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他是为了篡位,篡来的位则一定要传给子孙,他还会用苛严礼教和律法将晚辈们逼上绝路吗?这是历史留给今人的思考。
而让当时西汉人集体思考的是,要制造尽可能多的嘉瑞,把这位深得民心、深孚民望的准领袖推上伟大统帅的位置。
嘉瑞从此不断。
时代陡然变得很荒唐,像极了1950多年后的大跃进时代。
1958年,郭沫若曾给《人民日报》写信,信文如下:“阅报见麻城早稻产量已超过繁昌,前寄上的“跨上火箭篇”中有一节须要全改。‘早稻才闻三万六,中稻又传四万三。繁昌不愧号繁昌,紧紧追赶麻城县。’请改为:‘麻城中稻五万二,超过繁昌四万三。长江后浪推前浪,惊人产量次第传。’这确实证明,我的笔是赶不上生产的速度。”
其实,他清楚知道不是他的笔赶不上卫星的放飞速度。
公元8年的大汉就陷入这种集体的撒癔症状态。
广饶侯刘京上书说:“七月中,齐郡临淄县昌兴亭长辛当一暮数梦,曰:‘吾,天公使也。天公使我告亭长曰:摄皇帝当为真。即不信我,此亭中当有新井。’亭长晨起视亭中,诚有新井,入地且百尺。”车骑将军千人扈云说,巴郡出现了石牛,太保属臧鸿说,扶风出现了雍石。
王莽对此深信不疑。支持他信念的理论依据是他生硬咀嚼的五经。《尚书?康诰》中说,“王若曰:孟侯,朕其弟,小子封。”此周公居摄称王之文。《春秋》中隐公不言即位,摄也。这两部经是周公、孔子所定的,所以为后世法。更何况,孔子说过,“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王莽我岂敢不听?子不言怪力乱神,可惜王莽没听从。
更邪门的是,当巴郡的石牛、扶风的雍石运到未央宫前殿,王莽与王舜一同观看时,天忽然起风,风停下时,凭空出现铜符帛图,上书:“天告帝符,献者封侯。承天命,用神令。”王莽便笃信这是上天旨意,要自己改元。
王老太太照例同意。
日期:2011-12-16 09:56:14
二
齐桓公好美食,就一定有易牙这样的大厨走到时代前列;汉武帝想成仙,就一定有李少君、薄诱忌等一堆骗吃骗喝的江湖术士来糊弄他;汉哀帝喜男风,也一定有董贤这样的面首跳到人前。
对于深信符命策书的王莽,自然就有哀章这样的人前来讨生活。
这个游走长安素来无行的家伙,见王莽居摄,马上制作了铜匮,中间分为两格,在一格中放置“天帝行玺金匮图”,另外一格放置“赤帝行玺某传予黄帝金策书”。金策书中说:王莽为真天子,皇太后如天命。金匮图里还写下了辅佐王莽的八大臣姓名。又添了生编硬造的王兴、王盛,及自己窜改后的姓名,共十一人,而且都各自写着官爵。等听到临淄井、巴郡石牛出现的当日,他身着黄衣,手持铜匮来到高庙。
王莽终于深信不疑,笃信这是上天昊德,降命于己。于是,到高庙拜受金匮神嬗,戴上王冠谒见太后,回来后坐在未央宫前殿,开始以皇帝身份下书:
“皇天上帝隆显大佑,成命统序,符契图文,金匮策书,神明诏告,属予以天下兆民。赤帝汉氏高皇帝之灵,承天命,传国金策之书,予甚祇畏,敢不钦受!以戊辰直定,御王冠,即真天子位,定有天下之号曰‘新’。”
至此,糊涂的王老太太才终于醒过味来,但一切悔之晚矣。《汉书?元后传》生动记述了这位寿比南山不老松且糊涂一世的老太太,最后在交传国玉玺时的激愤而又无奈之态:
舜既见,太后知其为莽求玺,怒骂之曰:“尔属父子宗族蒙汉家力,富贵累世,既无以报,受人孤寄,乘便利时,夺取其国,不复顾恩义。人如此者,狗猪不食其余,天下岂有而兄弟邪!且若自以金匮符命为新皇帝,变更正朔服制,亦当自更作玺,传之万世,何用此亡国不详玺为,而欲求之?!我汉家老寡妇,旦暮且死,欲与此玺俱葬,终不可得!”太后因涕泣而言,旁侧长御以下皆垂涕。舜亦悲不能自止,良久乃仰谓太后:“臣等已无可言者。莽必欲得传国玺,太后宁能终不与邪!”太后闻舜语切,恐莽欲胁之,乃出汉传国玺,投之地以授舜,曰:“我老已死,如尔兄弟,今族灭也!”
