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战争:寻找最适合你的城》
第9节作者:
十七进制 但那之后,有人说它衰了,有人说它被唱衰了?
其实,深圳还是那个深圳,没有谁能唱衰它,他依然是城市的一面旗帜,依然是中国最个性的一个城市,迟早有一天还能与对岸的香港一争高低,迟早有一天它也可能与东莞一样没落。只是它承载的梦想是整个民族的梦想,它的任何退步都会让人痛心疾首。而且,事实上,深圳这六年来,就像中国一样,它在很多方面不是进步而是退步,不是引导时代而是阻挡潮流。
六年前一篇《深圳,你被谁抛弃?》激起千层浪,将国人视听闹得满城风雨;深圳人第一次抬起血红的双眼,步履蹒跚的人流停下了匆忙前行的脚步,震聋发聩的声音从地王大厦顶尖传来:深圳,你已经被抛弃。这篇长文充分体现国人的士大夫情结:处江湖之远仍忧庙堂之高,而且字字醍醐,句句灌顶。弹指一挥,刹那5年,噩梦犹未散去,浮云更加遮日。那个曾经领一时之风骚的“改革圣地”,那个曾经吸引了中国一半精英的首善之区,思想却愈加保守,文化仍然萧条,人才日益流失,激情消失殆尽,政策不再倾斜,创业成本高企,“特区不特”的现实让这个曾经的宠儿浮燥无比,相比六年之前的深圳,依然四顾茫然……
深圳当然不能代表城市的全部,但深圳密码却也能打中国城市的一扇门,这个曾经的先锋城市,为什么在近段时间里锋芒掩尽。而在金融危机到来之时,它又能展现其熠熠的星光?
日期:2010-03-25 21:17:08
2.2思想篇:特权威武,与蟑螂一样永存
思想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可能显得有些老套;但一定是地球为数不多的真理之一。
深圳之所以能从一个小渔村一跃而成中国城市的“启明之星”,直到现在还与经营数百年的上海分庭抗礼,无非因为它是邓公这个巨人思想的实践田。
那时候的深圳,没有传统思想的牵绊,没有意识形态的约束,没有官僚本位的制擘,敢于“无法无天”的喊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敢于责问旧体制的条框并动手砸破篱笆。而如今呢?在改革开放前20年深圳一直是城市中的“黄色领骑”,是80年代的“圣地延安”,是所有热血青年的梦想之都。它“敢为天下先”的思想为这个社会创造了无数奇迹,同时也点燃了民族复兴的“星星之火”。以深圳为代表的珠三角这片贫嵴的“南蛮之地”,思想随着商品一起北伐,当时整个中国在谈“思想的解放”,全世界都在关注这块开放资本的社会主义热土将怎样的成长。而如今呢?
那曾经是怎样的一份荣耀!还用得像现在这样自诩为“先锋”城市?还用得着满怀醋意去与上海北京一扳手腕?那是一段怎样的岁月?理想的、浪漫的、大破大立的、肆无忌惮的、撕裂的、傲啸四海、埋头苦干的、睥睨天下的,它的一举手一投足都震撼着整个中国,它的细枝末节摇头摆尾,都成了思想本身。
而现在的深圳,看不到任何思想的争论,一句“思想解放”刚刚提出,马上就来了一批“深圳不是政改特区”的防火队员,还有谁敢像当年一样直接与袁庚叫板,姓资姓社猫黑猫白那种激烈碰撞都是遥远的回忆,没有人敢更深一层的挖掘新闻的背后,因为那样会触犯既得利益者,看不到任何关于城市的思想性探讨,那些言论可能会被屏蔽,最多是深圳社科院几个所谓“专家”今天说房价该降明天说房价该涨。还有谁记得当年为暂住证的废持激烈争辨,又有谁记得当年广州深圳思想界的地下较量?
在武汉读大学,每天都会去看《深圳特区报》,虽然它很幼秩,但却能从中找到一点涌动的春潮,去感受南方天空传来的阵阵惊雷,沐浴那清风扑面的甜醴气息,然而当我从火车上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时,却突然感觉到它的阳光是那么刺眼,除了看到匆匆前行的人们,整个世界鸦雀无声。接触那么多的视听媒体,要么歌功颂德,要么广告连篇,要么娱乐八卦,要么官员升迁。看不到能够真正激起这个城市居民心灵的报道,没有一篇刺入骨髓的负面追问,似乎所有媒体都约好了用同一个鼻孔歌唱:我们欢呼,我们跳舞……而唯一稍有良知的那份报纸几经浮沉后也谨言慎行起来。当北京的《经济观察报》以“观察家”的凝重审视这个社会,当上海的《第一财经》高屋建瓴游走于刀锋的边缘,甚至当华中内陆武汉都出现了《长江商报》这样的思想性报纸时,而深圳的本地媒体,却集团患上了思想性阳萎。
本来深圳具备出思想家的土壤——新旧思维的急烈碰撞,东西文化的双向交汇,社会发展日新月益,高智商人才的聚合,严酷竟争的千锤百炼……这与诸子百家时代,与“五四新文化运动”本质没有区别?然而,半个甲子过去了,我们没有看到“萨特福柯与笛卡儿”,也没有看到《常识》《论法的精神》与《社会契约论》,关于“深圳直辖”的讨论成为一个遥远的梦幻、提倡“深港自由贸易区”的讨论也是雷声大雨点小、至于“深圳关是否违宪”这样的议题好像事不关己、涉及更深一层的“行政三分”更如雷区。铺天盖地的是平庸、媚俗、八卦、金钱至上及追求“娱乐至死”,没有任何思想的维度。
日期:2010-03-25 21:23:16
2.2文化篇:黄金满地,难溢墨香
以《一个红卫兵的自白》名动天下、号称中国民间良心的梁晓声说,深圳是座拜金主义的、物欲的、道德沦丧的、文化沙漠的、色情泛滥的城市。他死也不会去那看上一眼。在很多文化人眼中,深圳几乎成了腐朽的代名词,成了暴发户的集中地,深圳是没有文化的。
深圳到底有没有文化?先从一个众人皆知的现象谈起,在深圳如果问“你是哪里人啊?得到的答案会是“我是湖北人”“我是四川人”“额是陕西人”、“俺是东北人”……很少有人说“我是深圳人”,难道深圳没有人吗?在深圳现有1200万人口中,户籍人口占据了200万,可见深圳还是“有几个人”的。但如果你说自己是深圳人,对方一定会很诧异,深圳人到底是什么人?好像地球上从来没有深圳人。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匪夷所思的问题,深圳人又不像河南人那样被妖魔化,难道深圳人的钱还不够多,形象还不够好,素质还不算高?归根结底是一个文化问题,是对身份的认同问题,是中国固有的“寻根主义”与“深圳意识”对抗的问题,是对一个城市有无情感是否忠贞的问题。大部分的深圳人在骨子里觉得,这片土地只是异乡的归宿,是停留的驿站,是随缘的漂泊,如果有一天这里发生了天灾或者人祸,所有的人都会义无反顾的离去,这不是他的家,没有亲人也没有朋友,没有惦记也没有思念。他似乎从没得到这片大地的护佑,有的只是勾心斗角的倾轧,是尔虞我诈的奸巧。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