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杜拉拉(一本专门为职场女性打造的成功指南)》
第3节作者:
丽婕 靠录制穿泳装的录影带是进入不了好莱坞的,门德斯明白这个道理。于是她继续试镜,继续碰壁,终于得到了一个在恐怖片里扮演惊声尖叫的女人的机会。虽然是个小得连名字都没有的角色,她也分外珍惜。在她看来,这是为梦想铺路。
有了这次“演出”经历之后,门德斯开始有意识地去学习表演,参加培训课程。而恰恰就是在培训班里,她结识了伊凡·楚贝克,从此找到良师。门德斯接戏的范围很广,无论喜剧、动作片,还是剧情片,她都愿意尝试,她相信这样可以学到更多东西,遇到更多机会。果不其然,她先后认识了斯蒂芬·斯皮尔伯格、斯派克·琼斯、佩德罗·阿莫多瓦这样的大导演,跟他们一起工作,终于与威尔·史密斯搭档演出了《全民情敌(Hitch)》这样叫好又叫座的电影,成功地摘掉了“花瓶”的帽子。
不管在哪种类型的职场里,机遇都是红花生长的土壤。没有土壤,红花连生存的希望都很渺茫,更谈不上“一任群芳妒”了。所以,姐妹们要擦亮眼睛,拿出挑选男朋友的热情来看待机会、把握机会、利用机会。
杜拉拉语录
不用指望
机会是让你存活的土壤(2)
抄底,大势看涨就可买入。
多干就是赚到,权当给红花施肥啦(1)
镜头回放
杜拉拉天性是个勤快人,大学毕业分配到国营单位那会儿,她就成天找活干,惹得同科室那班习惯于看报喝茶的同事们一致讨厌她。毕业将近八年,她已经28岁了,这点上,仍旧一点进步都没有。有活干,她就兴奋,她的注意力全放在怎么把活干好,至于干好了能够怎么样可以怎么样,她就几乎不想。就算偶尔想想,她的想象力也就局限于拿个不错的年终奖、年终考核拿个“exceed”(卓越)之类的。在职业生涯的规划上,她没有什么脑子,有点傻乎乎的。
说杜拉拉“傻干”,没有职业规划,其实这仅仅是因为她尚未“开窍”。由于女人感性思维的天性使然,很多人都避免不了这个“傻乎乎”的阶段。可是俗语常说“傻人有傻福”,这个“傻福”体现在哪里呢?就是“多干”的过程中学到的东西。
每个职场人在为自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都不应该只关注薪水,而是要看看有没有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薪水只是企业提供给职员工作报酬的一部分,而且是很少的一部分。除了薪水,企业还给了每位员工价值高出薪水千万倍的报酬:宝贵的经验、良好的训练、才能的表现和品格的建立。想获得这些,你就得多干,多表现。
在职场里,老板永远嫌利润少,员工永远嫌工资低,这是一对永久对立的矛盾,不可能消失,只能调和。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你努力追求工资之外的东西。老板把你的劳动力当“商品”,希望你的性价比高;反过来你也可以把老板给你的职位当“商品”,追求它的性价比。你甚至可以换个角度,把职场当成一个大学校。在这个学校里,你交了一份学费,却可以任意选修其他专业的课,你是不是赚到了?所以说,你拿一份工资,却多做事,多学东西,早晚有一天会得到高额回报。
近两年来,大美人范冰冰一直被评选为娱乐圈最忙的女明星。各种秀场、颁奖礼,大小活动一个不差,再加上拍戏,宣传,几乎全年无休,天天过着陀螺一样的生活,绝对算得上是“拼命三娘”。有媒体爆料称,范冰冰耍心机踢走周迅、张静初等女演员,一年之内“独霸”8部电影,堪称圈内的“抢戏女王”和“戏霸”。面对这样风口浪尖上的评价,范冰冰冷静地回答:“我很享受在不同电影中感受不同的生活,这是一个很新鲜的体验,我会尽力做一个好的美丽戏霸,将戏霸进行到底。”
霸,就是霸占,就是多干,而且是不遗余力地多干。算起来,范冰冰于1997年扮演《还珠格格》中的金锁而出名,之后大片小片拍了无数,女主角她演,客串也演,2002年,她凭着电影《手机》中的角色获封百花影后,从此确立了自己在大银幕的一线位置。
