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不妥协——体制内的无奈,80后法官的蜕变历程》
第37节作者:
桂公梓 日期:2010-03-19 21:44:42
走进小胡同,前行几十米就是传说中的“幸福路18号”,低矮的门脸上挂着一个落满灰尘的国徽,“最高人民法院的信访接待室”的牌子贴在门边。这个看上去像是某县城汽车站候车厅的小房子就是中国最高审判机关的信访接待点,就是中国数万怀揣着判决的上丨访丨户最后的希望所在。在上丨访丨户们的心目中,这里就是他们的耶路撒冷,他们的麦加,他们的终极圣地。
胡同里没有人,接待室的门关着。牛庭长说:“明天才上班,上丨访丨户今天也不会过来,但是明天这里就会非常热闹,到时候你们要随时注意这里的情况。不管用什么手段,不能让涂城的上丨访丨户进到这个房间里去。”
我说:“不择手段?”
牛庭长说:“对,不择手段。跟他们讲道理是没用的,到时候法警小叶会来帮你,只要把人弄走,其他的以后再说。明天起这里都是各地法院来接访的,什么场面都会有,混乱的很,没人会管你的。最高院的也不会管,大家都清楚得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走出胡同,牛庭长指向北边,对我说:“你看。”
我顺着牛庭长手指的方向看过去,只见几百米外簇拥着上千个黑乎乎的低矮的窝棚,又脏又乱地连成一大片,像煤矿坍塌后的废墟。
牛庭长说:“那是东庄,著名的上丨访丨村。这里住了好几千个上丨访丨户,短的一两年,最长的已经住了十几年了。他们每天的生活就是来这里上丨访丨,还有去对面的**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人民来访接待室和全国人大信访局接访室上丨访丨。”
我观望了一阵子那片窝棚,不远处有个衣衫褴褛的老头正向“上丨访丨村”走去,左手的破塑料袋里装着几只压瘪了的塑料瓶,右手拖着一只纸箱。
牛庭长说:“这些人就靠捡破烂为生。他们每天凌晨起床,趁天还没亮就出去捡些废品,拿回住处,然后一天就奔波在上丨访丨路上,到傍晚的时候接待室都下班了以后,把废品拿去收购站卖掉,这就是第二天的口粮钱。前几年我跟他们中的一些人深聊过,有的确实是冤,但问题也确实没法解决。你知道的,不是有道理问题就能解决的。他们说的有一句话让我感触很深,他们说,学不会捡饭吃、捡破烂卖,这官司就一辈子打不赢。他们是打定了主意哪怕赔上下半辈子也要挣一个道理啊!唉,不容易啊,都不容易。”
我没有说话,心里觉得牛庭长的良知和敬业是一对矛盾,我想他心里一定很纠结。
日期:2010-03-19 21:59:02
我们开始往回走。走到天桥下面的时候,看见邹庭长和法警小洪正在拉扯一个老头,旁边一个小伙子往上冲被小于拉着,一片混乱。
我们赶紧跑过去,小于看到我们就喊:“来帮忙!”
牛庭长上去对老头说:“老张,你怎么又来了?上半年你不是给我写了保证书说不来了吗?”
老张看见牛庭长就老实了,邹庭长和小洪也撒了手。老张脸涨得通红,说:“牛庭长啊,不是俺老张说话不算话,是基层政府太黑啊。之前您说让县政府补偿我该得的青苗费和安置费,我才跟您保证说不上丨访丨了,但大半年过去了,县政府硬是拖着不给啊!我去中院找您,立案窗口说不重复受理就把我打发走了,我去省法院,人家说我越级上丨访丨。我是实在没办法啊!”
牛庭长安抚了老张一阵子,说肯定给他处理好。老张不肯,说让牛庭长现在就给县政府打电话。他说:“你市法院的讲话,县政府不敢不听。”
牛庭长着实很犹豫。在行政权远大于司法权的社会里,县政府是不会把法院放在眼里的,不管你是区区市法院还是省法院。牛庭长只好说:“今天政府都还没上班呢,明天,明天我给你催,好不好?你相信我吧?对嘛,你得相信我。”
老张站着不肯动,他儿子也杵在旁边,一脸敌意地看着我们。这时候小叶开着大巴过来了,停在一边。邹庭长一使眼色,小洪拦腰抡起老张就往车上走。老张儿子还没反应过来,小于从后面把他一把抱住。就这样连推带搡地,两人被抛进大巴里,车门迅速关上。邹庭长说:“小洪你上去看着。”小洪跟上了车,小叶把大巴发动了。
老张的儿子在里面踢门,小洪按住他的肩膀,喝道:“撒什么野!老实点!”老张坐在第一排座位上,脸色青紫。牛科长在窗户下对他说:“老张,你们先回去,相信我,我回去给你妥善解决。”
老张冷冷地看了我们一眼,“呸”地一声往地上吐了口痰。车一溜烟地开走了。
小于掸了掸身上的尘土,说:“妈的,真难对付。”
我问牛庭长:“车开到哪去?”
牛庭长说:“回涂城啊。”
我说:“就装这俩人?”
牛庭长说:“就算只有一个人也要送回去,留在这里就是麻烦。”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