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2-03-08 22:20:32
第七话贵族精神的正午
二流子:问你一个很宏大的问题——中华文明的历史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磨牙:两部分!
二流子:哪两部分?
磨牙:你照镜子就会看到。
二流子:此话怎讲?
磨牙:衣冠与禽兽!
7.1诗人前世
在希腊城邦危机的大时代里,柏拉图是不屑诗人的,他认为诗人是如此无知,只在迷狂中传达神之启示, 而且一切诗人都只是摹仿者, 都只游于影像而远离真理,他们理应在“理想城邦”中被驱逐。诗人能做什么呢?诗人何辜啊!
在周朝,写诗固然不是一个职业,所谓的“诗人”甚至不是一个独立角色,因为无“诗癖”者难称诗人。然而当我们揪出那些隐藏于《诗》中神秘作者时,或许会被一束束理性之光慑住,更会发现胡适所指的那个“诗人时代”确实有“诗无隐志”、不平则鸣的风尚。
《诗》基数甚巨,孔夫子聚集精华,手订“诗三百”,涵盖商、周甚至东夷等文化区域,显示出整合文化追求礼义的编辑功力。也正因为过孔圣人之手,《诗》在汉代被尊为经。这部世界上最古老的诗歌选集(不是总集)收入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凡三百五篇,按曲调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风”乃地域音乐,是从郑、齐、魏、唐、秦、陈等十五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亦称“邦风”。它虽非纯粹的“民歌”,但最是生动活泼,摇动性情。
“风”是关于人生而非神灵的诗。闻一多有言:“诗是社会的产物,若不是于社会有用的工具,社会是不要它的。”(《诗与批评》)周人开启的“诗教”传统又是他们有文化的一面。由于先民们“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王室不能装聋作哑,因其在乎一个“天下”,必得博采风俗。《孔丛子·巡狩篇》载:“古者天子命史采歌谣,以观民风。”《汉书·艺文志》曰:“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政也。”诗的社会功用得到了王室的支持,所以孟子会说:“王者之迹熄而《诗》亡”(《孟子·离娄下》)。王者有王者之风,诸侯有诸侯之风。“上以风化下,下以讽刺上”也许并非“风诗”之初衷,然而当他们被编辑成文本后,也就润物细无声了。
“雅”是姬周王畿的正声雅乐,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又分为《小雅》与《大雅》,合称“二雅”。其文字典重,布局谨严,尤其史诗,气度恢弘。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多歌颂祖先功业,又分为《周颂》,《鲁颂》与《商颂》,合称“三颂”。 大体风格沉闷,却有史料价值。“雅”、“颂”绝大多数是贵族所作,实际上,所有《诗》几乎都是贵族从文从政的产物,只是素材来源有别。《诗》本身逐渐成为贵族的一种身份标识,以诗助谈助兴也就通行于贵族参政议政的场合。此时已是“熟读诗三百,不会作诗也会吟!”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季氏》)这就反映了无论是在贵族生活的狭小圈子里,还是在“国际外交”的重大场合中,诗都是不可或缺的。文气就是贵族的气质,士人要参政议政,须有此种气质。后来诸子所引用的《诗》,以“雅”居多。
“诗三百”中植物近两百种,鸟兽虫鱼也逾百种。先民对自然有着细微体察,且看那庄姜之美竟以“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写出,以蝉的前额和蛾子的眉须形容女子容貌美丽,此堪称“显微”。此种独到的细腻或源自养蚕的手艺,而拥有这般幽微双眸的贵族,必然是天生的诗人。自《诗》在中国文人烙下灵魂印记后,中国人尤其中国女性形象的构建便注定借助大自然的造化——如“螓首”、“杏唇”、“犀齿”、“月眉”、“秋波”、“云鬓”、“玉笋”、“荑指”、“杨柳腰”、“步步莲”、……乃至女人直接以“蜂”、“蝶”、“莺”为名。
今人能静下心来读完一部《诗经》的,大概不多,多数读者或追寻悠远的风土,或玩味隽永的情爱,有些则对“歌功颂德”颇有微词。其实此种歌颂无损于现世,只是“死人比活人香”而已,缅怀先君先贤多是为了鞭策时政或针砭时弊。我们若揪住《七月》此类多少触及些阴暗面的诗歌不放,一味抨击周王朝德治的虚伪,则不免求全责备。须知,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的中国,这类诗根本不可能陈于人前!我们若从诗中能读到愤愤不平,那么倒可显出周文化的真诚。要说朦胧诗的战斗性,风诗又无疑是世界之最。诗如刺,一针见血。《邶风·新台》刺卫宣公,《陈风·株林》刺陈灵公,《陈风·衡门》刺陈僖公,《秦风·黄鸟》刺秦穆公,……直教人想起布罗茨基的《致暴君》。
《诗经》涵盖的时间范围基本就是中国最典型的贵族时代。故曰“诗人的前世是诗人”,或者“诗人本是贵族”!一个诗人要欺世盗名或苟全性命是很容易的,只要不卷入时局,不触碰阴暗,不担当道义即可。他们甚至可以自我安慰:“我不是时代的诗人,我是永恒的诗人!”凡专作此想者,往往灰飞烟灭。在今日之世界,每天繁殖出来的诗要比虱子多得多,而他们不会比虱子活得更长……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