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幻象》
第49节

作者: poseidonnep
收藏本书TXT下载
  海量货币进入经济体系,迟早会推高通货膨胀。现在的低通胀不过是建立在高物价基数、低货币乘数的基础之上。短时间内海量货币进入经济体,充满了经济体内用来容纳货币流动性的所有“容器”,挑起了所有人对通货膨胀的恐慌,恐慌的力量会慢慢转变为通货膨胀预期。一旦,出现某个结构性价格问题,通胀预期会迅速转变为通胀行动,消费者可能会失去对纸币的信心。世界性的粮食供应紧张最有可能成为引发通胀的“导火索”,而不是很多经济学家讨论的通过资产价格暴涨引发经济过热再引发通胀的正常途径。

  危机之后通胀急剧上升的故事在大萧条时期已经上演过一次。1929—1933 年, 为了克服危机,美国的M2增加了20%,如下图。1929年—1935 年, 美国商业票据利率从5.9%持续下降为0.8%。美元升值之后, 大量资金寻求保值增值机会投向房地产和股市, 美国国内出现金融资产价格和数量的急剧膨胀,1934 年美国就出现了超过5%的高通胀。美国从高通缩(-10%)奔向高通胀(5%)只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

  我们完全可以预期,下一波大的金融危机之前,全球的通货膨胀率会显著高于过去的平均水平。由于全球产能过剩和消费者需求不足,工业品价格不大可能迅速上升,所以未来的通货膨胀最有可能表现为部分商品价格的持续上涨,主要是一般很少出现产能过剩的基础产品。例如农产品、能源和工业原材料等,特别是石油价格和农产品价格。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产能过剩、原料涨价,产成品却不能涨价,企业只能靠压缩人工成本获得生存空间,企业盈利自然下降,因此股市缺乏进入牛市的坚实基础。
  对个人来说,一边是农产品等生活必需品涨价,生活成本上升,另一边是失业压力持续上升,工资不涨。所以未来美国人可能将不得不面对捉襟见肘的生活,不得不持续提高储蓄以应付债务开支,占美国经济70%的个人消费可能长期低迷。消费低迷必将导致美国经济增长动力不足。
  美国将再现失业性复苏。过去20年,美国发生过三次经济衰退,一次是1990年7月至1991年3月,一次是2000年7月至2001年9月,目前是第三次。第一次衰退结束时,失业率继续升高,直到16个月后失业率才逐步下降。第二次衰退结束时,失业率同样节节升高,15个月后失业率才逐月下降。这两次复苏,都是非常明显的失业型复苏。由于本次危机和衰退的严重程度远远超过上两次,一些新的因素会导致本次衰退过后的复苏将再现失业性复苏的特征,而且情况可能会更严重。国内不断上升的失业率,很可能让西方国家重新举起贸易保护的大旗,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纠纷肯定会上升,而贸易保护更会延缓经济复苏的进程。

  美国失业率1979-2009
  图形数据来源:彭博资讯
  下一轮债务危机爆发不过是时间问题。根据经合组织(OECD)数据,按货币汇率计算,2004年全球GDP为40万亿美元,债务水平则达100万亿美元,全球债务水平为GDP的2.5倍。2009年全球债务峰值超过全球GDP的比率几近4倍,债务规模为史上之最。据IMF预测,到2014年,发达国家公共债务比率至少达114%,为中国等主要新兴经济体的3倍;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的债务余额将近翻番,预计2009年上升到5万亿美元。美国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60%,日本的比率是198.6%,意大利104%;法国德国加拿大都在65%左右;英国本来只在43.5%,但金融海啸后急升,到了50%的水平。2008年发展中国家私人资本净流入从2007年的1.2万亿美元降至7070亿美元,2009年将进一步降至3630亿美元。数倍于GDP的全球债务水平,不仅令举借新债困难,稍有不慎即可触发新一轮债务危机。

