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战争》
第2节

作者: 宋鸿兵
收藏本书TXT下载
  如何抓住当下全球经济问题的要害?其实,很多经济学者已经提出,关键要从两个层面去理解和研判:一个是物质生产,可称实体经济;另一个是货币发行,或曰虚拟经济。已经被许多经济学家们广为关注的问题是,自从1971年布林顿森林体系解体以来,美元挟全球储备货币的“独尊”之位,一直处于超量甚至过量发行状态。货币的滥发必然导致通胀,而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创建以及纷芜繁杂的所谓“金融产品创新”,最大程度吸纳了滥发的美元,从而维系着当前世界经济体系美元独霸的格局。如今,全球虚拟经济总规模已经是实体经济的数倍,这就意味着全球经济都已陷入某种程度的泡沫之中。而对货币发行拥有绝对权力的人,正通过手中的特权,用廉价货币肆意购买(或称掠夺)和享受着劳动者创造的物质财富。这可能是当前世界经济中“最大的不公平”所在,也正是马克思百年前最早预言的“金融资本统治的世界”的现在进行时态。

  《货币战争》不过是从更直观、更人性的角度,对这个“金融资本统治的世界”进行了全方位的纵深解读。而在短短几个月中,作者宋鸿兵的网络博客点击数量迅速突破百万,引起异常热烈的争论,也足以证明他所探讨的问题,早已远远超出专业圈子,而成为一个大众话题了。
  “这是我一口气读完的书。”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张宇燕称,《货币战争》印证了他多年研究所形成的一个观念,即谁控制了货币谁就能支配一切。不过,他也同样希望作者讲述的故事纯属臆想,“因为这样我们便可以坚守住以往的信仰,即人类大致生活在一个诚实的世界中,没有被一小撮国际银行家玩弄于股掌。”这个非常有趣的评论,说明《货币战争》的颠覆性叙述,带给读者的震撼效果。的确,就算知道了世界的真正掌控者和他们的计谋,我们又何以自持、作何行动呢?

  金融也是战争
  显然,以史为鉴,揭穿国际银行家们统治世界的秘密,并非《货币战争》的单纯目的。关键是,正处于和平崛起过程中的中国经济,已成为国际银行家们猎捕的下一个目标。对于狼来说,一只越来越肥硕的羊的诱惑是无法抵御的。作者从中国本土视角切入,以国家利益为本,目的还是要将世界18世纪以来的重大金融事件背后的黑手曝光出来,回放、观察、体会、对比、总结这些“上帝之手”的战略目的和惯用手法,从而预测国际银行家们未来对中国打击的主攻方向,并探讨中国的反制之道。

  如果无法应对由国际银行家们幕后策动的“金融战争”,中国崛起就是水中花、镜中月,再美好的梦想都没有实现的可能。作者宋鸿兵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可能是国际银行家们实现其统治世界梦想的“最后一个需要攻克的堡垒”,因此他坚信,国际银行家对于中国的金融打击不是会不会的问题,而是什么时间和以什么手段发难的问题。

  面对可能发生的金融突袭,中国是否具备“战争意识”是个关键。只有警惕才有防备,对于金融开放过程的风险规避、人才储备以及谈判底线的选择,才能真正拿捏得恰到好处,使得中国经济之船,既要规避暗礁漩涡,更需破浪前行。
  其实,《货币战争》最有现实意义的贡献就在于,它的方法论强调的军事思维。兵者,诡道也。世界200年的工业史和经济发展历程,本来就是一个充满血与火的历史进程,任何忽视其残酷性的理想主义都注定会付出不可挽回的代价。宋鸿兵认为,和军人一样,金融界的人士首先必须假设外资银行是怀有“敌意”的,必须了解对手的方方面面,如外资银行主要人员的生活背景、性格特点、人际关系、家庭状况,和研究战争一样,首先需要的就是研究对手。然后是战例分析,找出对方常用的战略战术,以及各种金融武器,必须对这些“金融武器”的适用范围及杀伤力做出详尽的分析。当然,除了“知彼”更要“知己”,对各方的优劣长短要心中有数。另外,还要进行“沙盘推演”,需要进行各种危机局面的紧急应对演习。从这个角度来看,目前中国对于“金融战”方面所作的工作还相当缺乏。

