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我不是应届毕业是因为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个offer(那个新加坡公司)只干了几个月,其实还是和大家一届的。但这位Y兄的的确确有过一年的工作经验,北理毕业以后一个人跑到温州打工,干了一年就回北京准备考研,书越看越烦,就跑去招聘会了。不过此君最好读书(当然都是IT书),从跟他混在一起开始,自己就养成了买书的习惯。想想那时候,每周末骑着一辆破单车,跟他去海淀图书城是当时最快乐的事,加密解密,网络安全,C++,Java,软件工程,什么都看。其实现在想想,当时拼命的看书也没什么目的,就是觉得快乐,生活的意义就是这样,很简单。不像是现在,为了赚钱而看书,自然就毫无乐趣了(上周在Sydney买的一本SOA,现在才看了2页,惭愧)。离开公司,大家散伙的时候,Y兄劝我跟他一起做生意,说自己干也是干,给别人干也是干,何不趁年轻拼一拼。我想了几天几夜,很痛苦的拒绝了,理由很简单“too young”,这可能是我职场生涯做的第一个choice,我选择继续打工,幸运的是我选对了。Y兄的生意拼了一年多,最后撑不下去了,又回来打工,当然结局还是很不错的,一直打工的他现在已经升做某民营企业的高层管理了,妻儿也都有了。
其实人生就是在不断的make choice,不同的诱惑在向你招手,幸运的是自己的选择一直不是最坏的那种。
日期:2012-03-01 19:12:04
煎熬
这个公司信奉的就是适者生存,海棉文化,不加班不卖命的都滚蛋,不过那时候年轻,有着使不完的力气,工作就是自己生活的全部,一天不努力就觉得自己非常guilty,甚至吃不香睡不着。且不说封闭开发的时候,就是不忙的时候,每天我也基本会在公司加班看书到11点左右,这才骑单车回宿舍。但不是所有的人都接受这种文化,有人麻木了适应了,有人在反抗。一个同事刚从华为跳槽过来,丫每天都挺happy的,别人问他为啥,回答说周六加班能6点回家了(他在华为经常周日都要加班)。但是另外一个同事跟我们一样是刚毕业的,不过人家有女朋友了,自然不能天天耗在公司,因为拒绝加班被减薪,而且强迫他辞职。这哥们也很牛逼,就是耗着,不辞,给最低工资(一月400元)都忍着,竟然又呆了快一年才走。多年以后看”蜗居“里海萍在日企的遭遇,让我唏嘘不已,其实同胞要比日本鬼子狠多了。
自从进了这个公司,我的心一直都是忐忑不安的,因为公司一直就没有和我签过任何的工作合同,每月发工资都是去财务室领现金(正式员工都直接打到工资卡里),更不要提什么公积金,社保那些了。几乎所有应届毕业的同事,都签了合同,几个签了卖身契的(5年合同)还都给办了北京户口,只有我们两个社会招聘的例外。我因为这件事问过好几次人事部门,问公司为什么不给我签合同,人事部门却理直气壮的说“每月不是给你发资吗?又没少你钱”。公司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找几个临时工,召之即来,挥之即去,但我那时候确实需要这份工作,于是乎每天安慰自己“一个3流大学刚毕业的,四级还没过,能找到这么一份学东西的工作,就已经谢天谢地了”。而且因为自己决定辞职来北京,跟老爸已经吵翻了,自己发过誓,不混出来就不回家。
电影“喜剧之王”中有这么一段对话
“前面一片漆黑,什么都看不到”
“可是等到天亮,景色就会很美丽”
如果你现在眼前一片漆黑,那倒真用不着怎样害怕,天也许就快亮了。怕的就是,眼前白茫茫一片,
分不清到底是快天亮了呢,还是天要黑了。那时候的心情大概就是这样。
日期:2012-03-02 04:55:57
命运的转折
