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道救时 不一样的曾国藩》
第29节

作者: 扬光RC
收藏本书TXT下载

  善于总结,品学兼优。欧阳厚均每届校训都述“求知之前务必先立德,唯有德才兼备,方可成为有用之才,有才无德之人走向社会必成人民祸害”。极力主张对学生要严而恰当,要“于培养之中寓鼓励”,把扬善褒良贯穿全程,以调动积极性和能动性,迎合学生追求上进、独立人格的心理,主张“先生立教,务会学者,陶泳其天趣,坚定其德行,而明习于时务,晨起讲经义,暇则率生徒看山花,听田歌,徜徉亭台池坞之间”。在劳逸之中成就学业,启迪后学。

  特别提倡讨论式教学和自我教育,为了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告诫学生“讲艺论文,有奇共赏,有疑共析”。“二三子争砥砺,敦品力学,互相规劝”,“择其优者互相传阅,以资观摩”等。
  汲取精萃,筑牢底色。在岳麓书院读书期间,曾子城初步接触到了儒学和理学,还有王阳明的心学,特别是那本《传习录》,对他的影响很大。王阳明的心学,其实是理学和儒学的进一步升华。在岳麓书院这一年的时间里,他的思想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他开始立志,决心要成为一代大儒之人。比之涟滨之时,又有了一定的思想上的成熟。
  作为近代史上湖湘文化的开拓者、中华古文化的集大成者的一代大儒,在个人求学史上最重要的时期聆听亲教、入心入脑、刻骨铭心,筑牢学子人生底色,奠定其一生格局、产生影响至深,怎么说都不为过。反之,欧阳厚均对他的门生们的每个个人所产生的影响都是极其深远的;如果说,通过他对门生们的影响而对整个近代湖南、甚至于中国近代都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都是有目共睹的。

  山长谆谆教诲萦绕耳边。子城进入岳麓书院不久,即引起时任山长欧阳厚均大师的关注,并得到山长的格外教诲。欧阳大师对学生严而得当,教学中讲究“于培养之中寓鼓励”,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使之追求上进、独立人格,必会“贤肖辈出,蒸蒸日上”。尤以提倡讨论式教学和学生自我教育,“讲艺论文,有奇共赏,有疑共析”,以“二三子争砥砺,敦品力学,互相规劝”、“择其优者互相传阅,以资观摩”等收效甚好,备受生徒欢迎,“以致负笈从游者,济济称盛”。

  山长在教学中“体”和“用”共举,以“体”为根本,以“用”促运用,“培植人材为有体有用之学”。他要求学子既要掌握儒家经典,做“致 君 泽 民”的经世之才,而且也要学习人伦日用,具应社会生活能力,不做书呆子。
  只有“体”和“用”兼备,才“出为良臣,处为良士”,而不沦为只知低头吟咏的腐儒,也不致变成不懂立世传道的纨绔子弟。在科举盛行、专攻八股的窒息环境下,大力主张“诸生骋研抽秘,各抒所长,或以理胜,或以气胜,或以才胜,平奇浓淡,不拘一体,总之惟其是尔”。
  听书院恩师和学长介绍,欧阳厚均山长每每校训大会皆述“求知之前务必先立德,唯有德才兼备,方可成为有用之才,有才无德之人走向社会必成人民祸害”。主张“先生立教,务会学者,陶泳其天趣,坚定其德行,而明习于时务,晨起讲经义,暇则率生徒看山花,听田歌,徜徉亭台池坞之间”。倡导师生走出去,感觉大自然、接近或亲近社会,才不致于“堕落”为尚“空谈”、或脱离现实、或囿于课本的呆子。

  日期:2022-05-22 07:47:12
  不一样的曾国藩(75)
  (文接上文)

