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道救时 不一样的曾国藩》
第58节

作者: 扬光RC
收藏本书TXT下载
  曾国藩刘蓉虽宗理学,但却不满理学家们那种“尚空谈而鲜实用”、“拘而鲜通”的迂阔学风,把“格物”、“读史”都看作是穷理的一部分。强调要通过“格物”与“读史”来及早应付“事变”的“变通”能力,成为真正的治乱之才。尤以刘认为除理学外,世间再无其他学问。为此,他排斥其他学派,斥陆王心学窃佛禅,乱儒宗,不属正学之列。
  刘蓉还批判阳明心学所推崇的“静坐”和“顿悟”,他说:“静坐之说,实吾人切要之功,但须中有所主,方为无弊;不然,或且坠于空寂。明季学者,所以多诡于程朱而流于禅悟者,盖皆坐此。认为顿悟完全背弃了理学应以“强探力索之劳,履规蹈矩之苦,铢积摞之勤”始能“入圣”的艰辛进程,导致了阳明心学流于空疏无用。刘蓉力主捍卫程朱理学的正统观念,排斥异端思想,其学术倾向是显而易见的。

  与此同时,共商旧学,国藩谓:“先王修己治人,经纬万端,惟在于礼。”嵩焘则学礼而深造自有得。以谓:“礼者,征实之书,天下万世人事之所从出,得其意而万事理。”于是研炼岁月,成《礼记质疑》四十九卷,折衷群经,以见诸行事,其素所蓄积然也。及其发为文章,理足辞简,特寓拗折劲悍之意于条达疏畅之中,坦迤之中自有波峭;不同曾国藩之瑰伟,亦异刘蓉之畅发。
  此时的曾子城追韩愈之雄茂,而语不检亦是皮毛浅识;刘蓉学苏轼之疏快,而味无余尚可相当。嵩焘则得王安石之峭劲,而锋欲敛,畅而不流,拗以出遒,似拟大话。碑传之作,以简驭繁,以叙抒议,语无枝对,义沙明当,出入欧王,允裨史裁。可见三子之异同,但性情却极近极亲,渐生换贴之谊,故而三子交游甚密互鉴互励。

  自道光十四年(1834年)入书院即与刘蓉郭嵩焘二子同声同气、相好交游,三人同有相见恨晚之感。按照欧阳山长的倡导,也竞相走出课堂、走出书院,近至爬岳麓山、踏橘子洲,稍远涉远至南岳、行走衡阳、湘乡、宁乡等地,游遍长沙周边,在巡游开拓眼界时,三子相从几于密不可分,处处留下游学足迹。
  一日,三人相约赴岳麓山采风,当同行于红叶亭(即,爱晚亭。由湖广总督毕沅,据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之诗句,更名为爱晚亭),刘蓉顿时兴趣盎然,讲起了爱晚亭陈年旧事……
  他说:“爱晚亭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由岳麓书院院长罗典创建,也是吾等书院学子们的荣耀。它与安徽滁县的醉翁亭(1046年)、杭州西湖的湖心亭(1552年)、北京陶然亭公园的陶然亭(1695年)并称为中国四大名亭。”谈及兴致高时一度忘乎所以,好似该亭是其所为一样,摇头晃脑、得意之色溢于言表。
  这些话题不止一次说起,每次说起三子也觉不厌其烦。刘蓉好似受到鼓励般,就又说起书院故事来:
  “吾家书院(哈,说起书院,好象是自己私家的书院一样了——岳麓书院),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位于湖南省城长沙的湘江西岸岳麓山下,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正式创立岳麓书院。嗣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历经千年,弦歌不绝,可谓"千年学府”。
  说起这些来就滔滔不绝:“岳麓书院占地面积31亩有余(21000平方米),主体建筑有大门、二门、讲堂、半学斋、教学斋、百泉轩、御书楼、湘水校经堂、文庙等,各部分互相连接,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气势恢宏的壮阔景象”。
  除此之外,书院还有大量碑匾闻名于世,如唐刻“麓山寺碑”、明刻宋真宗之手书“岳麓书院”石碑坊、“程子四箴碑”等。岳麓书院古建筑群分为教学、藏书、祭祀、园林、纪念五大建筑格局(注: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应天书院)。
  子城看着刘蓉说起书院,可谓是如数家珍,暗暗佩服刘蓉之博学,也为此增加了不少往日八股中没有接触到的东西,既心生兴趣,又暗下决心务须潜心苦学,否则被人甩至丢弃亦不为怪。
  每每这时,子城都会想起刘蓉笑讽自己“太过锐意功名”,致少闻博览而少了不少读书之意趣。
  又一日,三子再相约登顶岳麓山。是日,天高云淡,风和日丽,三子兴趣高涨,一鼓作气登上岳麓峰顶的云麓宫。
  刚到此处,尚未喘息待定,尚有气喘吁吁时,刘蓉刚想张开其三寸不烂之舌开讲,被郭嵩焘抢了话题。
  抢先说道:“我来说,云麓宫,系道家第二十三洞虚福地。始建于明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嘉靖(公元1522 ~1566年)间长沙太守孙复与道士李可经主持加修。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张殿元再修云麓宫。时有关帝殿、玄武祖师殿、三清殿三进,明末毁于战火。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重修祖师殿。清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两次续修。去年(道光十三年)巡抚吴荣光、布政使惠丰又重修了前殿”(注:此说,为后来修复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和支撑)。三人相视而笑,开心至极,都特别享受此时的时光。

  到了禹王碑,子城也不甘示弱,抢先说,这个我来介绍,三人兴致高涨,竞相表现。
  只见这禹王碑高约一人高(1.7米),宽一小庹(1.4米),碑文分9行,每行9字,数了一下计77字,末行空四字。其文字形如蝌蚪,既不同于甲骨钟鼎,也不同于籀文蝌蚪,较难辨认,有人说是道家的一种符录,也有说是道士伪造的。
  据说在1200多年前,韩愈闻及,亲登南岳岣嵝峰寻访禹碑,还留有诗记。子城最喜韩愈诗文,所以特别关注韩愈的踪迹。
  他接着介绍说:也有人说不是韩氏真迹;子城补充说:即使是唐宋时赝品,作为纪念大禹治水之丰碑,也是十分珍贵的。
  刘蓉似乎觉得不说说自己所知,会埋没其才一样,又抢先说道:“我来说说吾院之名流。学院所出之知名学子可谓名流云集人文荟萃。如:彭龟年:太学博士、吏部侍郎,卒后谥忠肃,湖湘学派代表人物。
  游九功:刑部侍郎,谥庄简。
  胡大时:湖湘学派奠基人胡宏的儿子,张栻门生中的首领。”
  刚说到这儿,郭嵩焘也不示弱,也争先说道:“吴猎:敷文阁直学士,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成都府。
  王夫之:哲学家、思想家。
  陶澍:两江总督加太子少保。
  彭浚:嘉庆十年(1805年)状元,内阁侍读学士、太仆侍少卿”。
  子城也来了兴趣,怕无机会,也大声说道:“贺长龄:江苏(此时尚未升任贵州巡抚、云贵总督)。魏源:近代启蒙思想家,学者,著有《海国图志》等……”
  三子兴致大浓,既述先贤,又暗下决心视其楷模,誓追其后,渐有欲做人雄之志。
  此山、此院、此人、此声、此碑、此文、此规、此情、此景......皆在默默温润着每位岳麓学子的心灵,使之文脉溶于血脉精于传承。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