产品质量,海华才能生存下去,才能成为触摸屏行业的真正老大。”
“林厂长刚才已经说了,我们目前的产品还比较单一、简单,这只是海华的第一步,我们还有第二步,第三步,我们在大陆有几个分厂,不同的分厂生产不同的产品,我们这里主要生产游戏机上面的触摸屏,目前在其他厂已经开始量产用于手机的触摸屏,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触摸屏供应商。”
“为了迅速提高我们的合格率,我将向日本绿马科公司提出进一步的要求,要求他们派驻一名高级工程师常驻我们坪山镇海华分厂,指导、提高我们这里的全体印刷水平。也希望你们,好好珍惜这个机会,虚心向绿马科公司的工程师学习。林厂长,你看派一个人来指导行不行?”
林厂长没有想到秦老板做事如此雷厉风行,只好回答说:
“我们绿马科公司与海华集团有技术合作关系,原则上,只要海华集团提出的技术援助方面的要求,在我们可以办到的前提下,都会满足。但是具体的安排,比如是从我们日本总公司派人,还是从我们东莞分厂派人,我要回去向总公司请示之后才能答复。”
“从日本总公司派人费用会很高,需要安排的时间也会太长,我这里等不了。我看还是直接先从你们东莞分厂派人来比较好,假如东莞分厂的人搞不定,再要求你们日本总公司派人来技术支援。我从你刚才介绍的情况来看,我们这样的产品,有你们东莞分厂的人来指导就足够了。我看不如就让你们的赵工程师留下来指导吧。”
(未完待续)
2010-1-6
日期:2010-01-08 12:35:03
第十五章,情到深处不言情,技遇高手方知技(5/5)
林厂长为难地说:
“这个还是要回去向日本总公司请示一下才能答复,我们的赵工程师在东莞分厂也担当很重要的技术工作,全天来这里来指导不太可能,那将影响我们东莞分厂的工作。我回去安排一下,假如我们总公司同意的话,我看每个星期安排赵工程师来海华指导一两天,你看行不行?”
秦老板就征询现场的海华管理技术人员的意见,制造部陈部长说,这样也行,先来指导一个星期,把我们目前的主要问题理一理,然后每个星期来指导一两天,应该没问题。我们再遇到问题,可以等他来一并处理,遇到紧急问题还可以打电话向绿马科公司的林厂长请教。
“那就这样决定了,与日本绿马科日本公司老板联系的事及其相关指导费用,由我来负责。赵工程师的来厂指导,你们要安排专车接送,并安排好赵工程师每天的伙食,中午让他与台干一起吃饭,晚上单独招待。”秦老板不由分说地吩咐下去。
肖永礼南下一来平时听到的、看到的、大都是台湾人对大陆人如何傲慢,没有想到,一个普通的大陆丝网印刷工程师,居然会受到台湾上市公司秦老板如此的重视。不由感慨道,看来在职场上不管你是哪里人,最有价值的、最能体现人的尊严的、还是有技术的人啊!
几天之后,日本绿马科公司派来的日本印刷技术专家小林先生也来到了海华公司,对现场进行了多方面的指导。为小林先生担任翻译的是,在日本绿马科公司工作的台湾人陈先生,由于他本身也是丝网印刷方面的专家,翻译工作做得很到位,把日本印刷专家的意思都充分地表达了出来,让大家受益匪浅,其中收获最多的就是肖永礼。
这是肖永礼第一次有机会与日本技术人员一起工作,而这第一次接触,让他对日本人的敬业精神留下深刻印象。来指导他们印刷技术的小林先生是一个六十岁左右的老人。小林先生每天进入车间后,就与肖永礼他们这些年轻人一样站着工作。小林先生在车间不停地巡查每一台印刷机的操作状况、印刷效果等,耐心地回答他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还不停地实际操作,给他们做示范。
即便车间里每台印刷机的操作都一切正常了,小林先生也不坐下来歇一歇,他会再去对车间的管理方面进行指导。比如印刷作业指导书的改善,印刷车间防尘的注意事项,印刷用银浆的保管方式,加热炉的日常点检和管理等等,凡是与丝网印刷有关的内容,小林先生都一一提出了他的改善建议。
肖永礼看小林先生年龄挺大的,从早晨起一直在车间里不停地走来走去,有一天下午四点多钟,就主动搬了一张QC检查员坐的凳子给他坐。小林先生热情地点头弯腰感谢了肖永礼的好意,但还是拒绝了。他通过翻译告诉肖永礼说:
“印刷车间的所有人都站着工作,我坐在这里是不行的,工作就是工作,我进了这个车间,就是这个车间的普通一员,就必须遵守这个工作现场的一切管理规定。规定就是规定,任何人都不能违反。”
小林先生在车间指导的那一个星期,银回路的不合格率一下子从原来的50%左右下降到20%左右。制造部陈部长长觉得,既然不合格率已经下降到20%,那说明印刷生产已经基本趋于稳定,再继续努力一下,就可望降低到10%。因此也就不需要绿马科东莞分厂再派工程师来指导了。
谁知小林先生离开后不久,银回路的不合格率又开始逐渐上升,很快上升到25%,30%,35%。陈部长坐不住了,立刻向海华集团台湾总公司报告,再次申请让绿马科东莞分厂火速派遣印刷工程师来指导。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