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枭雄张作霖与其所处的风云时代》
第35节

作者: 待到花儿开时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俄战争结束后,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日本人竟然战胜了身材高大的俄国人,国内上海、北京的报纸发表社论,君主立宪优于君主专制!资产阶级也大声疾呼中国尽快进行君主立宪改革。君主立宪这个名词太过于抽象,大概的意思是这样的。以往君主专制,由皇帝一人说的算,如果皇帝是个头脑清醒的人还好说点。如果碰见个不怎么靠谱的皇帝,把国家带到沟里面也没有人敢说话。君主立宪是什么呢?简单的说就是权力制衡,皇帝还是至高无上受人尊敬的,皇帝要拿出很大一部分权力交给首相帮助自己治理国家,但是皇帝和首相发生分歧怎么办呢?有办法,把问题拿到议会上去讨论。议会上的人也是代表了各个方面利益的,谈不拢怎么办?制定一个规章制度,大家都要按照套路出牌。这就叫“宪法”当然皇帝和首相是不能参加宪法的制定的,由议会审议通过。不然的话皇帝当然要顾及皇亲国戚的利益,首相也要照顾自己的七大姑八大姨了。虽然有了宪法难保没有愣头楞脑的家伙不按照套路出牌,有招治他!那就设立一个独立的部门叫做“法院”这样互相制衡,不至于让那一家独自做大,搞出什么个人崇拜独裁统治什么的。不过首相的权力还是很大的,对外宣战和批准法律等,要是这个首相野心膨胀怎么办?首相的命令必须由皇帝签字才行。况且首相要选举上台,底下无数双眼睛盯着你呢,干不好就下台!夹包回家!这就是君主立宪,层层权利制约,防止独家做大。绝对的权利导致绝对的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独裁!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不公平!既然立宪这么好,那么大清国也要立宪了,立宪!马上立宪!

  日期:2012-02-14 18:50:49
  在晚清的政坛上袁世凯几乎孤军奋战在主张立宪的战线上,袁世凯上书给慈禧太后描述了君主立宪的好处,请求慈禧太后改革立宪。要说改革教育废除科举等都是打擦边球的小打小闹,君主立宪可是动大清国权柄的事情。袁世凯的胆也算够大!经过了庚子国难之后慈禧太后自己也做了深刻的反思,以往对慈禧太后的评价都是权欲极高心狠手辣的丑恶形象,其实历史人物是很复杂的,难以用简单的标签来衡量。特别是立宪还能够让“大清皇帝世袭罔替”让大清国千秋万代流传,这个对于慈禧太后的诱惑很大!况且经过漫长繁琐的立宪操作,年过七十的慈禧太后估计自己也不在世了。所以她命令官员考察仔细,准备立宪!

  1905年9月24日,北京前门火车站,慈禧太后钦派的五大臣湖南巡抚端方、镇国公载泽、户部侍郎戴鸿慈、兵部侍郎徐世昌、商部右丞绍英——准备出洋考察西洋宪政。就在纷纷嚷嚷的送行人群中有一个人混入了车厢,守卫的士兵问:“你是哪位大人的随从?”那人答道:“载公爷”“以前怎么没有看见过你”卫兵警惕的问。我是新进府的。一边说着一边往五大臣的车厢走,这个时候火车启动撞击的震动触动了那人怀里的顶针式丨炸丨弹。轰隆一声巨响中,又一股力量登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他们就是——“革命党”

  庚子国难之后,对于中国人的刺激时很大的,国家的首都被攻占,人民被蹂躏。仁人志士为了国家的前途上下求索,经过了一次次的尝试。学习西方技术的洋务运动搞了三十年,被甲午中日战争的硝烟无情的告知彻底失败,康梁的革新变法、清末新政、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人们开出了无数次“药方”每一次尝试都被无情的现实所击碎。一部分青年对于满清这个异族的统治已经失去了信心,决定不再给清王朝机会了。这些满人本来就是从东北那个蛮荒之地出来的,让他们滚回去!“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合众国家!”提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个伟大的人物——孙中山。

