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主导型经济的两个主要的隐患是:房地产价格会猛涨,房地产泡沫不能破,破了会对经济产生摧毁性的破坏作用;第二是地方政府不计成本不计回报地扩大投资存在产能过剩和银行坏账增加的严重隐患。
第二节中国特色不应特在“差距”
投资占GDP比重过大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软肋。2000年以来,投资占比过高的问题一直在恶化,因为消费占GDP的比重一直在下降。根据国际经验,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占GDP的比重在平均在20%~30%左右;发达国家在15%~20%左右。以台湾地区为例,在增长率为8%的高速增长时期,台湾的资本投资从来没有超过GDP的30%。亚洲金融危机的经验证明,一个国家持续多年将投资占GDP比重保持在40%以上的水平,很可能会导致生产能力过剩,企业利润水平下降,银行坏账增加,并可能引发经济和金融危机。中国的投资占GDP比重2003年-2009年已连续七年超过40% 。
下图是1978年到2006年我国以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中最终消费和投资占比变动情况,消费包括政府消费和个人消费。整体而言最终消费比例从60%-70%下降到了2006年的不足50%,而投资比例上升了40%以上,如图三。可以清楚地发现,在过去的29年里,投资比例曾经两次连续三年以上超过40%,分别发生在1993年-1995年和2003年至今。上一次投资率多年保持过高比例导致了1996年开始产能过剩、大规模国有企业经营困难和后来银行大规模不良。那么自2003年以来,投资比例已经连续7年超过40%,加上2008年10月开始的外需急剧下降,很有可能导致未来产能大规模过剩和银行大规模不良。
图三:1978-2006年支出法GDP最终消费和投资占比变动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分级进入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地区差异、行业差异、工资收入差异、年层差异。
随着投资率占比在2003年再一次突破40%并连续7年保持高位,我国钢铁产能从2003年开始进入大规模增长期,每年新增产能基本在5000万吨以上,其中2004-2007年是增长最为猛烈的四年。根据中国钢协的统计,2007年我国钢铁产能达到5.8亿吨,2008年达到6.6亿吨。2008年我国粗钢产量约5亿吨,国内钢铁实际消耗量(包括出口产业用钢)约为4.4亿吨;因此有经济学家笑称,我们只能通过建更多的钢厂来消化过多的钢铁产能。
内需不旺,占比过低。在图三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到,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已从改革开放初期超过62.2%下降到2006年的49.90%,居民消费率也从1978年的48.8%下降到2006年的36.23%,均达历史最低水平。储蓄率则从2001年的38.9%上升到2005年的47.9%,五年间快速增长了9个百分点。据世界银行统计,2006年,世界平均消费率为62%,发展中国家平均为58%,我国不到50%。根据中国社科院2009年4月7日推出的《中国商业发展报告(2008—2009)》显示, 2008年我国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10万亿元大关,并且保持较快增长,但我国最终消费率长期偏低的状况没有改观。储蓄率过高、消费率过低的结构性矛盾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最突出挑战。
根据人民银行网站提供的数据,截至2009年9月底,中国居民的银行储蓄存款合计26.38万亿,是2009年前三季度GDP的120%,似乎中国“内虚”的原因是中国居民的消费意愿不足,然而事实远非如此。中国居民的消费意愿非常强大,但是他们没有钱去消费。
赵人伟、李实、丁赛三位学者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配课题组2002年家庭调查的数据分析显示,2002年人均财产最多的10%的人口拥有的财产占城镇总财产的份额高达33.85%,而人均财产最少的20%的人口所拥有的财产份额只有2.75%;人均财产最多的20%的人口所拥有的财产份额达到51.70%。数据还显示,在金融资产、房地产、生产性固定资产、耐用消费品等各类财产中,房产的分布是最不均等的。人均财产最少的10%的人口,其房产净值居然是负数,即其房产总值还抵偿不了尚未偿还的住房债务。人均财产最多的20%的人口拥有52.36%的房产,而人均财产最少的20%的人口则仅有1.52%的房产,两者的比率为34.45:1。
因此“内虚”的根源在于两点。第一,收入增长滞后于经济增长。我国GDP以9.8%左右的平均速度增长,政府财政收入也以年均超过14%的速度增长,但职工工资占GDP的比例,从1989年的16.1%下降到2003年的12.6%,2005年进一步下降到了10.85%,2006年已经为10.51%,17年间下降5.59个百分点。现在,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不仅低于GDP和投资增速,甚至低于商品零售额的增速。除了增长速度较低之外,收入分配不均也是导致消费不振的主要原因,目前,电力、电信、金融、保险、水电气供应、烟草等行业职工的平均收入是其他行业职工平均收入的5-10倍。其二,房地产价格依然处于绝对高位,医疗费用居高不下医疗保险保障有限,学费和择校费收你没商量,水电气等价格未来依然要涨,未来的养老金还不知道在哪里。人们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预期,抑制了人们的即期消费,而不得不控制即期消费,增加储蓄,以应对未来随时可能带来的风险。我国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和居民消费率双双创下历史新低,直观地反映出这种担忧的严重程度。
外贸依存度过高,受到全球经济周期影响过大。在我国消费不振的背景下,出口成了主要的产能输出口。近年来,我国外贸依存度迅速提高,直接原因是进出口贸易额的增速明显高于同期GDP增速。特别是2001年加入WTO以来,进出口贸易迅速发展速度更加迅猛。
根据国家统计局《大改革大开放大发展——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一》的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进出口总额21737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104.3倍,年均增长17.4%。其中,出口增长18.1%,进口增长16.7%。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9.7%提高到2007年的66.8%,提高57.1个百分点。但是在对外贸易增长中,外商投资企业的作用不容忽视,实际上近年来外资企业进出口份额占外贸总额的比例迅速提高,在2000年以前约占50%,到2006年进一步提高至近60%,在东部沿海地区可高达70%。外资企业从事的进出口贸易以出口加工为主,从国外进口原料,在中国生产、加工,再出口到国际市场,在这个过程中,国内的要素所得往往非常有限,所谓几亿件衬衫换一架飞机。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