  新兴市场资产泡沫会继续发酵。2008年金融危机刺破了发达国家的资产泡沫,但是对发展中经济体的资产泡沫影响很小。中国、韩国、香港、印度和印尼等经济体的房价创出了新高。发达经济体经济陷入衰退,需求萎缩,导致发展中经济体出口大幅下降。发展中经济体为了维持经济高增长,不得不放松银根,降低利率。本来就因为币值低估而流动性过剩,资产泡沫已属高处不胜寒,但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仍不得不继续搞“两手松”的货币政策。对内降低利率,对外压低汇率,为泡沫增长备足“银弹”。另一方面,发展中经济体长期高企的资本回报率,让饱受低回报折磨的发达经济体资本闻到了“血腥味”,而美联储的超宽松货币政策和美元贬值政策,更解除了资本大鳄们的后顾之忧。廉价资本如洪水一般涌入新兴经济体恐怕在所难免,推高本来就处于泡沫的资产市场。香港、中国大陆和韩国等地区的房地产泡沫已经非常明显,但是仍然有大量的投机资金进入;巴西、台湾等地为了限制热钱流入不得不采用征税的办法对热钱围追堵截。

  美元不会出现跳水式崩溃
  短中期内美元仍然有贬值压力。按照目前的做法,挤干净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可能需要3-5年的时间,为了避免房价过快下跌触发金融危机和经济萧条,美国很可能长期保持低利率宽松货币政策,在3-5年之内也很难找到像网络经济那样可以迅速提高效率的经济增长点,因此美国经济也不会很快进入稳定增长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美联储放任美元泛滥是完全可以预期的,美元贬值压力会持续上升。

  不过,美元不会出现跳水式的崩溃。即便美国继续装君子耍无赖,只动口不动手,放纵美元贬值,亚洲出口国家也不会对美元贬值不闻不问。先不说他们绝不会坐视手攥的大把美元资产(特别是美元国债)贬值,就是亚洲国家的出口和经济复苏都眼巴巴地指望着美国消费恢复和美元稳定。如果美元持续贬值则意味着亚洲国家本币不断升值,出口到美国的产品价格上升,美国的消费恢复就更无望,亚洲出口国家的经济增长也就跟着倒霉了。美国一“感冒”,亚洲就先“吃药”。亚洲出口国家对美元贬值比美国还上心,美国顶多耍耍嘴皮子,亚洲国家的央行们却不得不拿真金白银直接购买美元以抑制本币升值;而且随着经济形势恶化,亚洲国家之间很可能会竞相压低本币汇率以刺激出口,让美国坐享美元高估的滚滚“红利”。中国、韩国、印度、新加坡等等新兴市场国家央行不得不持续买入美元,以抑制本币过快升值。美元贬值本来应该是美国挨“板子”的事,可愣是把亚洲出口国家玩得团团转,让坏事成了好事。所以美元即便贬值,也是“熊途漫漫有人陪”,真到了危机时刻,相信亚洲央行们肯定会该出手时就出手,拉美元一把。

  事实上,《日本金融战败》的作者吉川永忠早在2001年就提出,如果未来没有其他大国,例如中国,来和日本一起支撑美元大山,美元迟早会把日本压垮。现在来看,不光有中国人跟上去帮日本人扛美元大山了,还有韩国人、新加坡人、印度人等等。
  一张插图,一座山(美元)压下来,日本人、中国人、韩国人在底下拼命地抬着。
  世界上永远不会出现这样一种情景:骗子的数量多到超过了傻子。没有人会愿意要一种只会不断跌价的资产。如果美国放任美元持续贬值,美元就会不断失去势力范围,世界各国手中的美元就会要向美国兑现,过多的流入势必导致美国通胀上升。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不得不加息,一加息,美元就有可能升值。
  如果美国居民储蓄保持上升,加上一段时间之后美元加息,美元有可能走强。如果美国的运气再好一点,在能源、技术或者人工智能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步,美国经济很可能步入上世纪90年代的美好增长期,那么美元会出现长期走强的走势。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