不用照顾老太太的情绪了,夹在两汉之间的大新朝如期开张,时在公元8年。
成为新室皇帝的王莽没有忘记那个从中山国请来的娃娃刘孺子,册封孺子为定安公。册封完毕,王莽拉起孺子的手,流涕歔欷说:“昔周公摄位,终得复子明辟;今予独迫皇天威命,不得如意!”
已身居权力顶端的他没必要在此时表演,事实上对他严苛的史官也没发现他此时有半点矫揉造作的成分。那说他此前乃一心篡权,他此时的表现不太矛盾也太不可思议了吗?
这恰恰说明了一个问题。王莽不是篡权,而是认为这权不得不领受,所以才流涕歔欷。流泪是因为难过,难过是因为自己不能像周公,最终将大位还与被辅佐的成王,而这个不能却是来自上天的意志,属于天降大任,属于奉天承运,属于不可推卸。
于是,中国历史政治舞台上最滑稽的一幕开始上演。
精通五经、老谋深算的王莽以白痴的头脑来进行他上台后的高层策封。他不假思索地完全按照哀章在金匮中杜撰的辅臣数目与名单,开始依次封拜王舜为太师,平晏为太傅,刘歆为国师,哀章为国将,是为四辅。其余还有三公、四将共十一人。
最可笑的是四将中的王兴与王盛,这两个纯系哀章杜撰的子虚乌有人物,还真被王莽派人在民间找到,前者此前身份是城门令史,后者此前职业卖饼,都直接从布衣身份登用,王莽认为这是神意天授。
他笃信这个。
日期:2011-12-16 09:57:34
三
不能不谈谈左右王莽一生行为用事的思想根源。
公允地说,王莽不仅是一个信奉儒学的狂热倾心者,而且他本人还是一个烂熟五经、遍通经典,坚持用儒家思想来改良社会的忠实身体力行者。
这表现在他幼年即着儒服敏学好求、折节行仁、克心履礼,也表现在他以安汉公身份执政后,拂世矫俗,确然特立,深执谦退,推诚让位。更表现在他“起明堂、辟雍、灵台,为学者筑舍万区,作市常满仓,制度甚盛。立《乐经》,益博士员,经各五人。征天下通一艺教授十一人以上,及有逸《礼》、古《书》、《毛诗》、《周官》、《尔雅》、天文、图谶、钟律、月令、兵法、《史篇》文字,通知其意者,皆诣公车。网罗天下异能之士,至者前后千数,皆令记说廷中,将令正乖廖,一异说云。”还表现在他始终对一帮知识分子的衷心赞赏与大胆重用上。
启用国学大师刘歆、杨雄等人就是例证。
发生在西汉的经学古今文论争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件影响深远的事情在。经秦焚书坑儒及挟书律等一系列文化钳制政策,到西汉时古文经典几乎毁于一旦,濒临失传,这些经典只在民间悄悄流传,而盛行于官学的是以当时文字曲意理解的经典,被称之谓今文经学。以刘歆为首的古文经学派看出今文学派的荒诞不经,于是大倡古文经学的回归。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