在挣扎了半年之后,终于迎来了我感情和职业双双的转折。开始拍拖的女朋友关系渐渐明了,而一直没有眉目的工作在投了无数简历之后也渐渐清晰起来。当时拿到了2个公司的offer,一个是香港公司(Sun的一级金牌代理),另一个是美国的S公司北京办事处。香港公司规模很大,给的package高一些,而且有一些不错的承诺,面试结束就希望我马上签contract。另一个S公司很小,而且还差最后一轮的大中国区老板的面试。就是这个让我犹豫好久,因为这个老板是地道的鬼子,英国人,我当时的英文水平是连4级都没有过,更不要提跟白鬼子对话,就怕最后鸡飞蛋打,哪个都没有拿到。香港公司给我的一周的期限,要求给明确的答覆,到底签不签合同,而S公司的英国老板还在国外,2周后才能回来作最后的面试。思前想后很久,这可能是我人生中第一个最重大的选择,错过了这个进外企的机会可能会让我后悔一辈子。最终打通香港公司HR的电话,婉言拒绝了。lucky的是最终的结果是有惊无险,紧急突击了2周的口语,在英国老板办公室里急出一身汗的我,还是蒙混过关,从头到尾就记住老板的一句话“you are very smart” 。
这家S公司是地地道道的美国公司,全球9千人左右,本行业的No1,但是中国公司(北京,上海)仅有20几个员工。我被卖进这家公司的时候,一直很糊涂,这么个响当当的公司干吗找我这种不如流的刚毕业的毛头小子。后来跟老大(技术总监)聊天的时候才知道,我自己已经从半年前开始投这家公司的简历不下50份了,老大很奇怪,什么人这么执着的想来,就给了一个面试的机会 。其实自己都不知道投了那家公司多少简历,不过这个注意到自己的人还是找到了。
这次跳槽可能是我人生中最重大的一次转折,那个不断敲门的人,终于等到有人能为你开了这扇门,开始了外企的职业生涯。
日期:2012-03-02 20:59:58
关于S公司的二三事
刚才提到这家S公司是地地道道,童叟无欺的美国公司。老板在创业前是美国一大学教授,某日RP大爆发,跟自己的一个同事创立这家公司。由于老板是土财主出身,公司20多年来一直是cash为王的策略,没有上市,算是私人公司。20多年营业额的增长率基本跟中国的GDP同步,手里攒了无数现金,但不幸的是老板是坚定的反华主义者(自己的产品中国地图里竟然没有台湾),虽然90年代初就进入了中国市场,但始终处于自生自灭的状况,那个大中国区英国老板的口号就是“你别给我花钱,我也不指望你给我赚钱”。
S公司是当年这个行业唯一的一家各个产品线都有自己玩意的公司,且在产品的综合排行榜上一直高居第一。成立于1976年的公司,令员工们自豪的是财富杂志评选的全美100 家最适合工作的公司中,20年S一直位于前3名,在2010年的最新名单中,S位列全美第一,Google排名第4,思科16,微软51,英特尔98。10年前我加入这个公司的时候,HR部门就在我耳边不停的吹风,当然N年后我发现那个名单前面有2个字就是"美国",丫在宇宙排名第一,跟我也没关系。
这家公司的文化是地地道道的隔瑟,这么多年来的空降兵没有一个能成功的,都是不谙此道。其实说白了,就是技术驱动,不是市场驱动。任你市场变化无常,我自岿然不动,拿俺一个同事的评语就是“SB,缺心眼”,虽然粗了些,倒也恰当。在我这个曾经的S公司员工的眼里,这个公司就是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并且非常享受并打算一直这样下去,用圈里其他朋友的话,就是这个公司有病。从来不上市,私人公司中位列第一,每年对研发的投入惊人,手里大量的现金,收购公司十分谨慎,对客户的"藐视",产品的租用制, 整个公司的技术驱动(不是销售驱动)。使得S在众多的IT公司中十分的扎眼,但这种不随波逐流的文化也能让它保持几乎30几年的2位数增长,不管是在互联网的疯狂时代,或是在经济大萧条时代。不过在我这个乡巴佬看来,一切都很好很强大,颇有学院风气。
一个小插曲,公司的股份是掌握在3个人手里,那个美国的大老板,他的创业伙伴,还有老板娘。此老板一直想揣掉老板娘,但最终还是忍了下来,公司流传的笑话就是老板娘如果改嫁给了那个创业伙伴,老板就要净身出户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