  日期:2012-02-14 19:42:18
  孙中山(1866—1926)生于广东香山县翠亨村,年少的孙中山家境贫困,父亲靠给村中打点报时补贴家用,孙中山能够有大作为要靠他的大哥孙眉的资助和培养。孙眉大孙中山12岁,年轻的时候去美国做工,不久去开发茂宜岛,因为勤奋加上头脑灵活,很快成为茂宜岛首富,被人成为茂宜岛王。孙中山12岁的时候孙眉捎信让孙中山来檀香山帮自己料理生意。孙中山却愿意读书,孙眉负担孙中山所有的求学费用。现在中国的孩子已经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了,体会不到兄弟之情,长兄如父,读到此处不觉让人心暖!孙中山医学院毕业以后,给李鸿章上了一份《上李相傅书》上书的开头当然是给李鸿章戴了一阵高帽子,最后孙中山提出希望能够“人尽其才,地尽其力,物尽其用,货畅其流”的宏伟计划。李鸿章没有理会。这是孙中山给清王朝最后一次机会。小孙同志的建议不采纳,那好!小孙同志开始了自己的下一步——造反!1895年,孙中山在香港成立“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为誓。开始了他漫长的愈挫愈勇的造反生涯!

  孙中山造反的效率很高,一边在国外忙于筹款,一边在老家——广州搞了一把造反初体验!1895年重阳节,一件不平静的事情打破了大清国治下的和谐社会。这一年对于清廷来说真的是倒霉的一年,甲午中日战争打的让大清国心惊肉跳!小日本打得精神抖擞,战争竟然连连胜利,清廷上下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求和的求和,谈判的谈判。苦心营造的东方大国的形象如同三条腿的猪——撑不住了。几十年前造反的洪秀全的老家——广州,又出了一个被慈禧形容脑后长有反骨的人——孙中山。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1895年重阳节,在广州“警方”的努力侦破下,一件带有黑社会性质的预谋劫案被成功破获。涉案的四十多名犯罪嫌疑人多有犯罪前科,并同时缴获大批的枪支弹药和管制刀具,对于此劫案的幕后策划者警方正在加紧追捕中。据悉,这些带有黑社会性质组织严密的团伙计划在重阳节袭击官方“闱姓”,在大清警方细致的工作下,此预谋劫案被成功告破!两广总督谭钟麟大人对于广州警方的工作给与高度评价!

  这里说明一下“闱姓”就是类似于今天的体育彩票一样的合法的赌彩活动,就是猜科举考试中榜名字的一种活动,彩票所在地西关存有大量赌资。两广总督把这一未遂的犯罪活动归为普通的刑事案件。但是,有一个关键问题,这一案件竟然有境外反动势力主使。经查犯罪主犯陆皓东交代,他听说彩票发行当局已经聚集数百万,所以就想打劫赌资。主犯杨衢云在香港招了五百人马,分三批潜入广州城内。幕后指使孙文在广州找了三处安排案犯居住,本定重阳节动手…但是人手没有到齐,改为十二日。在十日被我大清国警方通过细致英勇神武的工作,案犯被绳之以法!

  这并不是什么贪财之徒打劫彩局,而是被史学家称为的“第一次广州起义”。被两广总督说成是黑社会抢劫是因为这些案犯都是有案底的黑社会人员,这些人平时干的就是收保护费放高利贷等事情,让他们突然忧国忧民,为了革命抛头颅,洒热血,这样的觉悟转变的也太快。但是,说这次劫案不是暴动,人们又在幕后隐约的看见了孙文这个名字。孙中山为了这次起义精心准备了很久,和自己的好友加革命同志陆皓东细心谋划,结果还是失败,大凡辛亥前期的几次失败的起义原因都是一个——事情泄露,不知道是这些革命者太粗心大意,还是大清国的“小脚侦缉队”太多,总之到最后关头总是谋事不密,消息泄露。孙中山的好友加同志陆皓东在这次起义中也牺牲了,不过他给人们留下了一个遗产,国民党极其政权的标志——青天白日旗。

  日期:2012-02-16 19:31:38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