  第九章  初识修身改“涤生”
  学贯古今岳麓山(六)
  课堂内书院外岳麓山都为课堂收获日丰
  在岳麓书院赫曦台、爱晚亭,一众学子们聆听欧阳山长侃侃而谈,跟随其思绪倘佯在湖湘名流、前朝大儒朱熹、张栻等人之思想里,感受其熏陶与温润,为其学术成就所感染,尤其是衡阳乡贤王夫之的思想使人沉醉、入迷……
  岳麓山上、禹王碑前,感受盛唐大师韩愈远在1000多年前,亲登南岳岣嵝峰寻访禹碑,并留有诗记。由此初识韩愈,再之接触韩氏诗文,深感其大开大合之势对人之引领,又感其文气之盛使人不由神往;不由间,有种想远交古人的心驰袭来,若不神交则有不可罢休的冲动,自此始知韩文,而尚未知其雄浑与……
  知陶澍“印心石(屋)”欲神交其人

  又一次,欧阳山长又与众学子同游。一同窗问起山长当今于本朝政要中有无书院学长。山长当即回道:”当然有!如今,正在两江总督任上之陶澍,就是你们学长。而且,说来吾与陶公亦是同窗呢!其可算是吾书院当今之杰出校友,此公必然青史留名的!“
  众人一听,不少人张大了嘴巴。接着,听到山长说:
  “说起陶澍公来,可是为吾岳麓书院增色不少。”山长刚一说到这,大家的兴致一下便高涨起来,忽有人问:“何以见得?”
  山长说:“听我慢慢道来。”
  此时,感觉到山长脸上溢出了得意神彩,似乎比说起其自己还要兴奋。众人亦觉得山长来了兴致,便一起屏气收声静听。
  “此公与本人共师承罗典大师,亦是同窗。尔等也应知一二方可,当属吾书院育出之杰出校友。仅以本朝道光年间而论,就出现了陶澍、魏源、邓显鹤兄弟、邹文苏、邹汉勋兄弟等一大批,这些人定会是在青史上留名之人物。陶澍更是其中杰出代表,是目前正在朝中任职之国之干城。”一下,欧阳山长打开了话头。

  他接着说:“陶澍公,乾隆四十三年十一月三十日(公元1779年元月17日),出生于湖南省安化县小淹镇的陶家湾。陶家湾在资江北岸,面对小淹,背靠青山。用陶澍自己的话来说:“陶子生于资江之滨,其山:大屏、桦香、石峰、香炉、紫云、芙蓉、乌云;稍西,神山、梅山,稍东,九冈、浮邱。其水:茱萸、石潭、善溪、伊水,与夫上游之七十二滩,下游之二十四港。皆岿峞磅礴,湍洄清冷,实宇宙之奥区,冠盖所不至,红尘所不入。”(《陶澍集》下册第39页,岳麓书社1998年出版)。

  山长继续说:“陶澍字子霖,号云汀,又号桃花渔者。‘澍’,即指滋润大地的及时雨,如春雨之灌溉万物,出自《后汉书 明帝纪》:‘长吏各洁斋祷请,冀蒙嘉澍。‘霖’,久雨为霖,意为久旱之大雨;《书..说命上》云:“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若岁大旱,用汝作霖雨。‘其父陶公必铨认为:’天下之能苏万物者,莫如雨。戊戌之年大旱,冬,谷骤贵,而长子适生。因名之曰澍,而字以子霖,盖其而以泽苍生也。‘(陶必铨:《二子名字说》,戴《资江陶氏七续族谱》卷八民国二十九年刻本)可见,陶澍名字的源起,就深深打上了儒家’以民为本‘的恪印......"

  "据同窗所讲,陶澍幼年,与农人子相似,从小就喜做力所能及体力劳作。所谓‘陶子少贱,牧于斯,樵于斯,渔于斯,且耕且读。’(《陶澍集》下册第39页,岳麓书社1998年出版)但自幼聪慧机敏,异于常儿,留下了许多传说轶闻。“山长似乎已经沉浸在陶澍幼年生平中一样,眯着眼睛,既似陶醉其间,又似在静静回忆中一般。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