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幻象》
第29节

作者: poseidonnep
收藏本书TXT下载
  地方政府杠杆化的趋势明显。除了地方政府新发行的2000亿元显性地方债务之外,地方政府通过土地储备杠杆、打造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直接控制地方金融机构、多种手段获取国有大银行信贷资金等办法提高政府杠杆率。2009年央行统计数据显示,全国约有3800多家地方融资机构,管理总资产达8万亿元,地方政府的负债上半年即达5.26万亿元,负债规模急剧扩大。新增加内容:按照《中国改革》杂志2010年1、2期合刊上的署名文章提供的数据,到2009年6月,各级政府共建立8221个政府融资平台,获取贷款5.56万亿元,占2009年全年贷款总额的58%。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金融市场处处长卜永祥表示,2009年地方融资平台的项目融资中85%以上靠银行贷款,其他靠企业贷款及发行银信政的理财产品;如以2009年末期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7万亿、并计入同期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从2012年开始地方政府的偿债率将超过15%。为了限制地方政府高杠杆冲动,财政部不得不紧急发文,严令地方政府坚决制止正在发生的地方财政违规担保向社会公众集资的行为,严禁出现新的财政违规担保向社会公众集资的行为。

  各类无形杠杆的使用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额外动力。
  为了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国家先后实行了特区、试点地区、试点行业、各类优惠政策等等。这些优惠政策有利于某个地区、部分行业、部分企业和部分个人,相当于国家利用政治资源作为杠杆撬动了经济迅速发展的阀门。财政补贴和税收补贴长期存在。各级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时往往以“三免一减”等税收政策补贴外来投资者,造成了对本地投资者和其他纳税人的不公,相当于本地投资者和其他纳税人为这些投资提供了补贴。为了促进出口,中国长期实施出口退税政策和外汇汇率管制政策,事实上是对出口行业的补贴。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5-2008年用于出口退税的资金分别达到3374.66亿元、4284.89亿元、5273.29亿元和5866.1亿元。2009年前2个月,全国实际办理出口退税额就已经高达66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8%;如果按照这个速度,2009年出口退税金额肯定超过2008年。政府为了引导某一个行业发展,往往采取行业政策和准入政策等进行补贴,例如为了推动高科技行业发展实施产业优惠政策;为了银行业利润提高压低存款利率拉高贷款利率;为了促进国有石油巨头垄断终端分销渠道出台政策压缩民营加油站等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农产品价格被长期低估,农民收入长期较低,城市化进展中农民耕地占用农民所得比例过低,国家对农村就业、医疗、教育等方面补贴远远低于城市,所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工业化和城市化提供了巨额补贴,这种补贴相当于农民农村农业为经济发展提供的杠杆。好在从上一届政府开始,城市补贴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趋势已现端倪。

  改革开放最大的动力来自低工资杠杆的作用。中国人工成本被长期低估,导致在国民收入中工资所得占比过低而企业所得和政府所得过高。人工工资的低估事实上是对出资人和政府的直接补贴,提高了各类投资主体的资本积累速度。中国工人的工资中没有体现应有的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障成本,而广大的农民工甚至一度根本没有养老、医疗和失业方面的保障。另外在中国企业中,工会力量过于薄弱,导致劳资双方的谈判能力长期不对等,使得工人处于弱势一方,也压低了工人的工资收入。

  大量基础资源价格被低估,主要包括水、电力和土地价格,为经济腾飞提供廉价杠杆。使用低价格资源价格的好处是即期的,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长期的。中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但是目前的工业和居民用水价格过低,没有反映中国水资源的稀缺性。由于价格的扭曲导致用水过度,不少河流干涸,地下水超采,城市由于地下水超采出现沉降和海水倒灌问题。中国电力价格过低体现在每年煤电订货会上的价格拉锯战,因为煤价是市场价而电价是政府指导价,所以煤炭企业不愿意分担电力企业承担的政策补贴,而导致双方对电煤的价格无法达成一致,最终不是国家发改委出面“调节”就是铁道部抢运解决。土地价格过低主要体现在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提供的大量土地优惠和农民和城市居民在土地出让中的低回报之上;土地价格的补贴最终成为企业的隐形资本投入和政府的公共开支。

  中国的生态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无法估量的隐形杠杆补贴。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的污染补贴是当期的,但是未来的治理成本是长期的,我们完全可以把这种成本看作是中国经济对生态环境发的一张债券,收益体现在当期但是未来是要还本付息的。我国环境管理方面的落后和过度宽松政策导致环境污染成本过低,大量污染企业离开了发达国家的环境管制之后进入了中国,在创造价值的同时破坏了中国的生态环境,而往往是破坏的价值远远超过创造的价值。据《上海证券报》报道,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2006年9月联合公布了2004年绿色GDP核算报告。2004年绿色GDP核算报告显示,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占当年GDP的3.05%。


日期:2010-03-14 22:10:49

  未来之势的猜想
  自从生命出现以来,自然界一直依赖生与死的残酷竞争来选择优胜者,使得生命进化优化,自然进步发展。市场经济吸收了上帝创造的自然法则精髓,市场其的本质是自由竞争。
  市场经济坚持的自由竞争原则激发了效率比赛,所以市场经济一定会带来效率的提高。效率提高了,自然会带来经济繁荣和产品丰富。不过有竞争,就得分胜负,所以自由竞争的必然后果是优胜劣汰和经济失衡。市场经济在带来繁荣的同时,捎带了贫富分化,阶层对立,经济危机等等矛盾。市场经济从来都不同情穷人,更不同情弱者;市场经济马太效应只会让穷人更穷,让富人更富。

  我们可以用狼和羊来比喻市场经济中富人和穷人的关系。只要狼和羊在一起,他们的关系就是确定的——狼要吃羊。我们完全可以规定让狼叫羊为父母,也可以规定狼称羊为主人,我们甚至还可以要求聪明的喜羊羊和愚蠢的灰太狼共建狼羊“和谐”社会,但是,不管怎么折腾,结果是一样的——狼要吃羊。估计大概天底下所有的狼都明白一个道理,狼的数量不能超过羊可以供养的数量,但是狼总是抵抗不住眼前肥羊的诱惑,更抵抗不住生育狼崽子的冲动。而且,作为个体的狼,他心里跟明镜似的:我不紧着吃,别的狼照样吃;我不生,别的狼照样生。所以,最终的结果一定是羊群繁殖生长的速度赶不上狼生崽的速度。

  人类就像是贪婪的狼,总喜欢占有无限的财富,想着自己的千秋万代;所以人都在想着少奉献多索取;多拿的人就从少拿的人手里抢。如果获取少的人可以通过和平的方式改变这种分配方式,那么社会就可以延续;当获取少的大多数人被压迫到了不能维持基本生计的时候,革命就爆发了。历史就是这样循环的。
  社会的游戏规则不是由弱者制定,他们都是由强者、胜者、智者、获利者们制定的。例如国际游戏规则,总归是强国和大国们为了自身利益制定,如果对弱国小国有所帮助,多数情况下,不过是客观效果,不是主观目的。强者、胜者、智者、获利者有可能是仁者、善者和长者,但更可能是邪者、奸者,甚至是恶者,历史总是由最优的或者是最坏的来创造和引领,庸庸之辈们不过是繁衍了种族。

  例如美国的司法体系表面上很公平,但是事实上依然是偏向有钱人。因为表面上服务于司法体系的律师们基本上是只认钱,不认理的。无论是辛普森案还是克林顿案,大律师们无一例外地与金钱站成一队。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