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原来可以这样学——比教科书精彩好看》
第30节作者:
月映长河 日期:2012-03-04 09:07:20
--164--
晁错不但死得很惨,而且死得特冤。因为他罪不致死,甚至他本来可以不死的,如果他能洞察人性的话。
人的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的智能是多元化的,有高山者必有深壑,有大才者必有大亏,历史无数次证明,太有才华能力的人,往往不适合搞政治,因为他们常常善于谋国谋事,短于谋身谋己,即便他们深知官场阿谀奉承之道或是权谋之术,但他们往往过于珍爱自己耿直清高的品行,不屑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不知权与术的变通,所以往往难以达到超一流政治家的水准。
从这个角度来讲,贾谊和晁错都算不上一流的政治家,一流的政治家必通达人情世故,必能正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能屈能伸,变化无常,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能够不择手段完成向自己政治理想不断迈进,能够以霹雳手段达成菩萨心肠,这样的顶尖级的政治家,历来屈指可数,纵观古今中外,往往廖若星辰,这样的高人必须要精通诸子百家之说,博采众家之所长,修仙成佛,获得正果,如此这般参透天地造化之人,还要过一千多年才能登上历史的舞台。
日期:2012-03-04 09:13:48
--165--
晁错离这个水平还差得很远,所以他被景帝下旨腰斩处死。宣判的时候,没有法庭,没有上诉,只是一纸诏书,他甚至连自我辩护的机会都没有,这就是君主时代的特殊。他不相信自己曾经的学生,现在的领导会让自己去死,但事实就是如此。难得我错了吗?如果是我错了,那我又错在哪里?
晁错之错,错在长于谋国而短于谋身,他的自我保护意识和保护能力,比韩非子相比还要差一大截,或者说他根本就没有这些意识。并不是他没有这个智商,而是他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没有看到人性的复杂和多变,这就注定悲剧要发生。
在其位,谋其政,晁错并没有犯下滔天罪行,他只不过替皇帝出了一个比较特殊的点子而已,这是他的工作。事情的起因还是贾谊时代的老话题,王国问题。
晁错很好学,也很有才华,而且是真才实学的那一种。他早年学过法家,对法律和制度有较深入的研究,又是精通《尚书》的大学者伏生的唯一传人,深得儒家思想之精髓(事实证明晁错还是一个不完全的书呆子),兼通儒法的他如虎添翼,能说会道,下笔成文,既有文才,又有口才,在汉文帝时期就已经崭露头角,被提拔到太子手下做官,后来还做了太子的老师。学生时代一般都比较容易崇拜特别有才华的老师,容易暂时(注意这两个字)被老师的光环和气场所征服,才华横溢的晁错在太子心中的形象很高大,对他几乎言听计从,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他从太子变成皇帝。
公元前157年,汉景帝登基,从二把手变成了一把手,晁老师也坐上了直升飞机,做了御史大夫,成为三公之一,位高权重,晁错开始飘飘然,忘乎所以,急冲冲地提出《削藩策》,削夺王国封地,结果激怒了吴王刘濞,联合其它六国起兵反抗,史称七国之乱。造反者都会在事先策划一个理由,以便师出有名,这次的口号是“清君侧,诛晁错”,意思皇帝身边的晁错是个搬弄是非、挑拨离间的小人,得杀了。从法理层面来说,这个口号是合法的,法律依据就是刘邦当年留下的遗嘱。
其实这不过只是个借口,想造反不愁找不到理由,关键得有实力。但是在袁盎的怂恿下,汉景帝竟然信以为真,以为杀了晃错七国就会师出无名,不战而胜,加上晁错建议让汉景帝亲自上战场,他自己留守后方,于是悲剧酿成。
晁错之错有三。
日期:2012-03-06 09:56:23
--166--
一错在他过份相信曾经的学生,他不知道人家现在是皇帝,也会为了保全自己也会不惜牺牲他的,这是刻舟求剑思维的典型;二错在他过分相信领导的保护能力,不知收敛低调,得罪了很多同事,树敌太多;三错在他不讲究策略,没有领会到贾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这个办法的妙处。
儒家导致了他的一味忠诚,法家导致了他的过于刚猛,独独缺少道家以柔克刚的有效滋养,他不知道自古刚者易折,侥者易催的道理。一流的政治家,必是精通诸子百家精髓,能活学活用的高人。中华文化在期待这样的奇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贾谊和晁错的怀才不遇与悲情结局都将是滋养他们的土壤。
从汉高祖到汉景帝,几任船长遵循着黄老无为而治的思想,小心地煎着大汉这锅小鱼,驾驶着这艘巨轮小心翼翼地前行,虽然有些磕磕碰碰,但总算顺利渡过了几个关键的浅滩,巨轮总算没有搁浅撞礁。
在这个煎小鱼的年代,也积蓄着足以摧毁汉王朝的隐患,贾谊和晁错敏锐地看到了这一点,但这些问题却要等到汉武帝时代才得以解决,那将是一个风云人物更为聚集的年代,他们沿着贾谊和晁错的足迹,将划出更为美丽的人生弧线。其中一个名叫董仲舒。
日期:2012-03-06 11:01:54
--167--
12.大一统:海选超级男生
如果说孔子创造了儒家思想,那么董仲舒则光大了儒家思想,儒家思想之所以在华夏大地千余年屹立不倒,董仲舒功不可没。
有意的是,他是通过比较特殊的渠道才成为一代超级文化名人。今天有百家讲坛,汉朝有特招海选,他就是当年汉武帝从全国海选出来的超级文化男。
汉武帝搞这个文化男特招,也是被逼出来的,因为他不想再像前几任皇帝那样继续煎小鱼,前辈们积累下来的财富和国力,足以供他好好地折腾一番,做一个名垂千古的伟大帝王。但问题是要改变延续半个世纪以上的治国方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他的祖母就是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忠实粉丝,曾经有一个大臣向他推销儒家思想,结果被赶到野猪圈里,准备把他喂了猪,幸亏汉武帝偷偷扔了把刀子给他,拼力搏杀这才捡回一条小命。
汉武帝是一个有理想、有追求、有野心的皇帝,他想把祖辈们遗留下来的问题统统加以解决,以缔造一个强大的帝国,一个天下一统,万邦来朝的盛世大汉。
可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很多,其中王国问题和匈奴问题最为棘手,贾谊和晃错留下的遗憾,现在到了必须解决也可以解决的时候了,可是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就是需要大量的折腾,这显然违背了既定的治国理念。所以首先必须实现意识形态上的突破,统一思想,全力以赴,否则将会阻力重重。
这种高难度的技术活儿,只有那些极其专业的思想家才能完成,他们通古今之变,察人性之秘,对社会和人生有着极其深刻的洞察和独到的见解,只有他们才能完成如此宏伟而复杂的工程。于是汉武帝在全国进行贤良对策,希望民间能够涌现超级文化巨男,为他今后的一切提供一个强大的理论支撑。
董仲舒已经准备好了,多年来一直坚持着的学习和思考,已经使他达到甚至超越了帝王的高度,现在需要的只是一个出手的机会,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他已经准备了很多年。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