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外企 - 我做会计好多年》
第42节作者:
LG漫步时光 很快,就有坐的时间很长的了。一个做品牌营销的小姑娘呆了有10几分钟,我们透过大老板办公室的大窗户看到老板和小姑娘在“互动”(不要想歪了,呵呵)。等小姑娘出来,表情不太好看,径直回了自己的座位,拿了东西就走了。
一连几个拿了辞退信的,都是以前MMM的。所以说啊,如果你所在的公司被其他公司收购了,除非你是特别key的人,如果一旦人员有富余,裁人肯定是从被收购公司的人开刀。
而BBB的员工们似乎都松了口气,觉得这把大刀看来是砍向原来MMM的员工的。但当公司销售部的“元老”ZC坐到大老板的办公室里面半个多小时还没出来的时候,所有人的心就一下子紧张了起来,难道ZC要挂了,要是这样,所有的人都不保险了。
日期:2009-4-19 15:54:00
因为有了辞职的想法,那段时间还真是出去面试了几回。在BBB这样的公司,做到了一定阶段,猎头的电话就多了起来。毕竟是名气很大的公司,而且BBB也是有管理好、人才培养机制比较健全的美誉度,因此不少猎头在挖人的时候,都会把目光投向BBB。
我那段时间接了好几个猎头的电话,最后我锁定了两家,向猎头表达了我有尝试一下的愿望。一家是电信设备制造商,大家大概也能猜得出来现在这方面几家大的公司,西门子、爱立信、阿-朗(合并前是阿尔卡特和朗讯)、北电中的一家。另一家是做汽车的欧洲公司,也就是做宝马、奔驰、奥迪、菲亚特那几个老欧洲牌子公司中的一家,不过是下属的汽车零部件方面的。
当时也想自己在BBB做的还可以,但总心里没底,也想出来验验自己这块金子的成色,呵呵。那家电信公司,先后去了4次,到了最后一轮,见了他们中国区的财务总监,一中国人,和我相谈甚欢的样子。他甚至跟我谈到了薪水问题,还是相当优厚的,比如住房公积金方面。我心算一下,比我在BBB的年总收入高了40%左右。然后他问我什么时候能去上班,我说外企的规矩都是一个月啊。他说他希望我半个月就能去。
我想每个人在那种情况下从那位总监先生的话中能感觉到的意思就是--我被录取了。我说我会和公司谈谈,争取半个月吧,但如果公司非要公事公办的话,那也只能一个月了,不过,我可以用自己下班后和周末的时间来了解公司的业务,缩短适应期。他听了,似乎也很高兴。他说希望我回去后尽快和BBB协商一下这个事情,我同意,但我说我能不能先拿到公司的offer letter再谈,这个对我也是一个保障。他听了说没问题啊,但他说他要跟人事部门说一下,公司比较正规,要走process,我说没问题,过两天我过来拿也可以。他说行,过两天我给你电话。
离开这家公司,我觉得心情挺好的,没想到这么顺利就搞定了。我那会倒是一心想进高科技企业,觉得技术公司嘛,前途无量啊。不过,毕竟咱是在BBB混了几年了,不是那么幼稚了。我回了BBB并没有和ZA谈,我想无论如何我要拿到offer letter才能谈。当时只是觉得这个是个比较稳妥的做法,没想到还真救了我。
一晃过了3天,那个公司也没有电话过来。我不知为什么,直觉上忽然有点觉得不好。又过了2天,我觉得给他们打个电话是比较好的。我长了个心眼,没有打给那个财务总监,而是直接打给了人事部门,我就问那个财务经理的职位还能应聘吗?人家说,可以啊,我们这个职位还没招到人呢。然后我就再打给那个财务总监,结果是财务部其他人接的,说他出差了。我很疑惑,难倒他没和人事部门的人说吗?那会手机也不是很普及,我只有那个总监的BP机号码,就呼了他。结果呼了几次都没有回复。
又过了一周,我就又打了个电话,这回是他接的,我就问我什么时候能去拿offer letter,他很支吾,甚至是有点惊讶我会打电话问他(靠,难倒你是逗我玩儿呢吗!)他说公司有些别的考虑,又有别的应聘者,他们正在综合衡量。我听了这个就不再多问了,我只当他是放屁了。