  《货币战争》是一本难得的揭秘性的金融史书。但也有人评价说,该书写的是“历史演义”,是“野史”不是“正史”。宋鸿兵对此的回应是,形式是次要的,而有效率地传递信息和观点是主要的。他强调,这部披露金融黑幕的著作不是“阴谋论”,而是在“论阴谋”。
  如果你从未听说过里欧.万塔(Leo Wanta)这个名字,请不要感到惭愧,因为应该感到惭愧是哪些号称是世界上最自由的西方新闻媒体。这是一个正在发生的故事,它早已在从新加坡到巴黎的国际金融和外交圈子里闹得沸沸洋洋,但西方主流媒体们却保持着令人难以置信的沉默。
  这并不是一个普通的金融事件,如果问题失控,全世界的金融体系将面临信用崩溃!
  这也不是一个微不足道的金额,它涉及高达27.5万亿美元的巨额财富归属,如果记入利息和投资回报,总金额将高达70万亿美元,相当于中国GDP的30倍!
  这将是一个波及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主要国家和国际银行的惊天大案。

  2006年5、6月份国际金融市场的剧烈震荡的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一笔4.5万亿美元的巨款从瑞士秘密汇到了美国,用以“私”了这一案件。如此巨大的资金转移引起了世界金融市场美元流动性短缺危机,由此直接导致了2006年5、6月份横扫世界的股票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包括黄金和白银)的暴跌。
  究竟谁是万塔?他又是如何拥有27.5万亿美元的财富的?不是说世界首富身家才500多亿美元吗?怎么可能有人拥有比比尔. 盖兹还要多500多倍的财富呢?
  当国际媒体成天炒作身家500亿美元的比尔.盖茨,蝉联世界首富宝座的时候,如果你信以为真,你就上当了。人们耳熟能详的所谓富豪排行榜上,你根本找不到“大道无形”的超级富豪们的身影,因为他们早已严密地控制了西方主要的媒体。
  万塔的真实身份是当年里根总统最信任的金融战争专家,曾是美国财政部、中央情报局、联邦调查局的高级官员。80年代,万塔直接受命于里根总统从事旨在颠覆苏联卢布的秘密金融战争。他在美国威斯康星州成立了“新共和金融集团”(New Republic Financial Group),公司运作资本仅1万7000美元,但是很快在美国秘密的海外账户资本注入后,万塔的生意越玩越大。到1990年10月,万塔以高于黑市一倍的比价(28卢布比1美元)完成了一笔以50亿美元买进1400亿卢布的利润极高的交易,这要感谢他在苏联内部的同谋们。在1991年1月和2月,万塔在伦敦黄金交易市场上大肆做空黄金高达2000吨。早已疲弱不堪的苏联经济,全靠着黄金出口这点养命钱,金价的暴跌在苏联的棺材盖上打进了最后一根钉子。

  万塔的秘密行动被称为“伟大的卢布骗局”(Great Ruble Scam)。
  在苏联解体后的几年中,万塔和其他美国金融战争的高级专家们与前苏联内部的腐败势力里应外合,大肆洗劫了前苏联的国家财富。情况一度荒唐到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撒克斯(Jeffrey Sachs)直接帮叶立钦修改总统令,美国律师乔纳森.海(Jonathan Hay)亲笔制定了无数俄罗斯法律条文和政府规定,美国财政部的萨默斯(Lawrence Summers)在给俄罗斯财政部副部长的信中甚至详细指导如何制定和执行经济政策。俄罗斯经济的病情在“美国大夫”的“悉心关照”之下,下场可想而知。

  1991年的冬天对俄罗斯人民来说是异常严酷的,俄罗斯经济体业已严重失血的身躯,在国际金融家开动的超级通货膨胀这部“财富绞肉机”碾过之后,大批前苏联的社会主流人士的毕生积蓄一夜之间灰飞烟灭。大学教授,医生,军官,工程师,纷纷走上严寒的街头,去兜售各种价格低廉的小商品,其中一部分人甚至不得不 乞讨。戈尔巴乔夫参加1991年11月马德里的西亚和平讨论会时,甚至不得不偷偷提前离开会议,因为他的俄罗斯代表团付不起宾馆住宿费。

  苏联人民积累了70年的国家巨额财富到哪里去了?真像西方经济学家们所说的苏联经济早已“资不抵债”? 人民的财富真会“蒸发” 得无影无踪吗?
  其实在超级通货膨胀中,财富并不曾蒸发,财富只是发生了转移。万塔的27.5万亿美元就是前苏联人民“蒸发”的财富的下落。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