影后头衔仅仅是辛苦回报的一部分。保利博纳总裁于冬称说,有些演员合作好似狗熊掰棒子,而范冰冰是合作一个交一个朋友,“这几年她的进步非常快,每一部戏都尽力配合宣传,之前宣传《麦田》,范冰冰在西安一天跑7个戏院,发烧仍然坚持,是一个很敬业的演员,我们也很感动。”在影视圈子里,并不是你长得漂亮演技优秀就可以长久立足的,人脉更是演员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有人捧你,你就是角儿;没人捧你,你什么都不是。范冰冰在圈里是出名的交际高手,人脉广博,这也是她“多干”收获的丰硕成果。
有句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其实这话是禁不住推敲的。如果赶上自然灾害呢?如果赶上人为破坏呢?如果遇到恶人抢劫呢?你的“一分”耕耘,很可能无法对应得到“一分”收获。所以,你就得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一个办法就是多耕耘。你想得到一亩地的收成,你就种十亩地,折腾到最后,怎么都能留下十分之一吧。这是传统的“粗犷经营”。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仔细看好你的这一亩地,努力地精耕细作,提高单位亩产。最后收成不够理想的话,再写本“病虫害防治手册”之类的到村广播站去,挣点稿费,也把损失找补回来了。
身在职场打
多干就是赚到,权当给红花施肥啦(2)
拼,其实跟种地道理一样,只不过工种不同。你想得到“一分收获”,就得耕耘两分、三分,甚至更多。你加倍的付出,换来的是经验、智慧、机会等等附加值,可以确保你以后的路走得更顺畅,日子过得更舒坦。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因为它是用心血和汗水来浇灌的!
杜拉拉语录
在重任中学到前所未有的有价值的东西,从而使得自己的职业竞争力上升到一个决定性的新台阶。
你需要“师傅”和“师兄”的庇护(1)
镜头回放
杜拉拉和童家明一同负责校园宣讲会的招聘工作。童家明在对新人前程的安排上,设置了“导师”和“师兄”两个角色。拉拉仔细研究了“师兄”这个角色的作用后,对童家明的安排深感钦佩。
童家明所说的“导师”和“师兄”,实际上就是你的职场前辈。前辈晚辈不是按照年纪大小来划分的,而是按照进入公司时间长短和工作经验多少来区别。我遇到过不少年纪轻轻就出来“跑江湖”的女孩子,她们学历不高,但是脑子好,有天赋,再加上性格好、肯吃苦,很早就成为圈子里的明星。这种人也会被人尊称为“前辈”。
如果你初来乍到,作为“晚辈”,一定要把“长幼尊卑”的资历排行榜在心里仔细盘算好。这不是让你“谄媚”,而是教你职场上的处事方法。跟前辈“套瓷”,能够得到很多实惠的建议和意见。而这些“宝典级”的点子,很可能就是你以后平步青云的独门绝学。所谓“闻道有先后”,多看看“前辈”,就等于给自己找到一个“参照物”,要怎么做不要怎么做,参照前辈的指点,职场人可以少走弯路。
前辈,又可以分为“师傅”和“师兄”。二者如何区分呢?童家明前辈就给杜拉拉上了一课:师傅负责教战略,师兄则负责教战术。比方说,师傅会告诉你,要注意掌握竞争对手的动态;师兄则会具体地告诉你通过什么途径可以获知竞争对手的销量。又比如,师傅会告诉你,要注意判断潜在的生意增长点;师兄则会具体地教你,通过分析哪几个指标可以判断出谁是我们的目标客户。也就是说,师傅指给你一个大方向,而师兄则具体地教你是走陆路合适还是走水路合适,并一路陪伴,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予以帮助,这种帮助,可以是技术上的支持,也可能是精神上的鼓励。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