直到现在,我对这家公司的印象都不是很好,尽管我知道那时他们也不是像现在这么正规,而且也许是我碰巧碰上那么一位不靠谱的人,但每当我听到他们的又某个季度亏损了,业务受挫了,我都挺高兴的,呵呵,有点小人之心啊。
日期:2009-4-21 16:40:00
面试那家汽车行业公司就有点不堪回首了。这家公司就在我们同一个写字楼,只不过他在A座,我们在B座。每天中午吃饭的时候都能碰上他们公司的人。所以当时我一开始也很犹豫,“兔子不吃窝边草”啊!不过它的名气还是太吸引我了,加上职位是财务总监,想了想,还是去面试了。
首轮和次轮面试分别是人事部门和财务部门的,财务部门的好像是他们的一个高级经理,中国人。英语不错,和我上来也PK了一下英语,我得承认,他英语比我好多了,虽然听得出来也是土鳖水平的,但流利程度和遣词造句绝对比我高一个层次。但这两轮倒都过了,觉得没什么压力。那会我就觉得,这公司有戏,没想到后面就没那么顺利了。
次轮面试过了大概有10天,那公司人事部门打电话来约第三次面试。我顺便就问了还需要面试几次,对方倒也耐心,说就这一次了,加上我有4候选者,这轮面试就定下一个。
面试那天,依旧是穿上我的“高级毛料便服”,信心满满地就 奔A座而去。到了公司,前一个面试还没完,我就坐哪儿等。过了一会儿,第一轮给我面试的人事部女士正好从等候区走过,看到我,就过来和我打招呼。我也故作老成,向人家打听一下其他3位面试者的情况。我本以为她会守口如瓶,没想到她倒是很坦率地说,4位都很强,不过其中有2个经验更多,而且都有在海外工作的经历。我听了有点泄气。她又说,这个也看那帮人到底想选什么样的人了,我觉得你的长处是对local的商业环境比较了解。
过了一会儿,上个人出来走了,我看他是满脸通红,我觉得不是因为不好意思,好像是用脑过度,还琢磨面试出了什么难题了?等我被带进面试的会议室,我才明白怪不得呢,这阵势是有点让人头疼。
一个大概50平米左右的会议室,靠窗户摆了一排桌子,桌子后面坐了9个人-6个老外,3个中国人。咱也是在BBB经历过严酷的assessment center的人,不过那会也不过就是4、5个高级经理们对我轮番轰炸而已,怎么这一气儿坐了这么多人呢?而且那3个中国人,都是坐在靠边的位置上,看起来职位不是太高,看来面试将是完全是英语的了,我的心一下子就紧张起来。
果然,坐在正中的一个有些秃顶的老外先开腔了,很纯正的英国那边的口音,原来是这公司亚太区的人力资源部老大,他说这个职位是他们要在中国开一个新的工厂,工厂需要个财务总监。这个职位很重要,也为了节省我来公司面试的时间,所以他们把相关部门的人都请来了,这样大家面试完了就可以做决定了。然后他还给我介绍了一下,好像 有亚太区的CFO、销售VP、业务发展VP等等。
OK,我说我明白了。然后他们就开始提问了。一开始20分钟,我觉得局面还在我控制之下,他们问的问题基本上就是我的个人经历以及一些中国有关的会计处理和税务操作方面的,发问的是就是其中的2、3个人,这些问题我比较熟悉,虽然事先也没什么特别的准备,但用英语还是没什么问题。可慢慢地,加入提问的人就多了,而且问的问题开始外延扩大化了。比如一个老外问怎么处理销售和财务的关系,我回答一点,他就跟进地在逼问一点,答案越来越复杂,我觉得我那点英语单词开始不够用了。我开始是有点慌了,进而就有点破罐破摔了,我觉得可能这个职位的要求确实比较高吧,不光要能处理好各种关系,还要能用英语描述这些复杂的事情,也许我确实不适合这个位子,因此我心里已经决定放弃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