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鬼谷子』--内修,管理,权谋,辞说》
第8节作者:
鬼谷幽林 捭阖之道在言辞说服上的运用,要用阴阳辩证的思维,要反复揣摩不断尝试,然后,才能成功实施。换句话说:你首先要把阴阳之道搞通透,然后要根据具体情况和具体对象,制定具体的说服方法并组织具体的语言技巧;而且,要反复正反换位,反复揣摩尝试以后才能去实施,以保证成功。
故与阳言者,依崇高。与阴言者,依卑小。以下求小,以高求大。
这里讲的是:游说策略的制定和语言组织,必须依据对象的性格特征和处境。
阳,积极的,得意的,有远大理想的,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人。
阴,消极的,失意的,为生活所困的,求温饱和有危机的人。
崇高,远大的理想,美好的前景等等。
卑小,切实的利益,救困的方法等等。
与春风得意积极进取的人说话,要用远大的理想和美好的远景去引导他,激励他。(他们喜欢听宏伟美好的前景)。
与失意困厄的人说话,要用具体的利益和解困脱苦的实际办法就帮助他,指点他。(他们更关心现实的困难和危险)。
用切实的利益和方法去帮助困厄的人,让他们实际得利。用美好的远景去引导得意进取的人,催他们继续奋发。(从心理上切合他们,你的言语才容易被接受。)
由此言之,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可。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为小无内,为大无外;
意思是:
用以上的方法去游说,没有什么事是不能说的,没有什么人是不能被说服的,而且自己可以进退自如。可以是针对个人,也可以是针对家国天下;小到没有限制,大到没有边际。
日期:2012-02-17 21:01:53
益损、去就、倍反,皆以阴阳御其事。阳动而行,阴止而藏;阳动而出,阴隐而入;阳还终阴,阴极反阳。以阳动者,德相生也。以阴静者,形相成也。以阳求阴,苞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阴阳相求,由捭阖也。此天地阴阳之道,而说人之法也,为万事之先,是谓圆方之门户。
这段话大谈“阴”和“阳”。
鬼谷先生是在提示我们要从“阴阳”辩证的角度去把握握游说之术和自身离合去就等问题。而本段主要的就是讲“阴阳之道”的,也就是论述“阴阳”的性质和相互关系。
我为了补充一些内容,就从言辞游说和离合去就角度去分析,关于阴阳关系我只一笔带过。
益损、去就、倍反,皆以阴阳御其事。
这句,由人和事的问题引入“阴阳”的概念。
损益:
损。损害,损失;终结坏事。
益。受益,获得好处;促成好事。
去就:
去。离开;辞职不干。
就。靠近;就职,获得职务。
倍反:
倍。升迁,受赏;取得功业。
反。返回。
一个是:去而复返,重获职务;
一个是:远离危险,重返隐逸的生活。
终止坏事的形成和发展避免受害,促成好事的形成和发展获得好处;安全地离开又不留下负面影响,轻松地获得职务以施展才华;获得赏识和升迁以成就功业,即使离开后又能重新返回得到应有的地位;这些事情都可以通过运用 “阴阳”(说服)之术而轻松驾驭。
“损益”,其实提出了游说过程中“趋利避害”的大原则。而“去就倍反”这是关乎圣人切身利益的大问题-----施展才华的舞台---的反复衡量和取舍。
日期:2012-02-17 21:03:55
阳动而行,阴止而藏;阳动而出,阴隐而入;阳还终阴,阴极反阳。
这句是对“阴”和“阳”性质以及“阴阳”转化关系的描述。我们引入到人事和言辞的角度去解说:
对于积极的(有利于百姓的)事,要促动她,使之运作健行;
对于消极的(不利于百姓的)事,要阻止它,使之藏匿消亡。
积极的事情一旦促动,就可以带来(出现)好处;
消极的事情只要隐匿起来,就可以入于无形(不再带来害处)。
积极的事情发展到极致,会转化成为消极(好事情被促动了,也不会永远好下去);
消极的事情发展到极致,也会转化出积极的一面(坏事情没有被阻止,也会有转好的一天)。
以阳动者,德相生也。以阴静者,形相成也。
这句讲的是“阴阳相生”和“阴阳相成”的关系。
动。行动。
1 促使好事运作。
2 阻止坏事发生。
静。沉默不动。
1 没去促使好事运作。
2 没去阻止坏事发生。
(之所以)以积极的行动去做事(促使好事运作或阻止坏事发生),是因为(做了这事情)功德会随之而生。
(之所以)以消极的态度选择不作为(好事和坏事都随其自然发展),是因为形势使然(去做了还不如不去做)而形成的。
以阳求阴,苞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阴阳相求,由捭阖也。
这句讲的是阴阳相求的关系,并引出“捭阖”的概念,提示我们“捭阖之道”就是依据“阴阳之道”而来的,或者说“捭阖之道”是“阴阳之道”在人和事方面的具体运用。我们继续以人和事的角度来解说。
阳。领导,强势的一方。
阴。下属,弱势的一方。
德,恩德。
力,才力。
以领导的身份去征求下属的帮助,要以恩德去包容下属;
以下属的地位去结交领导(获得领导赏识),要施展自己的才力(为领导办事)。
领导和下属之间的相互求用(关系),也是根据“捭阖之道”来处理的。
日期:2012-02-17 21:05:18
此天地阴阳之道,而说人之法也,为万事之先,是谓圆方之门户。
这句解释,我们转入“阴阳之道”本身来解说。
圆方。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所以,圆方就是天地。
圆方之门户。可解释为:通达天地奥秘的关键。
这(阴阳转化,阴阳相生,阴阳相成,阴阳相求)就是“天地阴阳之道”,也是对人游说的方法所在;想要成功处理世间各种事情必须先了悟并掌握“阴阳之道”;“阴阳之道”是通达天地(万事万物)奥秘的关键。
我们来尝试解读一下鬼谷先生《捭阖》篇的用意。
本篇讲了:
1 圣人的定义。这是全书的核心关键词。
2 识人用人-考核人才。圣人要成就一番事业为百姓谋福利,必须要用人;而用人的前提是识人(考核人才),所以,紧接着就开讲。
3 言辞游说。圣人要获得人才追随,要获得施展才华的舞台,要借助他人的力量,要争取同盟化解潜在敌人,等等,因此,游说之术也是非常关键的。
4 阐述“阴阳”。这为本书的内容确立了理论依据,明确了“捭阖之道”和“阴阳之道”的关系。
5提到“去就倍反”。这是对圣人切身利益的关注和重视。
因此,本篇是全书的总纲领。鬼谷先生在这篇提出的问题,都是非常实际而且关乎全局的问题。
日期:2012-02-18 08:26:47
第五讲:范雎说秦昭王。
这讲我们分析一个经典游说案例。先介绍一下背景: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以及张仪等人的经营以后,国力不断强盛,历代秦王也无不励精图治,不断扩张,积极为统一六国努力。
秦昭襄王,公元前306年—前251年在位。在位时,秦国继续扩张。最著名的、决定秦赵两国命运的长平之战,就是在秦昭王在位晚期发生的。手下包括有范雎、白起等,使秦国奠定了将来一统天下的基础。昭襄王在位初期,由其母宣太后当权,外戚魏冉为相,史称“王少,宣太后自治事,任魏冉为政,威震秦国”。公元前266年,昭王已经成长,决心成就一番事业,听从魏人范雎的话,夺宣太后、魏冉等人的权,拜范雎为相。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